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温柔”教育
2018-05-14张兆云
张兆云
【摘要】作为刚进入校园的年轻教师,我们都有热情和决心去做一名好老师,甚至我们比家长还关心学生的成长,恨不得把自己所有的爱一股脑地都送给学生。而当我们的付出和回报不成正比,当我们真正体验到了恨铁不成钢的感受,我们开始训斥学生,结果训斥越来越多,教育效果却越来越差。多少年轻教师不清楚甚至很委屈,为什么我们这么爱学生,付出那么多却得不到学生的理解呢?这确实是值得反思的现象。上班已经十个月了,这十个月来一直有一句话回荡在我的脑海里想与大家分享,那就是:教育可以“温柔”一点。
【关键词】温柔;教育;探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温柔是一种智慧,温柔是一种力量。把温柔的元素尽可能多地加入到教育中,尤其是职业院校学生的教育是很有必要的。上班以来,我总共给四个班的学生上过课,通过与这些学生的接触,我发现了在孩子们逞强的外表下其实包裹着一颗非常脆弱的内心,教师越强硬他包裹得越结实。物理上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规律在这里被充分体现出来,教师的打击越强,学生的反击也越强,相反,当教师温柔的感化时,他厚重的外壳会一层一层的褪去,讓你看到那颗晶莹剔透的内心。在接触的孩子们中,许多孩子让我心疼,我那么想帮助他们,可是,由于经验不足、能力有限,我只能暗自告诉自己,在教育之路上必须加快成熟的脚步。我愿意把我所有内在的温柔换成外在的行动送给孩子们,只为能让他们在一个柔软的环境下快乐地成长。
这里提到的“温柔”只是教育学生的一种方法,是与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相反的。我们经常强调教师的威严,无严就无威。教育当然不能缺少严厉,但仅仅靠严厉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大部分学生从小到大不缺少严厉的管教,但结果却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究其原因,是教师没能真正走进学生内心,训斥的话语并不能真正被学生内心接受,效果自然不理想,甚至有时会适得其反,这时就需要我们教师转换方式,用如水的温柔试着打开学生的内心,从感情上取得学生的信任,实现通畅地沟通,然后才能有的放矢地教育、感化学生。孙子兵法中讲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想要教育学生,必须充分地了解了学生的心理,才能用最恰当的方法保护孩子柔软的内心。接下来我将从两方面谈一下如何将温柔的元素加入到教育中。
一、生活中的温柔教育
没有人会去拒绝一个温柔的朋友,而我们在生活中就要和学生成为朋友,成为一个学生愿意去信任、来依靠的朋友。以一个朋友的身份让学生感受到你对他的关心与呵护。教育课堂不仅局限在教室,还可以拓宽到整个校园里。比如说最简单的,当学生和你迎面走来,我们可以笑脸相迎,主动问一句吃饭了没有,记得多穿衣服,其实这样的交流不仅没有降低一个老师的威信,反而让学生更愿意亲近你;当学生主动叫一声“老师好”的时候,一定要看着学生的眼睛微笑应答;这些简单的动作和语言无形之中拉近了学生和我们的距离。
生活中,教师接近学生的办法其实很多,了解学生的办法也很多,谈话是常用的方式,但谈话往往受到场地和其他在场人员等因素的干扰,不能保证交流的私密性,导致沟通不彻底。为此,开辟其他私密交流渠道就显得尤为重要。利用QQ来与学生交流不失为一个好的媒介,QQ能“间接”地观察一个更加“真实”的学生心态和动向。
上了班以后,我单独申请了一个QQ,主动邀请学生加我为好友,当老师的名字进入到学生的QQ好友名单时,学生不自觉地就和你拉近了关系,当他们遇到了烦心事,便会主动找你聊天,而这正是我们所期待的。我发现利用QQ与学生交流更能方便地了解到学生的内心。很多时候学生会把最近的心情、状态发在空间里,这样就能在第一时间了解到了学生的喜怒哀乐,然后通过姐弟式的聊天慢慢地疏导学生,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自己也可以在空间适当地发表状态,如鼓励孩子的话语,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糗事趣闻,让孩子知道老师的内心世界。偶尔将自己遇到的困难发在空间状态上,学生会很热心地留言开导,这样的角色转换让学生体验到了师生的平等关系。除了通过各种谈话方式之外,更多的时候需要老师动动腿,走入到学生中间去,通过细致的观察来发现学生遇到的困惑。如空闲的时候经常到学生宿舍转一下,不仅能观察学生、发现问题,“转”这个动作本身就能让学生感受来自老师的关心,感受到老师的温柔与呵护。
