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中餐名的翻译
2018-05-14王海怡
【摘要】中餐名作为中餐文化中不可替代的一部分,是中国对外交往中一张极具代表性的名片。中餐馆的菜名是提供给消费者菜品基本信息的重要渠道,而对中餐名进行准确的翻译是一项极具挑战的事情。在翻译过程中应该尽可能地体现出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且又不失其原有的特色,所以在翻译的过程中应选择直译、意译、音译、释义、注释等较为多元化的方法。在翻译过程中应该追求言简意赅,通俗易懂,且又不失其所想传达的深刻寓意,要借助中餐传播中国文化,根据中西文化差异做出适当的调整,做出恰当的翻译。
【关键词】中餐名;文化差异;翻译方法;传播文化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作为世界上三大美食国之一的中国,中国人会吃是举世闻名的,中餐讲究的是色香味俱全。烹饪方法有煎蒸煮炒焖等,其中有粤菜、川菜、鲁菜、淮扬菜、浙菜、闽菜、湘菜、徽菜,八大菜系。中餐文化数不尽,道不完,所以要想用菜名表达出其中的文化是很难的,正是因为如此,我们才应该更加注重翻译方法的使用,在翻译中餐菜名的过程中应熟练应用直译、意译、音译、等翻译方法,充分掌握多种翻译技巧,与此同时,也应该深谙其中的转换方法,不可呆板木、讷死套模板,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如鱼得水的翻译境界。
一、中餐名翻译时需注意的原则
(一)言简意赅原则
中餐菜名有时复杂得让人难以理解,这时候如果逐字逐句翻译、将原材料、调料、配料以及烹饪方法都写出来,是达到了让外国友人理解的目的,但是会显得复杂冗长,耗时耗力。因此,在翻译的过程中我们不仅需要使翻译内容真实准确,还需要做到语言的精简精练。如凉拌海带丝把它翻译成“shredded kelp with soy sauce”。这个翻译是解释得很全面,但是过长,不简洁明了。如果我们将它翻译成“special seaweed”将会更加清晰明了。还有时蔬炒牛肉这道菜,如果我们将其译为“sauteed sliced beef with seasonal vegetables”,这样翻译就会显得过于拖累,不简洁干练。我们不妨将其译为“beef with vegetables”,不仅将主要食材给翻译出来了,同时又不会显得很繁琐。众所周知,“翻译是一个痛苦并快乐的事情,在翻译的过程中我们的主要目的是让读者明白翻译内容的主要意思,让其又不失其原有的特色”(孙,3)。
(二)实事求是原则
中国人的语言习惯是讲究语言的优美,语言风格喜欢含有美好的寓意词语,所以,有时的菜名会过于雕琢,夸大菜品的实际材料、作用以及功效。这时我们就需要在翻译的过程中尽量还原菜品的原有特征,保证真实性。比如说虎皮青椒,这个如果直接翻译过来就会是“green pepper with tiger skin”这个乍听成了用虎皮和青椒炒菜,让人觉得有些惊悚。这时翻译为“fried green pepper”会更加贴合食物原有的特征。再举一个例子,翡翠大虾这道菜听起来似乎是一道天价菜,如果按字面意思翻译为“shrimp with gold and jade”(杨,1)。这样翻译定会让别人误以为菜里有珠宝,会造成不必要的误会,所以应该译为 “shrimp with green vegetables”,就比較贴切菜品本身。这些实例在中餐名中数不胜数,其中有些形象贴切的比喻是能使菜增色几分,但是由于文化的差异性,外国友人并不能够十分理解,所以,这时直接采用实事求是的翻译方法比较明智。
三、对中餐名翻译方法的总结
(一)直译法
翻译是一种文化与文化的交融贯通产生的结果,在翻译之时需要充分了解两者文化的差异性,才能翻译出令双方都满意的作品。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深刻了解翻译方法的使用。在长时间的翻译实践过程中,学术界总结概括了许多翻译方法,其中最常见也是最普遍的翻译方法就是直译法。直译法有利有弊,其优点就是能够还原原文的实际表达意思,充分体现出原句的所要表达的寓意。直译法的缺点就是有时会在翻译的过程中显得过于生硬,有种照搬原文的感觉,其局限性还有就是当原文有些晦涩难懂或繁琐冗长时,生搬硬套则会使翻译内容看起来十分难懂,有种不知所云的感觉。所以,对于一些普通菜名的翻译,只需要把其主要的制作方法和作料译出,再将其中的主要原材料的名字翻译出来,将其作为中心词即可。这种翻译方法简单易懂,又将原文清晰明了地表达了出来。
