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由《东堂词》研析北宋毛滂词学观念

2018-05-14姚璐雅

中国民族博览 2018年4期

姚璐雅

【摘要】北宋毛滂之词情韵特胜,潇然明润,其词集《东堂词》艺术成就颇高。本文以《东堂词》为切入点,在此基础上研析毛滂以典抒怀、炼字锻句、意境清远的词学观念,探讨毛滂典雅潇洒的词风对于北宋及后世词坛的意义与价值。

【关键词】《东堂词》;毛滂;词学观念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毛滂,字泽民,号东堂。毛滂颇有吏能,素怀鸿鹄之志,然而仕途坎坷,在北宋党争激烈的政局中长期沉沦下僚,后期为实现其用世之心而投靠蔡京一党,希冀一展抱负,虽依附新党,但仍然敢于直言进谏。《四库全书》中写道:“然平情而论,其诗有风发泉涌之致,颇为豪放不羁。文亦大气盘礴,汪洋恣肆,与李廌足以对垒。在北宋之末,要足以自成一家,固未可竟置之不议也”[1],可见,于北宋文坛上毛滂确有一席之地。

一、《东堂词》的基本内容

(一)游赏词

毛滂可谓是北宋词坛上第一位大量撰写游玩观赏之作的词人,《东堂词》中的游宴、赏玩词作多达八十余篇。宋哲宗元符年间,毛滂初任武康县令,将县衙的“尽心堂”更名为“东堂”。毛滂在任期间“慈惠爱下,政平治简,暇则游山水,咏歌以自适”[2]。在“帘挂扶桑暖”(《蓦山溪·东堂先晓》)的东堂里,毛滂以“画舫”为小斋之名,以“生远”为小楼之名,以“寒香”为小亭之名,以“潜玉”为小庵之名,悠享“画舫寄江湖”“彩笔赋阳春”的旷然惬意,“心随望远”,醉心于花坞蝶径,观青峰赏夜月,闲寄啸傲林泉的意趣。

在文士以雅为尚的北宋,“咏茶词是他们诗意化的日常生活的集中体现,寄寓着他们的审美理想”[3],毛滂的游賞词中就有不少茶词。如在衢州知州孙公素的宴席上,毛滂即兴而作《摊声浣溪沙》,其中“谁作素涛翻玉手,小团龙”[4]细腻传神地展现了茶叶烹煮时的情状,娴雅而灵动。清人楼敬思这般评述毛滂的游赏词:“迄今读《山石花》《剔银灯》《西江月》诸词,想见一时主宾,试茶劝酒、竞渡观灯、伐柳看山、插花剧饮,风流跌宕,承平盛事。”[5]

(二)恋情词

爱情作为文学创作永恒的主题,在北宋词坛上亦频现身影。毛滂《东堂词》中涉及恋情的词作就不下四十首,其并不囿于晚唐五代以来形成的“词为艳科”的传统,抒写了夫妻之间的深情厚谊与纯真之爱。

面对日渐贫寒的家境,毛滂“性懒慢,不喜为吏,家人辈窃共笑且骂,以为痴拙人[4],其妻赵英不但没有相怨,反而对毛滂表示理解与支持,夫妻之间举案齐眉,相濡以沫,达至精神互通之境。如《殢人娇·约归期偶参差,戏作寄内》中“短棹犹停”[4]之时,毛滂已然“寸心先往”,其心间既有已与妻成约但未能如约而归的惆怅,更有思念良妻、望与之相伴相依的渴盼,故以悬想手法绘出“高楼误伊等望”的图景。在词的下阙,毛滂“梦回绣幌”,以虚笔勾勒出其为妻画眉的恩爱情境,缠绵缱绻,情深款款。

(三)节序词

随着北宋时期经济日益兴盛,市民阶层的社会生活趋于丰富多彩,描摹时序节日、民情风俗的词作兴起,为文人士大夫所青睐。透过毛滂《东堂词》中三十余首节序词,可窥见北宋的世态风情与词人融于其间的志趣。

毛滂笔下的上元佳节“东风桂影,低拂姮娥镜”(《清平乐·元夕》),皎皎蟾辉下,依依碧柳旁,平日碍于礼教束缚而压抑天性的女子在元夕之时终得尽兴嬉闹,以致于笙箫醉人处“花阴定有遗簪”,通过细节的刻画将上元夜的生动活泼表现得淋漓尽致。

元夕不仅有灯市如潮的繁华,亦有踏雪寻梅的静谧。“露湿翠云裘上月”(《浣溪沙·上元游静林寺》)的清幽雅致使毛滂不由发出“瑶台有路渐无尘”的慨叹,虚想尘俗之外的澄净空明,意韵盎然。北宋节序词映现出文人士大夫尚雅的倾向,又如“拨雪寻春,烧灯续昼”(《踏莎行·元夕》)的雅行与“半衾轻梦浓如酒”的雅意,皆妙趣横生。

二、毛滂的词学观念

(一)以典抒怀

自柳耆卿于词中有意识地用典、苏子瞻在词中大量用典以来,北宋词坛上用典之风渐趋兴盛。毛滂的《东堂词》中用典之处颇多,其善以古事入词并加以点化,从而创造出切合自身襟怀的独到词境。毛滂将自身境遇与思想融入词的创作之中,充分体现出词的士大夫化。

