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钢琴艺术的民族化发展

2018-05-14韦婉

中国民族博览 2018年5期
关键词:民族化钢琴

韦婉

【摘要】由于本人属于钢琴演奏专业,故而从文化价值相对论的角度讨论一下钢琴艺术的发展,陈述欧洲音乐一体化的形成及影响,中国开展钢琴事业的兴起,同时分析钢琴艺术中国化、民族化、特色化的建立,以及华夏儿女为弘扬中华魂的伟大事业而做出的的不断进取。

【关键词】钢琴;民族化;文化价值相对论

【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识码】A

一、钢琴在中西文化融合过程中的背景及作用

近现代中外音乐交流中有着“全盘西化“这样的观点”,我认为这是有一定的原因的,中国的钢琴文化主要来源于俄罗斯钢琴艺术。19世纪末20世纪初,沙俄为了巧取豪夺中国的资源,建设了以中东铁路为代表的通商渠道,首先打开了东北的大门,地区繁荣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随之而来的是大批俄罗斯人的入驻,其中包含着音乐教师、演奏家。而后,俄国十月革命对于沙俄皇室的打击也使非常多的宫廷乐师逃离俄国,来到中国东北地区寻求庇护。与此同时,能歌善舞的优良传统是俄罗斯民族有史以来众人皆知的,良好的文化氛围和技能逐渐融入俄民驻入地区的中外民众的生活中,渐渐形成中国东北传统文化与沙俄文化交融的局面,并且最终影响了整个中国对西方音乐的接纳和认可。值得注意的是,钢琴作为典型具备十二平均律原则的西式器乐,音乐范围宽广,能够演绎几乎所有调式调性上的音乐,可以把控绝大多数形式的风格,故而作为文化传播的代表,成为中外音乐交融的重要媒介,它对于不同文化的交融有着不可小觑的连接作用。俄国18-19世纪就已经将钢琴艺术发展到了一个鼎盛的辉煌时期,纯熟的西式古典音乐正是通过钢琴这一纯粹的西洋器乐经俄式手法传入了我国的大门。

二、钢琴艺术的发展和一体化格局的形成

德奥是钢琴发展的源头和故乡,可谓“纯中之纯”,18世纪独领风骚的音乐大咖们多来于此,如莫扎特、贝多芬、海顿等。从某方面来讲,技术是通过师门来延续的。比如俄派音乐的发展,19世纪俄罗斯这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打开了钢琴文化的大门,意大利的钢琴家、作曲家、教育家克莱门蒂和奥地利的钢琴大师车尔尼这两位早期的西欧钢琴巨匠对这个战斗民族的音乐有着极大的影响。两位大师的门下有匈牙利的李斯特这样的音乐鬼才,有俄国开创了享誉世界的圣彼得堡音乐学院和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的鲁宾斯坦兄弟,有捷克的作曲家莫谢莱斯大师,也有德国鲁道夫、奥地利的道尔这样音乐家等。这些音乐的集大成者通过钢琴来研究探讨音乐,互相学习互相沟通互相切磋。在那个古典音乐大力发展的特定时期里,来自不同国度的音乐家都曾拜在同一师门,成型于统一,而后归国衍生出自己的脉络发扬光大,再培养自己的门徒子弟,使后辈人才继续竞相争比,活跃于世界的舞台上角逐崭露头角。新生代成为大师后再向各国内外来访的求学者传播自己一派的技能,祖派技能得以代代相传无限繁衍,时间镌刻了的历史彰显着授业者的丰功伟绩,他们让钢琴艺术在得以强盛的今天继续辉煌。其他派别的发展历程似乎与上述俄派古典音乐的发展大相径庭,所以,可以说各国发展的古典音乐艺术都是追寻着向西方的古典化并列而前进的,这很容易让人将其定性为一体化的模式。

与此同时,不得不说,19世纪形成的俄罗斯钢琴文化虽来源于欧派钢琴,但又构建出相异于欧派的独立体系,与欧洲派钢琴相通相融且不失自己特色的景观,相比欧洲古典音乐的浪漫柔和,俄罗斯因其民族特性而在其音乐中更多的呈现了坚毅的风格。在追求模进西化的同时,派生本民族的风格是独立自主的象征,文化的价值毋庸置疑,国家的强大在于软硬实力兼备,那么文化价值相对论的出现刚好符合了这一需求。21世纪的当下时代,比较有民族音乐体系、有自己民族特色、尚且保存本我音乐性情的,当属俄罗斯、中国、日本、朝鲜、以及东欧地区捷克等国。个人觉得欧洲的音乐一体化现象过于严重,由于历史上人类的迁徙定居、战争扩地、商贸往来、文化互通且等因素,风格迥异的音乐元素相互交织,长期的融汇使欧洲音乐发展壮大同时形成了定式的统一格局,一定程度上,高度的融合意味着缺失。

