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敦煌舞风格与特色

2018-05-14侯马文静

中国民族博览 2018年3期
关键词:表现形式

【摘要】敦煌,坐落在丝绸之路的咽喉要塞,“敦”是地大物博,“煌”是非常之盛的意思。在这座城市有着明珠般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洞窟中的壁画、彩塑仿佛令人置身于仙境般的佛国世界。艺术前辈们在20世纪中期前往莫高窟,克服了风餐露宿的种种困难,临摹彩塑,勾勒壁画,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文化宝藏。其中,根据莫高窟壁画和彩塑创编的敦煌舞最鲜为人知,它以中原舞蹈文化为主要潮流,吸收了西域文化和凉州文化,既是“中原、地方、西域”的三结合,又能从中看出维族舞、藏族舞、鲜族舞等中国民族舞蹈,这也是敦煌舞民族性、时代性的体现。它以佛教中的人物为表现主体,结合西域和地方特色,表现出了天上神仙和凡间世人的景象。

【关键词】敦煌舞;风格特色;表现形式

【中图分类号】J70 【文献标识码】A

一、敦煌舞风格形成的原因

(一)宗教对敦煌舞的影响

莫高窟作为敦煌的佛教圣地,影响深远。因此,壁画上出现了佛国世界的舞蹈艺术形象“飞天伎乐”,敦煌舞中立体的“飞天伎乐”像是复活了莫高窟平面壁画,舞者婀娜的身影、飘曳的衣裙、飞舞的彩带,好似在凌空翱翔,翩翩起舞。敦煌舞依据莫高窟可见的舞蹈形象(壁画、彩塑),结合有关史料而编创完成的,而莫高窟艺术又是佛教艺术,它的目的是宣传佛教思想为佛教服务,所以这对敦煌舞有着本质上的局限性。

作为精益求精的舞蹈流派,越是小的细节,越有它独特的韵味。敦煌舞中有双手、单手的手姿十八种,数量之多且丰富多彩。大多都是持物状手姿,譬如捧托式,双手指尖向外掌心向上,好似双手捧托着供奉的食物;还有佛手式,大拇指轻轻捏住中指,五指微曲,像一朵含苞的菩提莲花,这是在模仿佛像手持佛珠的状态。类似的还有抱着芦笙的吹奏式、向佛祖虔诚叩拜的合掌式、模仿观音手持柳枝或花朵的垂手式等。

(二)外来舞蹈

丝绸之路不仅给敦煌带来了商业的繁荣,也加快了各个地方乃至各个国家之间文化的融合。而敦煌舞也融合了地方、中原、西域三结合的特点,这也让敦煌舞更明显地区别于其他舞种的舞蹈。

1.印度舞蹈的影响

印度舞表现的是对神无比虔诚、洁净无私的爱,敦煌舞也正是表现了仙国世界里对佛的赞扬;印度舞的手位、脚位丰富多彩。敦煌舞也继承并发扬它,在敦煌舞中手位有十三种,手姿有二十种,脚位有五种,十三种形态,也吸收了印度舞盘坐式的训练方法,和赤足跳舞的习性。

2.西域舞蹈的影响

“胡旋舞”是在原地快速旋转的舞蹈,来自西域康国,舞者在一块圆毯上,快速旋转直到衣带飞扬,但是绝对不能转到圆毯之外。“胡腾舞”是石国的男子独舞,有腾空的跳跃、脚下的踢踏,展现了豪放的民族精神。而在敦煌舞中,这两种舞蹈的风格都有印证。敦煌舞了“胡旋舞”独特的旋转,有原地盘腿转、反弹吸腿转、掏手蹉步转等,因为旋转在舞中可以巧妙地把动作连接在一起,也可以表达人物的情绪,所以这对敦煌舞的表演形式更加充实。敦煌舞中也有跳跃性的动作,在《力士武技》组合里有双脚腾空,双手臂夹耳朵,手脚同向一侧,在空中形成C型的跳跃,展现出敦煌舞阳刚、奔放的风格特点。

三、敦煌舞蹈的风格特色

(一)外部特色

1.眼神

古人云:“一身的戏在脸上,一脸的戏在眼上”。敦煌舞对于眼神的运用恰到极致。分为下视、平视、上视,由下视到上斜视、由上视到下斜视。有端庄典雅、温婉妩媚的抒情眼神,也有扬眉瞪目的阳刚眼神,还有刚健有力、活泼的跳跃眼神,可谓是以眼传神、以情动人。

2.体态

敦煌舞典型的体态是S型多曲线弯,这个婀娜的姿态展现出了人体姿态最美的一面,来源于壁画上翩翩起舞的飞天,借鉴了古典舞身法课的“拧、倾、圆、曲”,以动作为中心,运用这些元素把作品编排得圆润至极。敦煌舞的“拧”要拧到极致,从脚尖衍生到指尖乃至道具,还要出胯、冲肋、屈膝,三者不可缺一。

3.手臂和手姿

敦煌舞处处都有S型的多曲线弯,敦煌舞者的手臂也是多棱多弯的,具有折腕、弯肘、肩开的要求。

手也是人的第二张脸,因此,敦煌舞的手型也是丰富多彩、灵活多变的。有单手的弯三指、鹿角式、佛手式等,双手的合掌式、捧托式、吹奏式等。

4.脚和腿

敦煌舞也非常注意下半身的姿态,脚下的动作具有勾、翘、歪、开的特征,为了配合上身的动势韵律,形成敦煌舞独特的舞姿,两者相辅相成。敦煌舞拥有自己的五个脚位,一位是两脚平行站立,脚距同肩宽,水平线上侧推胯,剩下四个脚位都是单脚重心,另一腿或虚站或后踏步或半脚尖。敦煌舞腿部的线条也是S型的多曲线弯。大部分都是以单腿为重心的,有前斜勾弯腿、盘肘侧后腿、射雁斜后腿等。

