APP下载

高职心理健康教育中辅导员与任课教师的协同机制

2018-05-14黄代森

现代职业教育·中职中专 2018年5期
关键词:辅导员心理健康院校

黄代森

[摘 要] 近年来,社会环境出现了巨大的变化,我国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教育部于2011年发布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在文件发布后我国高职院校逐渐增设了相关课程。在此背景下,对当下高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辅导员与教师协同开展教学的具体措施。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辅导员;协同机制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14-0238-01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近年来,我国心理健康研究领域快速发展,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愈发受到教育部门的重视。我国当下的高职学生,较为缺乏社会阅历,难以正确分辨社会以及网络中的不良观点。同时高职学生刚刚步入成年阶段,在生活中常常出现个人情感问题,掌握不好往往会带来终身的遗憾。再有我国部分高职学生的心智发育尚不成熟,对自身的认识较为有限。

在教育部门的要求下,我国的高职院校相继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我国学生的成长将更加全面、健康。

二、高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一)心理健康教育难以得到重视

心理健康教育是极为重要的课程,其会对学生的成长起到正面的影响。但在我国的高职院校内,心理健康课程却难以得到重视。首先,当下的高职学生在高中阶段较少接触此类课程,因此在学习中往往难以找到教学重点。其次,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教师仍然将考试作为了解教学效果的主要途径,以至学生的心理问题并未得到真正的解决,因此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受到了部分学生的质疑。最后,部分高职院校对心理健康教育不够重视,以至该专业的教师难以得到足够的支持,部分科研活动难以开展。

(二)辅导员在课堂中难以发挥作用

高职院校的辅导员在课堂中发挥的作用较为有限,教师通常只在点名以及组织纪律的过程中,要求辅导员参与课堂工作。在高职心理健康教学中,任课教师通常采用较为传统的授课方式,并通过口头传授以及与板书相结合的手段,將心理健康课程的重点知识传授给学生。这样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成为教学主体,学生只能以被动的姿态接受教师的灌输。在这一模式中,辅导员难以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辅导员对学生的心理状态没有比较深入地观察,将其排除在心理教学体系之外,将会使教学效果受到影响。

(三)教师难以在课后发挥作用

我国高职教育通常采用大课堂的教学模式,教师与学生的联系不够紧密。同时在传统的观念中,高职学生已经进入成年阶段,课后时间应当交由学生掌握。但我国高职学生的心智普遍不够成熟,在课后难以有效开展心理学习。这一问题使课堂中的教学知识难以对学生的实际生活产生影响。

三、辅导员与教师系统开展心理教育的具体措施

(一)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

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高职心理健康课程,难以为学生的实际生活带来帮助。针对这一问题,学校应当组织辅导员与心理教师建立协同机制,使课堂的教育可对学生的现实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在建立协调机智的过程中,教师与辅导员应当主动发挥自身的优势,并明确责任分工。教师的优势在于掌握了课堂的话语权,因此教师可在课堂中针对现实问题,做出正面的批评。辅导员的优势在于其对学生的了解,因此辅导员可向教师分析学生的心理需要。

(二)共同搭建教学平台

首先,在心理健康教学中,教师应主动邀请辅导员参与其中,并帮助辅导员建立心理辅导平台。在实践中,辅导员可利用微信等交流工具建立心理辅导交流平台。心理教师可定期在该平台内发布演讲视频或书面文章,使学生通过该平台获得更好的心理辅导。其次,辅导员可利用该平台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信息,并对其作出及时的指导。最后,辅导员可将日常收集到的问题反馈给心理教师,使课堂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产生更加紧密的联系。

(三)共同开展课外活动

我国高职教学对学生的课后时间利用不够充分。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与辅导员共同组织心理辅导活动。例如,每月可定期举办以发现他人优点为主题的公开活动,在活动中辅导员可引导学生挖掘身边同学的优点,心理教师可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并将教学内容融入其中。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将学会以新的视角审视周边的环境。而辅导员与教师通过相互配合,可有效提升心理健康教学的有效性。

总之,我国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首先,由于教学结构的僵化,学生的实际问题难以得到解决。其次,受到教学观念的影响,学生课后时间难以得到有效的利用。针对这些问题,学校应当邀请辅导员参与到心理教学当中,以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同时导员可与教师共同开展课外活动,使学生的生活问题得以解决。

参考文献:

[1]李墨,丁卓.协同育人模式中辅导员角色的转变[J].知识经济,2011(2):148.

[2]宫小淇,牛婉若,刘新颖.协同育人视角下民族院校专业教师与辅导员联动教育机制研究[J].亚太教育,2016(22):196,206.

[3]李磊.高校辅导员在协同育人中的角色扮演[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7,9(2):97-98.

猜你喜欢

辅导员心理健康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探究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与角色定位
“有为”也应“有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