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音乐课堂唱歌教学中的趣味性策略探讨

2018-05-14于亚平

中国民族博览 2018年5期
关键词:教学意义小学音乐

于亚平

【摘要】音乐教育是整个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一个重要渠道。新教材课程标准中提到,“现代小学音乐教育必须以是否有利于学生享受音乐、学习音乐、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奠定学生在音乐方面的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为目标,包括享受音乐、学习音乐、发展自身音乐能力的坚实基础,这是基础音乐教育的要义所在”。即音乐教育应该在一定程度上活化,让学生参与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有趣地、开心地掌握基本的音乐文化知识和技能。

【关键词】小学音乐;趣味性策略;教学意义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唱歌教学是中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它不仅是对学生音乐感受力和唱歌基本能力的培养,而且也对学生浸润美的熏陶、提高艺术修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正如音乐教育家柯达伊曾说过:“有了歌唱的基础,更高层次上的音乐教育就能得以发展。只有人声——这个人们生而有之的而且是最优美的乐器,才是使音乐文化属于每个人的沃土。素质教育的体制下,我们更加注重学生主动学习习惯的培养,这就需要更多趣味性的教学方式才能激发小学生学习唱歌的乐趣,从而提高唱歌技巧,提升艺术素养。本文主要就是研究趣味性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實施的重要意义,以此来探索相关的策略提高音乐课堂唱歌教学的实效性。

一、小学音乐课堂趣味性教学的意义

(一)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兴趣是创新的基础和源泉,成功中的喜悦和乐趣能唤起小学生的创新热情。如何能够唤起小学生的求知欲,使得学生能够积极地投入到音乐学习当中, 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课题。趣味性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帮助提高他们对于歌词的记忆,也有助于激发他们的表现力与想像力。趣味性教学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手段。很多小学生的注意力很难长时间集中,因为比较好动,如果没有持续不断的吸引很难引导小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所以趣味性的教学手段可以将学生更快速引导到场景中。通过趣味性的活动或是游戏,提高每个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以此来实现音乐课堂健康积极的氛围,从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乐趣,他们也能从中感受艺术的魅力,帮助小学生明确自身的能力,实现兴趣爱好的培养。

(二)丰富学生的艺术素养,实现个性化的发展

音乐是一门艺术性的课程,能够提高学生的艺术底蕴,而且通过学习音乐也能培养正确的学习习惯。唱歌是需要技巧的,趣味性的教学手段能够帮助学生融入到接受音乐艺术洗礼的氛围中,尊重每个小学生的性格特点,以此来加强唱歌技巧的培养与锻炼,让学生明确音乐是一种感情的表达,可以快速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也是兴趣爱好培养的入门课程,更好地实现每个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三)提高教学质量

趣味性教学的目的就是提高整体的课堂氛围,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音乐学习中,而且趣味性的教学在培养学生唱歌的同时也可以注重肢体语言的表达,通过韵律活动来切身感受每一句歌词的含义,帮助小学生培养创造力和想象力,更好地促进每个小学生的和谐健康发展,从而也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二、小学音乐课堂唱歌教学中的趣味性策略

(一)唱歌教学的趣味性导入

趣味引导就是在实际的教学前期,通过一系列趣味性的活动来引导学生走进实际的唱歌教学中,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整体课堂氛围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何做好去引导,就需要教师在准备教案时充分全面地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性格特点,通过手势语言以及眼神等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取得“感知以行,晓之以理”的效果。很多小学生都对一些陌生新颖的东西会比较感兴趣,所以教师在设计活动引入时,要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去尝试不一样的趣味性活动,勾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兴趣,通常采用的方式是创设情境,设置游戏等,情境创设是非常常见的一种教学手段,比如在培养学生学唱共产儿童团歌时,可以将这首歌的背景以及所要表达的情感以故事的形式展现当时的时代气息,同时也可以借助多媒体将场景还原,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故事的内容,从而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顺利地引入歌曲的唱歌教学,而且这也可以帮助学生延伸知识面,加强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设置游戏活动的方式可以根据教案所准备的曲目作为游戏内容,比如“捉迷藏”这首歌,先利用课前的5~10分钟时间,让学生去体验捉迷藏的乐趣,在此过程中可以播放这首歌,这样一来,学生就能保持高涨的情绪和兴致一直到下课,整体的课堂氛围得以有效提升。

