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作文批改有效性浅探
2018-05-14左娟
【摘要】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和他们的写作能力密切相关。而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离不开高效的作文教学,尤其离不开课后有效的作文批改。有效的作文批改应该首先确立学生是自己作文批改的主体地位,然后通过形式多样的评语鼓励、激发学生研究自己作文的兴趣和积极性,通过快批快改的方式和少而精的评语指导学生集中关注自己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正,从而真正提高作文批改的效率,最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作文批改;有效性;主体;兴趣;评语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A
从功利主义角度看,作文分值占据中考语文的“半壁江山”,其重要性不容忽视;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角度看,初中学生写作能力的高低是其语文素养的重要反映。因此,要想提高初中学生的语文素养,就要关注作文教学的效果。而高效的作文教学,离不开有效的作文批改。
日常作文批改中,一些责任心很强的教師任劳任怨,对学生每一次的作文字斟句酌、精批细改、满纸飘红,一个班四五十本作文,改完以后教师耗时耗力、苦不堪言,劳神费力批改后的作文本下发到学生手中,却完全是无用功。学生们对评语视而不见、漠不关心,最后导致作文批改事倍功半、徒劳无功,收效甚微。如何才能避免批改的低效率,通过有效的作文批改真正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呢?本文试图从初中学生作文批改的有效性方面做一些粗浅的探讨。
一、确立主体,避免包办
长期以来,大家将作文批改全部归于老师的工作。学校领导和家长会依据批改评语的长短来评价一位老师的工作态度和责任心,这使得一些老师在批改作文时,从字、词、句,到段、篇,从篇章内容到主体结构,从标点符号到错别字,从选材到立意,从写法到中心,老师批改面面俱到,无一遗漏,满纸红字,改得面目全非。一篇七八百字的学生作文,老师的批改评语居然也写了三四百字或以上。这样的作文批改因为老师包办太多,替代过度,一方面会导致学生质疑自己的文字表达水平,丧失写作的自信;另一方面也替代了学生进行写作时的思维过程和语言实践,阻碍了学生对自己作文优缺点的深层思考。
教师包办式的批改忽视了写作的主体是学生,违背了批改的初衷。一些有见地的专家提到:评改是要启发学生认识自己的作文有什么优缺点,领悟到应该怎么写,经过多次、反复的写作实践,逐步提高写作能力。批改是要让学生意识到自己作文的优劣,从而扬长避短,老师只是启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认识,根本目的是学生通过实践不断提高写作水平。这种写作实践一旦被包办替代,学生的写作也就变了味,打上了成人思维的痕迹,所呈现出来的对生活的感悟和成长的体验不再真实,实际上这也是对学生写作价值的一种否定。
确立学生是写作的主体,同时也是修改自己作文的主体。主体的地位意味着在写作和批改过程中要主动、积极地参与、思考、总结、修改、提升。这种主体,在教师的帮助下,提高得更为迅速和明显。教师通过评改引导学生修改的方向,在批语中点出主要的问题,或者划出主要毛病,略加评述,要求学生自己去分析原因,自己修改。经过一定阶段的训练,学生既能正确修改自己的作文,又能明辨所读文章水平的高下,从而真正做到以写促读,通过修改提高自己的文学阅读鉴赏水平。
二、激发兴趣,鼓励为主
作文批改的重要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而写作能力培养的前提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愿意用书面语言去记录自己生活的点点滴滴,愿意用文字去表达自己成长的喜怒哀乐。而作文批改就是要激发学生研究自己作文的兴趣。
几乎每个老师都知道兴趣对于学生学习和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但是在作文批改的实践中往往又容易眼睛总是盯住好作文,对差生的作文有厌恶情绪。当老师用一种过高的标准和过严的尺度来审视或俯视学生作文时,不容易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南京师范大学附中特级教师王栋生提出,老师不要总是对学生的作文提过高的要求,这只是一次写作练习,又不是写传世名作;不要吝啬自己的分数,更不能用分数去伤害、败坏学生的写作兴趣。也许当我们拿着放大镜去审视学生的作文时,或者当我们以找出学生文章中的毛病作为作文批改的出发点时,大多数时候看到的是学生的缺点和不足。