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避暑山庄之园亭趣味

2018-05-14康莉

中国民族博览 2018年5期
关键词:山庄园林

【摘要】避暑山庄是我国古典园林的集大成之作,代表了清代皇家园林的最高成就,其中亭的设计与运用,独到精妙,韵味悠长。据统计,山庄共有亭榭近百座,大小、形制千姿百态,各不相同。这些园亭或据山巅,或临湖岸,或缀平岗,或俯溪涧,无不各具精妙,趣味横生,足使园林为之生色。本文就来领略一下避暑山庄园亭的风采。

【关键词山庄;园亭;园林

【中图分类号】K928 【文献标识码】A

一、凭高借远的“至高景亭”——“南山积雪”等

避暑山庄的数座主要峰巅,各冠以亭,南有锤峰落照,北有南山积雪,东北有北枕双峰,西侧四面云山,西北则古俱亭,松云峡口南侧山巅则有凌太虚。这几座亭子高耸于群山之上,是登高赏景、万仞临风的绝佳之点,也是整个园林布局的点睛之笔。

南山积雪。南山积雪为“康熙三十六景”之第十三景,位于山庄正北,松云峡口的山巅之上。是一座单檐攒尖顶双排柱三楹方亭。塞北承德地处高寒地带,秋末即雪,登亭环视,“楼阁高下,皎然寒玉光中”。康熙皇帝经常登亭眺望山庄外南部僧帽诸峰,特别喜欢其晴雪之后积雪未消、银装素裹的瑰丽景色,他在“康熙三十六景”《南山积雪》诗序中说:“山庄之南,复岭环拱,岭上积雪,经时不消。于北亭遥望,皓洁凝映,晴日朝鲜,琼瑶失素。峨眉、明月、西昆、阆风,差足比拟。”

二、界定湖区与平原区的“澄湖北四亭”——“水流云在”等

澄湖北岸四亭,建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至四十七年(1708)之间,自东至西依次为水流云在、莺啭乔木、濠濮间想和甫田丛樾。这四座亭子,位于“天苍苍,野茫茫”的草原与碧波荡漾的水乡之间,把湖区和平原区分割开来,使得一望无际的原野和波光粼粼的湖面之间增添了神奇的变化,增强了美感。

水流云在。水流云在亭造型别致,形态优美,堪称避暑山庄最漂亮的亭子,为“康熙三十六景”之最后一景。它位于澄湖、如意湖与长湖的连结处,是一座四面出抱厦重檐敞亭,主体方形亭子在顶部挑出四个檐角,底层四面抱厦挑出十二个檐角,双层共十六个檐角。此亭三面临水,周围美景如画,流水与浮云相映成趣,动静变化妙不可言。

三、风流妩媚的湖心亭——“水心榭”

水心榭为“乾隆三十六景”之第八景,位于下湖与银湖之间,跨水而建,这里原系山庄东南宫墙的出水闸。康熙四十八年(1709)以后,山庄从此往东扩建,增辟了银湖、镜湖,水闸便位于湖心,遂在闸上架石为桥,下设水闸八孔,俗称八孔闸,桥上置榭三座,康熙题名“水心榭”。

水心榭俗称“三亭子”,由三个并列的亭子组成,南北两端各有四柱牌坊一座。中间的亭子为长方形,重檐歇山卷棚顶;其他两座呈正方形,重檐攒尖顶。三座亭子小巧玲珑,轻盈妩媚,亭亭玉立于湖心,靓丽清新。

水心榭周围莲叶田田,风景如画。置身其中,远山、近水、小桥、堤岸、古树、庭院,尽收眼底。而“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令人沉醉。乾隆皇帝有诗赞曰:“一缕堤分内外湖,上头轩榭水中图。因心秋意萧而淡,入目烟光有若无。”

四、风姿绰约的临水亭——“芳渚临流”等

《钦定热河志》中说:“山庄以山为名,而趣实在水。瀑之溅、泉之渟、溪之流,咸汇于湖中。”山庄之水总称塞湖,由洲、岛、堤、桥分隔成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相互连属的九个湖面,即上湖、下湖、如意湖、澄湖、银湖、镜湖、西湖、半月湖、长湖等。中国园林讲究“花间隐榭,水际按亭”,临水而立的亭子,把其本身的虚透之美与水的空灵,以及岸柳、远山的袅娜、沉静之美结合起来,创造出可观、可赏、可游、可憩的无限景致,令人流连忘返。漫步山庄,湖岸曲折蜿蜒,花遮柳掩。不经意间,或在眼前或隔水依岸,一座亭子蓦然呈现。粗略统计一下,沿湖亭亭玉立的亭子有二十余座,主要有水心榭三亭、晴碧亭、如意湖(亭)、芳渚临流、采菱渡、冷香亭、观莲所、清晖亭、澄波叠翠、含润亭、观瀑亭、石矶观鱼、芳洲亭、朗润亭、小有佳处、望源亭、瞩朝霞,以及水流云在、莺啭乔木、濠濮间想、甫田丛樾等。

芳渚临流。从如意湖(亭)沿湖北行,过芳园居,在濒湖的天然巨石上,有一座重檐方亭,康熙皇帝题名“芳渚临流”,为康熙三十六景之第二十七景。此亭三面临水,一面对山。岸边垂柳,水中荷花,山水空濛,景致极佳。