如,《水调歌头·拟饶州法曹掾作》一词中,毛滂连用四典,将自身际遇融入古人之事,以典抒怀,意蕴宛转。其中“金马空故事,方朔漫多端”与“三千牍在,玉殿何日赐清闲”皆运用了西汉东方朔之典。当年东方朔拜表自荐,得以诏封为郎,而毛滂上书天子,却未得知遇之恩,首句中的“空”字流露出毛滂怀才不遇的怅惘之意。“笑杀长缨使,复转出秦关”用汉武帝时终军愿受长缨、出使南越的典故,表明毛滂渴望得偿所愿、建功报国的志向。在“雒阳年少,高论难与绛侯谈”一句中,毛滂以贾谊出类拔萃遭周勃等人嫉妒进谗而不得重用的典故,慨叹自身的壮志难酬。“掩鼻出东山”反用谢安在朝廷多次征召之下仍不愿入仕的典故,衬托出毛滂有心效力却报国无门的悲戚无奈。毛滂以自身情感气韵贯注于这些内涵不尽相同的典故之中,巧妙地将之组合以浇胸中块垒,感喟时运不济、命途多舛之余,词的末句“且饱鲸鱼脍,风月过江南”亦流露出俯仰自得、旷达超逸之态,颇具名士风度。

(二)炼字锻句

张炎在《词源·字面》中写道:“盖词中一生硬字用不得,须是深加锻炼,字字敲打得响,歌颂妥溜,方为本色语”[6]。《东堂词》中不乏炼字精妙的词作,读来令人拍案叫绝。毛滂亦善于化用前人诗词,镕锻于自己词作之中,达到浑然天成之境。

炼字之精如《惜分飞·富阳水寺秋夕望月》首句“山转沙回江声小”中的“转”与“回”勾画出毛滂对亡妻赵英的深切眷恋与刻骨相思,仅二字便使毛滂与发妻之间的缠绵悱恻与鹣鲽情深跃然纸上,让人读之亦为其阴阳两隔而惋叹唏嘘。

锻句之妙如《浣溪沙·尉圃观梅》首句“曾向瑶台月下逢”化自诗仙太白《清平调·其一》中的“会向瑶台月下逢”。原词中青莲居士吟咏牡丹与贵妃花容玉面交相辉映的雍容华美,而毛滂在化用时巧妙地加以转换,将素雅出尘的梅花幻化为风姿绰约的仙姝,曲尽月下寒梅之神韵。

《南歌子·正月二十八日定空寺赏梅》一词同时体现了毛滂炼字与锻句的高妙之处。首句“暮霰寒依树,娇云冷傍人”中的“寒”与“冷”本是人之感,毛滂却将其赋予霰与云,使之拟人化,“依”与“傍”的动作也因之而别具情态,惟妙惟肖。“江南谁寄一枝春”一句化用南北朝诗人陆凯《赠范晔》中的“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流露出身处异乡的寂寥与遥念亲友的情思,浑化无迹,如出天然。

(三)意境清远

诚如清末四大家之一况周颐《惠风词话》中所言,“盖写景与言情,非二事也,善言情者,但写景而情在其中”[6]。毛滂工于融情入景,以清新淡雅之景致,构幽远恬淡之意境,抒潇洒清旷之怀抱。薛砺若先生评毛滂“有耆卿之清幽,而无其婉腻;有东坡之疏爽,而无其豪纵;有少游之明畅,而无其柔媚”[7],可谓恰如其分。

如,“可怜恰到,瘦石寒泉,冷云幽处”(《烛影摇红·松窗午梦初觉》)清雅秀逸,将毛滂高卧松阴、凉意入梦的幽恬淡美描绘得引人入胜;“细酌流霞君且住,更深风月更清妍”(《浣溪沙·泊望仙桥月夜舟中留客》)以简淡飘逸的笔触传达画船徐行、同赏佳景之意,清疏隽朗;“酒浓春入梦,窗破月寻人”(《临江仙·都城元夕》)清醇蕴藉,描画晚风料峭、冷香相萦之夜,毛滂借醉以消羁滞异乡之愁苦,而后又透出沐浴月下的闲适自得,显露其朗润超然的襟怀;“烟艇何时重理,更凭风月相催”(《清平乐·杏花时候》)既表盼友再临之情,又蕴光风霁月之意,高雅闲淡的情志溢于言表。

毛滂之词清气流转,幽然意远,词境空灵,放达洒脱,不愧于东坡居士“今时为文者至多,可喜者亦众,然求如足下闲暇自得,清美可口者,实少也”[8]的赞誉。

三、毛滂词学观的独特价值

毛滂于词中以典抒怀,精于炼字锻句,意境清新淡远,形成了典雅而潇洒的独到词风。薛砺若评价毛滂之词“实为陈与义、朱敦儒、范成大、僧祖可、苏庠等人作品的蓝本而间接影响于南宋姜、张等一般风雅作家”[7],毛滂对北宋词坛的贡献与对南宋词体进一步雅化的影响由此可见一斑。

四、结语

毛滂因后期失节事蔡而遭人诟病,然而其中亦有时代与社会因素,不应因毛滂政治上白璧微瑕而忽视甚至否定其在词学上的成就与价值。毛滂之词在北宋词坛上独树一帜,其词学观念对后世亦影响深远,理应得到肯定与赞赏。

参考文献:

[1](清)永瑢、纪昀等编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2](明)程嗣功,骆文盛纂修.武康县志[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63.

[3]彭国忠.元祐词坛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宋)毛滂撰.周少雄点校.毛滂集[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2.

[5](清)张宗橚编.杨宝霖补正.词林纪事、词林纪事补正合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6]唐圭璋編.词话丛编[M].北京:中华书局,1996.

[7]薛砺若.宋词通论[M].上海:上海书店,1985.

[8](宋)苏轼撰.孔凡礼点校.苏轼文集[M].北京:中华书局,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