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来说,不能因为犯了几次错误就一棍子打死,简单地把他们定性为坏学生,这只是学生在这个年龄段所特有的调皮。所以,请不要随便把调皮和品质恶劣混淆。学生的审美观和价值观可能不成熟,而我们也不该强硬地用我们的标准去处罚他们稚嫩的行为。大禹治水,在疏不在堵,管理学生亦如此。记得我教的新生班,刚来的时候学生们的发型都是奇形怪异的,我知道,他们认为这样很帅,我没有讽刺他们,也没有强制去让他们改变,在课间时间,我向大家讲述了什么样的外表是现在最流行、干净、整洁和充满青春与活力的,同时指出了比如我班某某,如果你换成这个发型会更好看,然后很让我惊喜的是下一周见到他时,他和我说的第一句话便是:“老师,您看我理得这个发型帅不帅!”干净的脸上洋溢着满意的笑容,我看到了短短的毛寸、干净的面孔和整洁的校服。其实孩子的内心都很柔软,所以,我们在教育的时候也应注意方法,如果我们不能去改变他们的行为,那么,我们就尝试着去迎合他们的心态,帮助其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价值观。
二、课堂中的温柔教育
学生只有在最轻松的环境下才能最大限度地投入学习,尤其是对于我们学校的学生。其实,严肃的面孔镇不住课堂,相反,温柔的笑脸、幽默的语言反而更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我一般上的第一节课都会让学生写出“你期待的课堂是什么样子,你希望的老师是什么样子”。记得一个学生这样写道:“老师,如果我课堂上犯了错误,您千万不要打我手板。”当我看到这句话时,我的心像被针扎了一样,非常痛!有时候学生犯了错误老师确实很生气,但是请不要将这个愤怒转换成暴力,不要为了惩罚而罚,背离了教育的根本目的。教师遇到调皮学生犯错,应该首先冷静三秒钟,微笑面对。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主体,他们能接受和喜欢的教育方式都是不同的,应该选择怎样的方式教育学生唯一的标准就是学生是否接受。所以不要对所有学生都实行你认为正确的教育手段,除了一点,那就是肯定和赞美。初涉教坛,我也想尽力呵护学生。批评他们的时候还担心自己的言辞是否恰当,是否会伤及孩子的自尊,对学生的批评我向来很慎重。无论哪个学生,无论他做的哪件事,只要你用心找,都能找出值得肯定的地方,所以,先赞美往往能更加简单快速地解决问题。
我们学校的多数学生相对而言缺乏学习的毅力,那么我们要做的就是激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动力有很多方法,除了在他们身上下功夫之外,我们还可以从自己身上下功夫,亲其师、信其道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吧。让学生为了你而学习,那就要求我们要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课堂上,当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可以走到他的身边,用鼓励的微笑看着她,而不是面无表情地等着他说出你想要的结果,如果學生回答不出来可以适当地提醒,帮助他回答,如果回答上来了要及时的肯定与表扬,我个人认为,提问的目的不是为了检查学生,而是再一次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所以只要掌握了知识,时间先后何妨?个人与合作又何妨?
作业本也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媒介,如果说适量的作业是教学活动的正常延伸,那么作业的批改就是师生交流的又一种途径。当你观察到学生的进步时,可以及时地通过作业评语反馈给学生。比如在学生作业本上写道:“漂亮的字体,认真的态度,老师在关注你,期待你的进步。”“你是一个认真、聪明的孩子,老师很喜欢你!”“做事认真是你的一大优点,课堂上再活跃些你会收获更大,期待你的改变!”。学生看到这样的话,往往会受到很大触动,多数同学会写条子回复或主动找老师谈。对学生的缺点提出批评或提一些希望,这种批评的间接性、异地性使学生不易产生紧张感,能使学生比较冷静地看老师的批语,从而引起重视。作为老师我觉得最不应吝啬的就是表扬,把鼓励的语言写在作业本上能更加长久地提醒着学生:老师很关注我,我要努力,不让老师失望。当然,也要鼓励学生把自己的心里话通过作业本便条传达给老师。
初涉教坛的我没有太多的教育与管理经验,但是我觉得只要抱着一颗仁爱的心,用关心、细心、恒心去教育学生、感化学生,就能更快地走进学生内心,保护着一个个的小花蕊免受恶劣环境的侵袭,教育是个长期的过程,不能急于一时,所以,请将严肃的面孔收起,换成一张温柔的笑脸,请将激烈的言辞收起,换成肯定的语言,请将生硬的惩罚收起,换成温暖的教导,我相信我们的用心孩子能体会到。所以,让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尽量多地加入温柔元素,用如水的温柔去保护孩子,教育孩子,感化孩子们!
参考文献:
[1]洪纯玲.感受“温柔”教育的魅力[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15(8).
[2]于泽元.温柔的人文主义教育[J].今日教育,2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