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培育视域下的高职思政课程改革研究
2018-05-14管慧
管慧
[摘 要] 随着我国的建设发展,社会各界对高技术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为切实保证高职院校的学生专业技术能力及优良的品德修养,就要求高职院校的相关思政教育工作者转变传统教学观念,以培养学生工匠精神为思政课程未来教学的重点。为了进一步加强高职院校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训力度,针对高职院校创新思政课程体系及新型思政课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进行分析。
[关 键 词] 工匠精神;高职思政教育;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17-0122-01
2016年3月在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工匠精神”;并于2016年7月颁布《工匠精神教学大纲》,要求高职院校开设工匠精神教育课。由此可见,工匠精神及思政教育逐渐受到政府部门重视,将工匠精神与思政课程合理融合在一起已成为思政教育工作者必须重视的问题,因此,高职院校的思政课程需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不断进行创新改革,这样才能有效实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
一、以工匠精神为基础的新型高职思政课程体系
(一)思政课程目标定位
在《中国制造2025》中提出了“中国智造”战略发展,而在实现“中国智造”的过程中,就需要更多的拥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术人才的支持。高职院校的教育机制与研究型高校有着较大差异,其在教学课程的定位偏向于能够实际应用的专业技能教育,可以随时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进行人才培养工作。而在工匠精神教育的大背景下,高职院校的思政课程教育工作也不能只注重高新技术人才的培养方式,而必须时时将工匠精神作为技术型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使思政课程的教育工作更加具有针对性。
(二)制订工匠精神教学计划
之前,在高职院校思政课的教学计划及教学内容中,几乎无法看到工匠精神的要素。而在高职院校思政的主干课的教学过程中,均可进行工匠精神的教育及传授工作,同时高职院校需要思政课教师将有关工匠精神的教育内容及教学方式制订在教学方案中,并根据方案严格按质按量完成,同时也能使学生了解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对学生进行工匠精神的培养并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需要将工匠精神的培养真正落到实际工作中。
二、高职思政课程教学方法创新
(一)创建高职特色工匠课堂
高职院校可以积极开设工匠课堂,以加大对大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教育力度,工匠特色课堂的开设可以穿插在现有的主要专业课程中进行,也可以被作为选修科目直接运用在思政课的课程教学中;另一方面,思政课教师可以通过教育读物的方式,将工匠精神的主要理念划分成不同模块,并通过专题讲解的方式为大学生进行工匠精神教育,具体可从以下两方面进行:(1)为学生进行工匠精神理论讲解,使学生对工匠精神的意义有初步了解,并穿插分享古今具有工匠精神的故事,促进学生理解;(2)在工匠课堂的教学中,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专业进行讨论分析,指导学生对自己的专业有更深的认识,并能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进一步使学生更加热爱自己所学专业,提升学习效果。
(二)建立新型思政教学模式
在现代高职院校对大学生进行工匠精神的培养工作中,除了建设特色的工匠精神外,还需要充分利用实践教学,虽然目前已有部分高职院校的思政课程已建设了实践教学,但其教学过程也仅仅只是做“表面工作”,还有许多高职院校根本就没有进行实践教学。
现代高职院校需要尽可能与当地的优秀、知名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使高职大学生能够走出课堂,投身到企业、工厂中进行参观及实践,在生产、工作的第一现场了解学习最新的工匠技术,加强学生对本职的热爱,可以显著地促进学生本专业研究的积极性,在实践活动中,将工匠精神融入学生的教育培养中。
(三)开展信息微课堂
目前,多媒体信息技术已成为现代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高职学生通过多媒体渠道获得信息也越来越方便、快速。因此,在实际教育中,思政教室可以以班为单位,创建QQ或微信交流群,并随时将工匠精神的理论知识、工匠访谈等咨询信息推送在交流群中,组织学生观看学习,并安排学生分享观后心得体会,加强学生理解、学习,加强对微课堂的重视力度,能够有效引导学生自觉、自主学习。
三、结语
在打造“中国智造”的过程中,社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不单单需要优秀的专业技能,还需要其具备优良的品格及修养。因此,高职院校在对学生的教育培养中,应当主动担负起对学生工匠精神培养教育的任务,并在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同时提高其思想政治修养。
参考文献:
[1]余敬斌.工匠精神培育与高职思政教育有效融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7,36(8):53-55.
[2]宁剑玮.工匠精神培育与高职思政教育有效融合的实现路径研究[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7,20(5):98-99.
[3]孙志方,李杨,王俊峰.工匠精神视域下增强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实效性的思考[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6(4):6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