三、文化价值相对论在中国钢琴艺术发展中的呈现

这些历史对于才发展不过几十年的中国钢琴文化来讲,显然是我们借鉴西方的文化更多一些。我们认同并学习俄派教学法、我们很多人旅居海外听学受教,这无外乎让人觉得我们抄袭西方复制西方,将一切音乐等同于西方音乐。然而五千年的历史让我们承载着太多的中华特有的文明,必然是不可能也不可以丢失本民族的最本真的东西而去融合于“欧洲中心论”的。我们走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无论发展什么都要寻根都要做自己,在有前人拓展道路的时候我们不仅要踩在巨人的肩膀上高瞻远瞩,更要抱着摸着石头过河的心态追寻本我独我的特色民族主义文化体系,建立交融世界亦区别世界的中国音乐。对于文化价值相对论我们是认同的,即便是为了打开局面而在初期围绕着“全盘西化”的方式,先把世界上比较认可的技术引入进来也并不为过,如同我们仅用了十几年、几十年完成并跨越了欧美几百年才完成的制造大国、制造强国的进程,在音乐发展这个事情尤其钢琴发展上,我们可以借鉴同等经验,采取跨越式大步伐前进的模式。另外,钢琴的应用范围比较广泛,传播音乐知识提高艺术欣赏能力只是其用途的冰山一角,越来越多的音乐原声应用到钢琴的力量,这使越来越多不同地域的文化从声音的艺术角度接纳、认同了中国元素,中国声音、中国意蕴和中国形象通过钢琴的演绎向世界做出诠释,我认为钢琴在中外文化交流中起到了不可磨灭乃至不可小觑的的重要作用。故而,即便音乐无疆、艺术无界,我们仍要做出自己文化脉络的格局和气度,使黑白键中流淌出来的中国声音成为完全独立自主的艺术体系,让中国文化从钢琴的经典中向世人展现她古老而神秘的魅力。

四、中国钢琴艺术民族化的态度及愿景

对于“欧洲音乐中心论”论我们不应该贬低,任何事物的发展到一定的无人能及的高度都会被旁人推崇效仿,这一阶段可谓具有垄断性质。不过,发展的过程正是有了这样具有高度感的标的物,后来者才知道应要去发展,才可以有所参考。如若没有“全盘西化”这样持续时间较长涉及范围较广的先行阶段,恐怕也就不会迫使后续的发展为了突破一体化造成的固定模式以及思想上的长期禁锢,另辟蹊径地去寻求新的发展角度。人们发现求同存异才是促进发展的好选择,这使“文化价值相对论”的萌生和形成有具备了强有力的需求性支撑。虽然存在即为合理,但是发展才是硬道理。个人觉得“欧洲音乐中心论”是音乐发展阶段一定会经历的一步,它让我们借鉴、运用并且融入自我的体系后再去超越,当这种进步的发展达到一个新的高度的时候,我们则会化身为新的中心,这是我们音乐文化的发展追求,其过程是对“文化价值相对论”的具体实施,也是对“文化价值相对论”这一理论观点能得以存在的最好的支持。由此可见,“欧洲音乐中心论”和“文化价值相对论”这两种理论在同一阶段里秉持相对相反的身份,又是历史长河中相辅相成的亲密好友。當前的新时代,我们更加认可的是“文化价值相对论”这种可以打造更加多元、更加独立自主、更加民族化、更丰富的世界音乐的思想理念,我们踩在前一个顶点上进行发展,可以清晰的看到曾经走过的路、发展前进的历史,有助于发展特色发扬民族个性,如此才让世界看到不同角落的不同声音让世界渲染出更加丰盈的声音色彩,给人独特的视听感受,既是创新也是弘扬文化,这些在当前的发展浪潮中是必不可少的。可见,站在“西化”的技术理论上,弘扬并坚持本民族的特色是当前我国音乐文化发展阶段的重要一步。

钢琴作为世界音乐的桥梁,为我国打造出有实力、有凝聚力、有影响力的顶尖音乐,对推动中国风世界化有着不可缺失,不可泯灭的历史重任。1969年,随着殷承宗及中央乐团一首《黄河》钢琴协奏曲的诞生,我国的钢琴事业如同黄河怒吼一般咆哮着迈出了中国化的第一步,这一里程碑的建立正式开启了中国钢琴艺术向民族化、中国化方向发展的征程。王建中将民歌改为钢琴独奏的《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呈现了陕北大地黄土的情怀,数不清道不尽的风情和人文情怀从音符中先柔后劲的有序呈现。储望华一首中型作品《新疆随想曲》打开了哈萨克族的大门,少数民族异域风情的呈现、中国式音乐的特立独行在演奏过程中给人以全新的体验。当代曲作家张朝的《皮黄》将中国国粹京剧的元素大肆融入钢琴,古典文艺的代表——钢琴与古文化——京剧的交融可谓让人大开眼界,竟如此融洽地演绎出了京剧那错落有致铿锵有劲的鼓点,呈现在脑海里的是变脸的不同脸谱,着实惊艳!

辈出的人才还在继续着这项事业,钢琴的民族化是长期性的、历史性的发展,古老的中华文明有着用之不尽、取之不竭的素材正待挖掘,钢琴艺术的发展必将带动世界音乐进入一个更加丰富、更加前卫的阶段,推动中国风的发展和接轨世界艺术是我们音乐人毕生追求的事业。相信在21世纪由中国引领世界发展的道路上,我们的中国特色钢琴音乐艺术一定会如同那蓄力的火山,总有一天会冲破天际蓬勃的绽放,创造音乐领域的新契机。

猜你喜欢

民族化钢琴
大提琴音乐民族化实践探讨
江文也钢琴音乐民族化的创作实践研究
纸钢琴
中国酒包装设计朴素美研究
中国当代动画电影的民族化与国际化
服饰元素在油画创作中民族化意义的研究
从艺术要素看样板戏
最牛钢琴
钢琴
半夜敲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