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苗族反排木鼓舞进入艺术类高校民间舞课堂的意义

2018-05-14关健

中国民族博览 2018年5期
关键词:艺术类高校

关健

【摘要】苗族反排木鼓舞是流传在贵州省台江县反排村的舞蹈。2008年2月,苗族反排木鼓舞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反排木鼓舞的传承人,万政文曾多次被邀请到艺术类高校进行短期授课和讲学。笔者在学习过程中發现苗族反排木鼓舞动作潇洒奔放,很多动作与以往活跃在舞台上的苗族舞蹈有很多不同,尤其体现在它以胯部为动作发力的起始点以及低重心的动作动律上。另一方面,现今艺术类高校的民间舞教材在身体训练和内容选择有一定的局限性,需要补充合适的民族舞种进入高校民间舞教材。在这个契机下,将苗族反排木鼓舞引进艺术类高校的民间舞课堂,不仅可以丰富现有教材,也可以为保护非遗贡献力量。

【关键词】苗族反排木鼓舞;艺术类高校;民间舞课堂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一、艺术类高校民间舞课堂的现状

在现阶段艺术类高校的民间舞课堂教学里,主要是围绕着汗、藏、蒙、维、朝五大民族的内容进行的,部分学校则根据自身教学需要及地域特色增添苗、彝、傣以及其他民族舞蹈的素材。民间舞教学是以对舞蹈风格的把握为主要目的,身体训练为次。在高校的民间舞教学中,这点更为突出,更有甚者把身体训练和风格掌握完全区别开。但是,没有准确有素的身体表达,在短时间内想准确把握舞蹈风格几乎是不可能的。

另一方面,在民间舞早期阶段受前苏联专家的影响,西方传统审美对民间舞的教学内容有所浸染,加上艺术高校表演专业大都使用芭蕾和中国古典舞来进行基本功训练,导致学生在舞蹈中腿部肌肉“向上”的意识过于强烈,反而使他们无法完成部分少数民族舞蹈中膝部向下的动律动作。除此之外,在我们的民间舞教材当中,有专门针对手臂、手腕、中段、膝盖甚至是头部的训练内容,但是专门针对髋关节的内容却非常少,用髋关节做起始发力的舞蹈和教学内容就更少了。

实际上,并不是没有训练低重心和髋部动作动律的舞种,苗族舞蹈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低重心、胯带动的舞种。用它来填补这个空缺再合适不过了。

二、苗族反排木鼓舞对高校民间舞教学内容的补充

流传在贵州省台江县反排村的反排木鼓舞是国家级非物质遗产保护项目,已经有1500年的历史,堪称苗族文化的“活化石”。反排木鼓舞共分出门舞、砍草舞、踩虫舞、挖坟舞和丰收舞五个章节,表现苗族祖先从东方迁徙,开创家园的情景。舞者的头和手臂随着鼓点的变化而大幅度摆动,其动作热情奔放、洒脱豪迈。

早在20世纪,很多专业院校就开始整理苗族舞蹈的素材,但是多数学校并没有把它纳入到主流民间舞教材当中,只是将它作为编创作品的动作元素。多数编导也只关注苗族舞蹈的翻、转。在翻转的过程中,忽略了胯部作为起始发力的重要部位,以致多数作品除了眼花缭乱的翻转,苗族本体的风格特色全然不见。除此之外,大量向上跳跃和立掌动作也与苗族舞蹈重心偏下的特征不符,使我们的学生没有办法对苗族舞蹈的风格特征有正确的认识,并把其与壮族、瑶族、侗族舞蹈等混淆。

台江苗族反排木鼓舞作为苗族舞蹈的代表之一,胯部带动翻转动作以及低重心的律动是其主要特征,如果将反排木鼓舞作为民间舞教材的补充,可以使我们的教材更完整,训练也更全面。

(一)对身体训练的补充

首先在身体训练方面,苗族反排木鼓舞里面有大量的胯为主动的动作和动律。例如,我们常见的苗族翻转动作。在很多苗族剧目里,我们可以看见大量的翻转动作。在翻转过程中,专业院校的学生会更多地关注其翻身的角度、幅度,很少去关注翻转动作的原始发力点。在教学过程中会套用古典舞点步翻身、串翻身方法,用腿带动加之留头甩头,并用下中腰的方式来加大翻转的幅度。这样的翻转动作看起来很完整,也有一定的观赏性。可是,却缺少了苗族舞蹈中翻转的特色。在苗族反排木鼓舞中,有大量的连续翻转身的动作。这套动作中的翻转与我们常见的“舞台形式的”苗族翻转有很大区别。在反排木鼓舞的翻转动作里,它强调的是半蹲大幅度向外送胯,同时端动力腿,然后再用胯带动翻转,跳至反面。这套动作看起来难度不大,可是让专业院校的学生来完成,却不是那么容易。首先表现在我们的学生不习惯这样的动作规律,其次不会用胯带动动作,再者低空间翻转对于他们来说比立掌翻转要难得多。如果将苗族反排木鼓舞引进入民间舞基础课堂教学,可以补缺高校民间舞教学中在这方面的训练空档,使学生的身体得到更全面的训练。