五、别具一格的假山亭——文津阁“趣亭”等

假山是古典园林中不可缺少的点缀,避暑山庄的假山置石或集中或散置,或古朴雄浑,或玲珑俊秀,千姿百态,占尽风流。现存假山以文津阁、烟雨楼、文园狮子林等处最有特色,这几处假山体量巨大,气势雄伟。假山上峰峦叠嶂,峰回路转;假山里面洞府幽深,曲径通幽。更为独特的是,这些假山除磴道、桥梁、藤葛树木之外,尚有亭台等建筑,与远山近岭,瀑潭溪池相辉映。假山亭因居假山洞府之上而益增山势,近俯远眺,尤为惬意畅怀。除此之外,食蔗居的松岩亭、花神庙方亭等,也是在假山上建亭。

如文津阁趣亭,文津阁位于西山脚下,仿浙江宁波范氏天一阁而建,阁前有水池,池南有假山,假山之上筑有月台和趣亭,其布置手法兼具宋代米芾宝晋斋的特点。穿过文津阁门殿,可由两侧磴道直达假山顶部。趣亭建于假山西侧,是一座正方形四角攒尖亭,顶覆黄琉璃瓦。乾隆皇帝多次登临趣亭,赏景得趣,乾隆四十五年(1780)《趣亭》诗曰:“阁外假山堆碧螺,山亭名趣意如何。泉声树态则权置,静对诗书趣更多。”

六、熠熠生辉的园中亭——“巢翠亭”等

避暑山庄全盛时期有一百二十余组建筑,其中有很多自成体系的园中园以及寺庙宫观等建筑,它们大多有独立的围墙、院落、殿宇、亭榭、楼台、假山、水池等,各具特色,美轮美奂。在这些园中园里,亭的身影几乎无处不在,它们或于高处驻足,或落落居于园中,或曼妙立于一隅,无不为园林增添色彩,给园林带来勃勃生機。像上文假山亭中文津阁的趣亭、烟雨楼的翼亭、文园狮子林的数座亭子,都属此类。此外,园中亭还有很多,如春好轩的巢翠亭,金山上帝阁的芳洲亭,蘋香沜亭,烟雨楼的郎润亭、小有佳处,戒得堂的镜香亭、群玉亭,花神庙方亭,千尺雪半亭,宜照斋的积嘉亭,食蔗居的倚翠亭、松岩亭,玉岑精舍的涌玉亭、积翠亭,广元宫的馨德亭,山近轩的簇奇廊、草亭古松书屋,静含太古山房的清凉甘露、趣亭,青枫绿屿半亭,以及文津阁的碑亭,香远益清的含澄景,碧峰寺的回溪亭,沧浪屿的佳趣亭,环碧岛的采菱渡等。

春好轩巢翠亭。春好轩位于万树园东,乾隆二十年(1755)依宫墙而建,正殿后有花园,园中一亭,名“巢翠”,是一座重檐攒尖顶八角敞亭。巢翠亭周围树木高大挺拔,浓荫盖地,鸟儿筑巢其中。亭名“巢翠”二字,是说亭子在青翠的树木之间,就像鸟儿在树上筑的巢一样。乾隆皇帝在一首《巢翠亭》诗中写道:“乔树四周围,一亭在深处。秋来翠尚浓,佳荫绿云布。习习时奏籁,泠泠亦滴露。森森既惬望,寂寄还澄虑。即境拟巢窠,可以香山悟。”

七、别具匠心的园外亭——“晴碧亭”等

园中园内建亭,是古建园林中惯用的手法,而为配合整组建筑把亭子建于园外的做法,则更加标新立异、独树一帜。前面假山亭中提到的文园狮子林外建有八方亭,就是如此。园外亭看似独立,实与整组建筑遥相呼应,相得益彰。避暑山庄中这样的实例还有不少,像晴碧亭之于万壑松风,冷香亭之于月色江声,我们甚至还可以把芳洲亭之于金山上帝阁、采菱渡之于环碧纳入此类。但将这种造园手法广泛加以运用,则是在山区,主要有水月庵后岭的放鹤亭,有真意轩后坡的对画亭、广元宫外山巅的古俱亭、起秀堂后山的眺远亭、鹫云寺后门外的八方亭等。园外置亭作为整组建筑的附属建筑,大多设计巧妙,造型小巧轻盈,其位置与作用常常出人意料,回味悠长。

晴碧亭。晴碧亭是一座重檐翘脊攒尖八角亭,位于万壑松风坡下,濒临下湖,建于康熙年间。既是休息观景之处,也是御舟往来湖区与宫殿区的停泊落脚之处。康熙取苏轼“水光涟漪晴芳好”和杨万里“接天莲叶无穷碧”的“晴”“碧”二字题额“晴碧亭”。

八、一些有特殊用途的亭子

山庄内还有一些有实际用途的亭子,比如文津阁的碑亭,澹泊敬诚殿前的两座乐亭、松鹤斋、东宫的四座井亭、广元宫的香亭(馨德亭)等,可以归为此类的还有采菱渡、观莲所、听瀑亭、观瀑亭、钓鱼亭、石矶观鱼、望鹿亭以及放鹤亭等。还有设计新颖的门亭,则尤为可爱,以沧浪屿的佳趣亭和碧静堂门亭为代表。以亭为门的设计,也为这座园中园增色不少。

作者简介:康莉(1979-),男,河北承德,本科,文博管员,研究方向:文博。

猜你喜欢

山庄园林
《园林》
广州市番禺区市桥富豪山庄小学作品集
广州市番禺区市桥富豪山庄小学作品集1
在园林里遇见自己
夏日度假胜地:承德避暑山庄
中国古典园林简史
中国园林“缀玉集”
庄园夜宿
我所看见的美好
独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