如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中餐名 “烤鸭”:Roast Duck,“咖喱鸡肉”:Curry chicken,“番茄炒鸡蛋”:Fried eggs with tomato”。这些菜名浅显易懂,并不需要过于繁琐的翻译就让人一目了然。采用直译时,理应明白其是适用于一些浅显易懂的中餐名,不需要进行太多的辞藻修饰。对于这类的中餐名,直译法无疑是最佳选择。直译法并不是通用于所有的翻译文献,其使用也是有条件限制的。因为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事物所代表的意思不是固定且一成不变的,所以,不同文化之间的翻译转化中直译法不可能适用于对所有中餐名的翻译。
(二)意译法
意译法主要是指在翻译过程中,由于受到不同的文化以及不同的社会背景而导致的一些文化差异,“在译文中摒弃原有的表达方法,另寻同等等效的表达方法,对原作的句子结构或语意进行变化调整”。比如,在翻译的过程中遇到通过直译不能够直接明了地表达原文意思时,我们就需求助于意译这种翻译方法。结合两种不同文化,意译出最符合其中一类文化的表达,这是意译的精髓所在。例如,夫妻肺片,如果我们采用直译的方法,则为 “Husband and Wife Lung”,这个叫法一听起来就让人不寒而栗,会让外国人感觉这不是一道菜,而是一件谋杀案吧。所以,类似于这样的菜名采用直译的方法是很不明智的,这时我们就需要采用意译的方法,将其译为 “Pork Lungs in Chili Sauce”。这种翻译方法很好地把这道菜的主要原料和主要的配料给表达出来了,让人一目了然,并且不会产生误会。还有,红烧狮子头直译为“Braised Lion Head”,听起来就让人毛骨悚然,也会让许多动物保护者对这道菜充满敌意,大多数外国人在看到这个菜名时并不会选择去吃它,这时我们采用意译的方法将其译为 “Braised pork ball in brown sauce”,这样就很好地诠释了这道菜的材料以及其的烹饪方法和颜色,让人听起来就很有食欲。在中餐中,有一道菜不得不提,那就是鱼香肉丝,听到这个菜名想必令许多中国人都以为是用鱼做的,但是它其实是用猪肉做的。当我们翻译过来时,如果直接采取直译的方法将其译为“fried shredded fish with sweet and sour sauce”则会让人产生误解,造成不必要的麻烦。意译法在这时就显得尤为重要,此时我们需将其翻译为“fried shredded pork with sweet and sour sauce”。这样就会显得更加得当贴切。中餐名的叫法中许多菜名都是具有很浓厚的文化信息,菜名在这方面也是体现得淋漓尽致。意译法告诉我们,翻译是灵活的,而不是循规蹈矩、一成不变的。
(三)音译法
采用音译法是将菜名用中文的拼音拼出来,保留中国对美食最纯正的叫法,更具有中国味。在欧美的中餐馆中将中文菜单直接采取音译的方法是既简洁又方便的翻译方法。如豆腐现在外国人都管它叫作“doufu”。在过去,很多外国人都把中国的饺子叫做 “dumplings”,而现在,随着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饺子”这一词逐渐让老外了解,他们大多数人放弃了“dumplings”的这一叫法,为了更好地适应中国的文化生活,他们都开始叫“jiaozi”这一名字了。这种音译法也开始被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所熟知。这种方法也同样适用于在其他国家的餐馆里,如日本的寿司叫做“sushi”意大利的“pizza”在中国被音译叫为披萨。选择音译这种翻译方法可以原汁原味地将食品本身的的韵味表达得淋漓尽致,更具有民族文化的代表性,同时也可以将本国的语言魅力展现出来。
三、总结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所承载的文化差异很大、中西方的饮食习惯大相径庭,这就使在翻译菜名的过程存在较大的文化差异,翻译的难度大大增加。在翻译的实践中,需要遵循忠实的原则,不脱离原义、天马行空。与此同时,更应当避免文化冲突,对翻译两方的文化译者应该具有一定的了解。根据实际情况做到灵活应用,将直译、意译、音译等翻译方法融会贯通,活学活用,尽可能地做出准确、得当的翻译。
参考文献:
[1]姜志伟.谈北京冬奥会背景下的中餐菜名英译释法[J].现代商业,2017(9).
[2]杨莉藜.英汉互译教程[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3.
作者简介:王海怡(1996-),女,汉族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本科,研究方向: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