(二)韵律活动的设置,把握节奏难点

为了更好地让小学生学会利用韵律节奏来加强对于歌曲的理解,进而将曲目的情感表达方式体现出来,就需要加强实际教学中的节奏训练,但是很多音乐老师在讲解节奏训练的过程中,往往采取的方式比较单一,单纯地依靠语言表达和用手击打来反应节奏的变化,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很难调动起来,也无法掌握歌曲的韵律,难以提高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艺术表现形式。因此,就需要结合韵律活动来帮助学生掌握节奏,通过肢体语言将情感表达出来。所谓韵律活动是指学生在音乐伴随下,有规律地做出富有韵律感、节奏感的身体动作,它不仅能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增强小学生对音乐的敏感性,而且能使小学生身心得以和谐发展、健康成长,使小学生获得创造性表现的经验,学会用基本的舞蹈语汇创造性地表现音乐和情感,使教师形成创造性韵律活动的教学模式;培养小学生的创造兴趣、开发小学生在各领域的创新潜能。韵律活动教学需要由简入深,先从简单的韵律活动开始,逐步深入。韵律活动是一种学习方式,需要培养小学生理解音乐,将其融入到肢体动作中。音乐分为很多种类,有欢快的音乐,有安静的音乐,欢快的音乐节奏感比较强,老师在引导的过程中,应该积极地向小学生传达欢快的节奏感应该如何用肢体来表现。老师应该从简单的节奏入手,慢慢地再使用比较复杂的音乐。韵律活动是一项较为长期的教学手段,应该循序渐进、由浅入深,比如很简单的可以用肢体动作表达的《娃哈哈》和《金孔雀》,到比较难的《赛马》等。而且小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没有那么的深入,音乐本身是较为抽象的一门课程,如果刚开始就让他们去尝试不同的音乐表达方式,如果没有扎实的基本功,只为了快速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就没有规划地将各种音乐通过韵律活动传授给小学生,只会让小学生感觉到学习音乐的困难,所以,从简单的韵律活动开始引导,不会让小学生感觉音乐课程太难理解,相反可以快速地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然后才能有机结合音乐教学与韵律活动。将韵律活动合理地运用到小学生园的音乐课需要合理的方式方法,最重要的就是将两者进行有机的结合,韵律活动的目的是为了能够将抽象的音乐具体化,而这也是它的优势之一。为了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需要把韵律活动作为一种快速丰富音乐课堂的教学手段来加强辅助,而且音乐本身是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都很强的课程,音乐课堂不仅仅是培养小学生听音乐唱歌这些方面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将音乐训练与律动进行有机的融合,建立在课堂秩序不乱的基础上,为释放小学生的天性,播放不同类型的音乐,让他们自己先去感受音乐与自身肢体动作的融合,而教师所要做的就是通过观察每个小学生舞动的特点,积极地促进他们自由发挥,并合理地进行引导,保证每个小学生都能跟上整体的教学节奏。

(三)实际唱歌时的趣味引导

唱歌需要情感,也要结合歌词,所以,在实际的唱歌中,如何加强趣味引导,就需要根据不同的歌词设计不同的活动,让学生感受不同歌词发音的强弱变化,或是根据歌曲所要表达的意思还原场景,让学生模仿歌曲中的对象,用自己认为的情绪来表达,这样也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唱歌的方法与形式,从而提高艺术素养,实现个性化的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音乐课堂的开设主要是从小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提升他们的素养以及对美的欣赏能力,同样也可以提高肢体协调能力。趣味性的教学手段可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乐趣,也能提高整体的课堂氛围,避免枯燥的教学方式误导学生养成错误的习惯以及心理的扭曲,丧失对音乐以及其他课程的热爱,所以,趣味性教学也是素质教育体制下非常实用的方式,需要教师做好课程结构以及流程的设计,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苑岚沁.小学音乐课堂唱歌教学中的趣味性策略[J].学生之友(小学版),2013(5).

[2]陈青青.关于小学音乐教育中趣味教学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0(13).

[3]何晓春.小学音乐教学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1(12).

猜你喜欢

教学意义小学音乐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开启学生智慧,构建快乐课堂
如何走出小学音乐教学的困境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提高小学足球教学趣味性的思考
创新思维,让小学英语课堂充满活力
新课题“算法初步”教学意义的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