其次,苗族反排木鼓舞可以填补民间舞教材中缺乏低重心训练的空缺。在木鼓舞中几乎所有的动作都是在半蹲状态。尤其是在第二章节砍草舞中,需要保持膝盖松弛的基础上半蹲完成所有的动作。在实际教学中,学生能够完成顺序,但是在膝盖松弛的基础上半蹲,对于他们来说很难做到。学生立得起来,却沉不下去,与我们缺少低重心、低空间的训练内容有关。此时需要对症下药,在我们的民间舞课程中补充反排木鼓舞是很有必要的。除此之外,苗族反排木鼓舞对于解决学生中段的松弛和膝盖动作的弹性问题也是很有针对性的。

(二)对于教材中西南地区舞种的补充

在我们的常用民间舞教材中我们可以看到,我们选择舞种多数来源于我国的北部、东部地区(见表1),在西南地区涉及的内容少之又少;在地区分布上,也仅限于云南省;在内容上,傣族舞蹈和云南花灯在高校教材中是选择性学习的内容。可以看出,从整个民间舞教材体系中是缺少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舞蹈内容的。无论是艺术价值还是训练价值,苗族反排木鼓舞都是很好的选择。

另一方面,在用苗族反排木鼓舞填补实践课训练素材的同时,在理论学习方面,由迁徙而形成的反排木鼓舞的背景和苗族祭祖的风俗也值得学者们深入研究,同时也能拓展专业院校理论研究的视野。

三、苗族反排木鼓舞在高校传承的意义

(一)丰富专业艺术院校的民间舞课程内容

苗族反排木鼓舞的动作动律已经非常丰富,结构也很完整。加上现今专业院校的民间舞教学内容许久未更新,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尤其是在身体训练运用方面有所欠缺,反排木鼓舞胯部带动动作以及低重心动律特征可以在民间舞的实际教学中起到作用。除此之外,将苗族反排木鼓舞的内容编写成教材,为非遗内容实现在专业院校中传承而创造条件,更能切实丰富专业院校的民间舞教材,也为继续深入研究苗族反排木鼓舞提供了科学依据。

(二)艺术类高校传承苗族反排木鼓对其保护有益

虽然苗族反排木鼓舞已经申请下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受其保护和传承,但是由于反排木鼓舞流传地区过于偏远、经济发展滞后等客观原因,也将面临逐渐失传的危机。例如,很多艺人年龄较高,但收入较低,加上村寨的年轻人外出打工,以及旅游业对当地传统舞蹈的商业再造等问题,威胁着当地传统舞蹈的生存和传承。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在艺术类高校传承苗族反排木鼓可以一定程度缓解这种状况。首先,在艺术类高校里,有大量的专业的艺术人才储备。如果方法得当,可以最大限度地還原反排木鼓的原生艺术状态。在高校的教学体系下,可以一届一届地将反排木鼓舞传承下去。其次,专业艺术院校可以为反排木鼓舞提供更高的平台,同时也可以吸引大量的高质量人才关注苗族反排木鼓,并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除此之外,高平台的推广也可以吸引更多的编导以反排木鼓舞的动作动律和来源背景为素材来进行艺术创作。更多的关注对于传承保护苗族反排木鼓舞是非常重要的。再者,有偿定期邀请苗族反排木鼓舞的传承人来专业院校短期授课可以一定程度改善传承人的经济生活条件,这也为传承、保护苗族反排木鼓舞创造了条件。

四、结语

民间舞教学应该以风格把握为主。但是,在强调风格的同时不应该忽略甚至是回避身体的训练和正确的肢体表达。通过对反排木鼓舞的学习,可以发现肢体的表达和风格的体现是密不可分的。这就像反排木鼓舞里的送胯翻转和低重心的动律动作一样,如果在完成翻转过程中缺少送胯这个主要发力点而套用传统翻转的方式,又或者在本应半蹲做的动作上站起来,那么不仅动作表达不准确,风格更是把握不住。

贵州台江县的苗族反排木鼓舞只是众多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的一个缩影,虽然国家提供了人力和财力的帮助,但是客观的因素却不能被忽视。身为艺术类高校的民间舞工作者,应该为这些瑰丽的民族文化遗产的传承贡献力量,为他们提供更高的平台,让更多的人去认识和研究它们。

参考文献:

[1]刘柳.反排木鼓舞:从历史记忆到文化表征[J].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2]黄泽桂.苗族反排木鼓舞生态调查研究[J].贵阳民族研究,1995.

猜你喜欢

艺术类高校
浅谈艺术类高校行政管理队伍建设的反思与建构
艺术类院校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探析
关于艺术类高校辅导员的引导作用研究
艺术类高校《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
打造团队促建设坚持创新彰显专业特色
艺术类高校音乐专业学生学习动机调查研究
艺术类高校教师评价体系研究
艺术类高校学生校园安全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艺术类高校辅导员与学生新型关系构建
艺术类高校战略性薪酬体系构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