(二)动律特色

呼吸维持着人的生命延续,而科学的艺术呼吸又是舞蹈的生命延续,呼吸在舞蹈中是不可忽视的。如长叹式的呼吸,表现为长吁缓慢的呼吸。顿停式呼吸,表现为有规律呼吸几次后,突然停止,然后又开始呼吸,并且周而复始地间停呼吸。以上两种呼吸在舞蹈表演中都可以表现出舞蹈角色内心的情绪;呼吸在舞蹈中使舞蹈動作显得有张力而且丰满,它与动作紧密相连,可以改变动作的情感和质感。在佛教背景下发展的敦煌舞,呼吸的起势跟佛教紧密相连。佛教中呼吸分为四种:风相,出入都有声音;喘相,虽然没有声音,但是气息出入不顺畅;气相,没有声音也很顺畅,但是气息出入很粗;息相,出入都没有声音,不停滞也不粗,细风绵绵,神态安逸。风相气散,喘相气结,其中风相和息相在敦煌舞中较为常见,在动作需要气口时就出现了出入有声的风相,在动作延伸的时候又出现了出入绵绵、形神安稳的息相。

(三)特殊重心

重心在舞蹈中不仅是站得稳、站得住,也是舞者脚下的根基,它判断了舞者基本功扎实与否,是稳定舞蹈动作、发展并提高作品质量的关键。敦煌舞为了复刻敦煌壁画上飞天的形态,更为了体现人体多弯多曲的线条美感、在肢体曲线练习中,上半身在向左冲肋,下半身向右出胯,为了稳定舞姿,身体的重心不能偏向左右,就得找到纵向的身体重心。这种特殊的重心,区别了民族民间舞和古典舞的单一重心,因此,要想掌握好敦煌舞,必须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脚下只有生了根、站得稳,才能跳得收放自如。

四、敦煌舞蹈表现形式的特殊性

(一)樂器在敦煌舞中的运用

唐朝造就了音乐歌舞的黄金时代。敦煌舞汲取了异域歌舞的精华,结合了我国特有的文化蕴涵和其美学观念。在敦煌现存的洞窟中,处处可见乐舞造型。在这众多的舞蹈形象中,飞天的形象又是最多。她们手持乐器,有笛子、箜篌、琵琶、小锣、芦笙等等,或是彩带(大绸)飞扬,歌颂着佛教的极乐世界,这天衣飞扬满壁风动的神韵,让人心神向往。

以箜篌为例来说明乐器在敦煌舞当中的重要性。箜篌,它的琴头有着中国的凤凰冠,外形却似欧洲的竖琴。这样一件中西结合的乐器在唐代很受欢迎。在敦煌舞中,舞者手持箜篌做出弹拨、捧托等姿态,将这件乐器运用得淋漓尽致,伴随音乐飘然自得。

(二)中国传统美学对敦煌舞表现形式的定位

艺术是人类审美意识的最高表现,敦煌舞根生于中国,具有中国传统美学的精髓。中国传统美学的思想精粹主要包括中和的美、协调的美、和合的美等。首先是中和的美,所谓“中和”,是在认识问题、解决问题时要中正。正如敦煌舞的特殊重心,不偏不倚,在上半身冲肋,下半身出胯屈膝的基础下,身体的重心在人体的纵向轴线上;其次,协调的美,指的是事物内部各构成要素之间和相关事物的和谐一致。正如敦煌舞中手、眼、身、法、步的协调统一,从细微处就能看出敦煌舞特有的一招一式;最后是和合的美,它最大的特点是联系整体。就像学习敦煌舞,要了解敦煌舞的背景和文化历史,有利于舞者表演。作为丝绸之路上的一面明镜,敦煌舞具有宁静和谐、古朴典雅的风格,它造型奇特,独具韵味的特色、富有强烈的艺术表现力,让人仿佛置身在仙境般美好的佛国世界,陶冶了情操,丰富了精神世界。

五、结论

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莫高窟里,艺术前辈们辛苦整理、收集、创编了敦煌舞,我们要继承敦煌舞“包容万千”的艺术精神,秉承它的民族性、时代性。虽然舞蹈动作和舞蹈人物都源自于莫高窟壁画和彩塑,对敦煌舞的创新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运用编舞技法手段和高科技VR技术等设备,在方圆之间游刃有余。

参考文献:

[1]彭吉象.艺术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高金荣.敦煌舞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0.

[3]袁禾.中国古代舞蹈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4]刘健.宗教与舞蹈[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5]金秋.丝绸之路乐舞艺术研究[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9.

[6]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

作者简介:侯马文静(1993-),女,甘肃兰州人,在读于中南民族大学音乐舞蹈学院,研究方向:中国少数民族舞蹈艺术。

猜你喜欢

表现形式
儿童绘本的艺术表现形式
浅谈导演与小品的表现形式
中国喜剧类电影海报标题文字设计研究
舞蹈表演的表现形式多样性研究
经典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编辑动态
透射光之炫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