但是,当我们换一种欣赏的眼光去寻找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和积极因素时,我们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我们会发现,他们的语言文字就像流淌着的一股股清新的泉水,沁人心脾;犹如枝头花朵淡淡的芬芳,散发着宁静淡雅、超脱世俗的味道;又像唱着一支支真挚情感的骊歌,叙说着青春渐行渐远的淡淡忧伤。学生们的写作和大人有着天壤之别。老师应该像朋友一样对欣赏他们的优点,像父母一样呵护他们的童真童趣,像收藏家一样珍惜他们每一部认真、用心完成的作品。当学生写作中的优点和长处得到正面激赏时,并被老师和同学高度认可时,他的写作兴趣和研究批改作文的兴趣将会得到最大程度的开发。激发学生对写作的自我认同,也激发学生之间正面、积极的作文评价,营造一种更开放的、包容的、向上的写作氛围。
每一个孩子的心中,也许都有埋下真善美的种子,有的已经发芽长叶,有的仍然深藏土壤。智慧的老师应该是阳光雨露,发现它的每一处最细微的优点与进步,给予它足够的滋养,精心呵护它的成长,假以时日,便一定可以成为参天大树,在天地间活出自己的精彩。写作教学,特别是作文批改,应该激发学生潜在的成长能量,而不应该是怀疑或者打击。
作文批改中,调动学生研究自己作文的兴趣和积极性需要老师在批改中通过鼓励加以强化。鼓励学生的评语可以形式多样。记叙平淡,但字迹工整的可以赞誉他认真的写作态度;选材平庸,但文字优美的可以将佳词妙句圈点出来,浓墨重彩地突出表扬;对于有思想、有见解的作文可以全班传阅或全校展出,以扩大影响;有显著进步的同学要大加赞扬,充分肯定其可喜的进步。当然,学生写作中的缺点也要指出,但指出的目的是让学生发现自己的问题并加以改正,不应过分指责或大幅删减,以免挫伤孩子写作的兴趣和信心。
三、快批快改,有的放矢
在很多初中学校每学期的统筹科组教学计划中,通常语文都是两周一次大作文的安排,老师会在批改后讲评。两周写一次作文,一般老师批改两周,这样下来,很多学生拿到老师批改过的作文时,已经距离自己写作文的时间差不多一个月了。对于自己一个月前写过的作文,很多学生已经没有什么印象。这样的情况下,学生拿到作文后会出现一种陌生感,作文批改的效果便会大打折扣,从而影响到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作文批改如此缓慢的主要原因在于作文的评语难写。部分老师评语贪多求全,面面俱到,由此造成批改效率低下。对于此种状况,有些老师提出评语要少而精,每次就一个方面写一两句话,力求简练明确,有针对性性。可以针对主要的优点,也可以指出明显的不足,还可以提出恰当的建议。用一两句话的评语让学生记住这次作文的成功之处或主要问题,考验老师遣词造句和发现问题的能力,需要老师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字斟句酌的推敲力,这种能力越强,评语的质量便越高。这种少而精的评语会指导学生集中关注自己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正,从而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当然,作文不能就批改而谈批改,老师在布置每次作文任务时,就要通过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和话题作文确立每次作文的训练点,是叙事的能力,还是描写的功夫,或是谋篇布局的意识,抑或其他。評语的关键点应该针对此次作文的训练目的,做到目标明确、有的放矢。
大多数初中生仍在苦恼中写作,要想提升写作能力非一朝一夕之功。好的作文更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反复修改,与其老师代劳,不如“授之以渔”;与其生硬地训斥,大幅删减内容,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不如鼓励为主,激发兴趣,让学生做自己作文批改的小主人;与其评语长篇大幅,劳而无获,不如针对关键点有的放矢,快批快改,从整体上提高作文批改的效率。有效的作文批改通过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分析和修改,锻炼学生思维的敏捷性、严密性和批判性,必然会对学生的写作能力和作文教学提供有力的支撑。
参考文献:
[1]杜晶晶. 大班额背景下初中作文批改方式的优化策略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6.
[2]石艳威. 初中最佳作文批改方式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3.
[3]王栋生.评语要少而精[J].中学语文教学,2009(11):30-31.
作者简介:左娟(1980-),女,汉族,湖南衡阳人,中学语文一级教师,硕士研究生,龙华区实验学校,研究方向:名著阅读与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