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石油工程专业建设与产业需求对接路径探索
2018-05-14郭伟
郭伟
[摘 要] 高职石油工程专业建设必须准确把握定位和发展方向,自觉承担起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石油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时代责任。从专业建设角度探讨了石油工程专业与产业的对接路径,以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能源发展的需要。
[关 键 词] 专业建设;产业需求;对接路径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14-0184-01
2014年以来我国石油产业发展面对全球能源格局深刻调整,国际油价剧烈波动的复杂外部环境,积极适应国内经济发展新常态,实现了稳步增长。高职石油工程专业建设应结合油田振兴发展产业规划及区域经济转型升级产业项目,精准对接到油田和政府的产业发展之中。
一、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对接
通过研究大庆地区产业结构的发展方向,认真梳理石油开发的产业链,寻获相应的专业链,以此作为规划石油专业布局的前提。石油开发作为大庆油田的支柱产业,产业链包括石油的勘探、钻井、采油、井下作业、油气集输、油服以及其带动的下游相关行业。与其对应的专业链为石油地质专业、钻井技术专业、油气开采技术专业、石油工程技术专业、井下作业专业、储运专业,逐渐建立了相关的专业链,为地方产业链服务。
职业教育担负着满足经济发展和个人发展需要的双重责任。近几年由于石油行业的不景气,对专业结构进行了调整。一是合并相近专业,如石油地质专业、钻井技术专业、井下作业专业,通过合并开设为石油工程技术专业,形成一个专业和若干个专业方向,既可以充分整合教学资源,又有所侧重,增加了专业适应产业的弹性和张力。二是创新,适应油田和地方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开设新专业。如可开设或拓展现有专业方向,满足非常规油气开采需求,在石油工程技术专业增设非常规油气开采课程,满足企业需求,同时加快这方面师资培养和实训室建设。
二、人才培养模式与就业市场对接
按企业的要求量身定制,按市场的变化及时调整,使人才培养模式和就业市场有机对接。一方面,通过专业数据的采集、毕业生跟踪调查以及招生状况的分析、用人单位意见来全面审视专业现状;另一方面,根据不断变化的就业市场的新要求,反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重构课程体系,形成专业设置与就业市场的良性互动机制。每年都要进行企业调研,并根据国家政策及企业需求的变化,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使之在课设置上更能满足企业需求的变化,使我们培养的人才更能满足企业的需要。通过“订单式”培养育人,与企业需求对接。与企业签订“订单式”培养合同,针对企业的岗位人才需求,企业专家与专业教师共同制订课程标准、实训计划,为企业“量身订做”人才培养方案,使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精准对接。
三、师资培养与企业需求对接
针对企业需求做好师资培训,打造“三师型”教师队伍,以教师为魂。安排专业教师参加企业实践锻炼,培养其“工程师”水平。安排专业教师参加内训师培训,培养其“培训师”的素质。安排校内教师参加各类培训,如教学法、课程设计、教学模式、现代教学方法、微课教学、对分课堂等培训,不断提升教师的“讲师”功底。对校外兼职教师分批次参加内训师培训,提高兼职教师的“讲师”水平。通过项目开发,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让教师参加各类专业竞赛活动,以赛代练,以赛代训,大大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和培训能力。
四、实训场景与企业环境对接
为提升学生的实操技能,《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及由教育部和石化行业职业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石油和化工行业现代职业教育的指导意见》都倡导职业院校发展实训基地。实训基地建设已经成为目前职业学院发展的战略之一。实训基地场景化建设,创设真实的生产环境,对进一步提高石油教育服务产业升级,满足生产一线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五、科技服务与企业发展对接
通過建立“大师工作室”和“产学研训培”一体化基地,以项目研究为载体,为油田生产提供技术服务;依托科技研究平台,为高职教学质量提升护航;勇于担当、砥砺前行,开展勘探开发课题研究;场景教学、实例解剖,为学生提供实训条件;量体裁衣、精准服务,为油田提供员工培训。不仅提高了教师的科研能力,还提高了专业教师的职业能力和培训能力,为以后的技术服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六、油田员工培训与企业员工素质提升需求对接
大庆油田稳产史一直都是一部科技进步史,随着油田勘探成本提高和高含水后期稳产难度增大,油田对员工技术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操作类、技术类和管理类三支队伍的培训空间较大。石油工程专业可依托“产学研训培”一体化基地和科研团队,努力开发培训项目,瞄准油田广大操作类员工和技术人员两支队伍培训需求,合力打造精品、抢占培训市场。在培训领域形成了量体裁衣、对症下药、效果突出的特色。
七、国家开放大学与行业终身教育体系对接
2017年6月国家开放大学和中国化工教育协会授予大庆职业学院“国家开放大学石油和化工行业学习成果认证大庆基地”。要抓住这一难得契机,系统深入研究学习成果转换和“学分银行运行”机制。通过学习成果积累和认证中心(学分银行)建立在职学习培训与学历教育提升的互通共融,到2020年搭建起“职前职后一体化”技术技能人才终身学习成长的平台。
参考文献:
[1]张虎俊,安琪儿,诸鸣,等.全球石油行业上游支出现状及展望[J].石油科技论坛,2017(4):57-65.
[2]2017年中国职业教育与石油和化工行业发展对接高峰论坛,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