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志愿服务为载体的高校德育工作实践性研究

2018-05-14景永斌

现代职业教育·中职中专 2018年4期
关键词:载体志愿德育工作

景永斌

[摘 要] 随着“00后”步入大学校园,大学生的整体特点和对知识的渴求已经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和书本。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德育工作应该摒弃传统的重理论说教的教学模式,转变思维,迎接挑战。致力于改变传统德育教育工作方法,更迭以往单一说教、内容乏味、效果乏善可陈等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情况和思维模式,以志愿服务为载体探索高校德育教育工作新的途径和方法。

[关 键 词] 志愿服务;载体;高校德育教育;工作实践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11-0226-01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提出了一系列伟大战略构想,构成了新时期党的创新理论,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有关创新理论又做了进一步阐述,在创新理论指导下促进高校德育工作中理念、方法、内容、环境、模式等教育教学要素的创新,以志愿服务为载体的高校德育工作实践性研究对新时期高校德育工作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高校传统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德育教育是教书育人的基础。各高校一直遵循大学生培养规律,结合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把充满正能量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思想指导潜移默化地转化为大学生“三观”的形成,同时指导和约束大学生的日常行为。在高校德育教育工作改革的浪潮中,大学生的特点随着时代的变革而产生改变,教育教学手段方法应该根据学生特点的变化而与时俱进。高校德育工作存在的系列问题为新时期高校德育教育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

(一)高校德育教育定位不清,价值体系混乱

新时代背景下,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经济的高速发展与社会价值体系的混淆亟待重塑。高校德育教育的工作方法与传统文化传承的参考和借鉴,西方价值观念和中国特色德育理念的融合和碰撞,导致高校德育教育工作受到挑战和质疑。这种挑战和质疑不仅来自学生自身对主流文化的误读,也来自高校德育教育工作者“实用主义”影响下的自我否认和不自信。

(二)高校德育教育工作主体性缺失,学生缺少肯定和参与激情

德育教育工作是价值改变内化的过程,这个过程要求大学生积极肯定和主动参与。个性突出的当代大学生对传统的德育教育工作理论授课方式非常抵触,就是参与也是出于规章制度的约束。他们认为德育教育工作就是枯燥乏味的说教,对德育教育存在严重的抵触情绪。学生肯定程度低,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几乎为零,就根本谈不上德育教育的效果。

(三)高校德育教育工作重理论、轻实践,教学设计上严重缺乏互动

高校的教学实践主要是以理论教学为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门负责向学生教授主流观点和价值观念;另外,辅助以实践教育工作,由学生部负责,以举办校园活动为手段,指导、规范和约束学生的日常行为。目前的德育教育工作模式都偏重于“填鸭式”教学,教师站在讲台上完成任务般地进行单向传输,学生坐在下面浑浑噩噩,抵触情绪流露于表,内容抽象、方法单一的德育教育工作无法收到良好效果。

二、以志愿服务为载体的高校德育工作分析

(一)志愿服务具有主动性,可以提升师生综合素质

志愿服务的特点就是参与活动的大学生具有积极主动性,自我意识的自主选择和在活动中期待实现自我价值,这些特点使参与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的大学生由原来的被动接受,改为主动参与。用在课堂上获取的理论知识指导实际行为,逐渐树立起符合主流价值意识和政治道德信念的价值观。所以说,以志愿服务为载体的高校德育工作能够提升师生的综合素质。

(二)志愿服务具有实践性,能够丰富和创新高校德育教育

高校德育教育工作是一個需要从未知到认知,从认同到实践的过程。唯有将德育工作内容内化为学生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使之实现认知、认同到实践的统一,德育教育才可以做到有的放矢。在这个过程中传统的德育教育工作执着于强调理论教学,对学科的认同、理论的践行严重不足,具有较强的说教基调,内容乏味、枯燥无趣,无法吸引学生的目光,激发学生的兴趣。

志愿服务注重提升大学生自身参与程度的特性,做到了主题鲜明,组织严明,主体清晰,活动高效,由原来的抽象、空洞的接受,到直观的切身感受,容易被学生接受,具有实践性,为高校开辟了新的德育教育工作,在模式上丰富和创新了高校德育教育。

(三)志愿服务具有感染性,是建设校园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的平台

志愿服务是传递文明、接力爱心的平台,作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一定的教化功能。不辞辛劳、不计报酬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会感动受助者、感染周边的人,组织者、参与者和受助者会在其中受到感染和感动。志愿服务可以激活并唤醒每个参与者、受助者,使之感受“人之初,性本善”的生命本源,促使更多的人获得道德的教化、心灵的成长。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和德育教工作环境,助力提升高校培养人才、服务社会的效果,是高校德育工作价值标准的重要表现,为构建和谐社会夯实了校园基础。

针对新时期大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需求,改变高校德育教育工作研究的方式方法,以志愿服务为载体,创新教育工作思路,逐步完善高校德育工作机制体制建设,加强对德育教育工作的深入研究,最终达到德育教育工作的整体目标。

参考文献:

[1]曲明军.论高校德育目标的新建构[J].山东高等教育,2016,4(8):36-39.

[2]葛吉生,孟宪欣,战迅.高校体育课德育工作的反思与探索[J].运动,2016(8):7-8.

猜你喜欢

载体志愿德育工作
The Price of Beauty
以多媒体信息为载体,展数学课堂魅力
以几何画板为载体,探究等腰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
以学习故事为载体 提升教师察析幼儿学习行为的能力
浅析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
教育部下发关于印发《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通知
探讨如何提高新时期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四川省高考志愿填报流程简图
内蒙古从10方面加强德育工作
机会的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