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校2017级学生体育活动状况调查分析报告
2018-05-14王莹
王莹
[摘 要] 通过对2017级学生进行《大学生体育情况调查问卷》,分析调查结果,对此年龄段大学生在思想理念意识,场地、时间和运动项目,校园体育文化氛围,以及体育课程发展方向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体育课程不仅是学习体育基本知识技术技能,更要积极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生活方式,培养良好的运动习惯,充实大学生的余暇生活,突出體育教育中的德育教育,充分调动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并挖掘其体育运动的潜力。
[关 键 词] 问卷调查;体育课;体育文化;发展方向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17-0102-01
2017年10月,我校体育教研室对新入校的2017级新生进行了《大学生体育情况调查问卷》(下面简称“调查问卷”)。我校2017级注册新生人数为2858人,最后回收有效问卷数为1854份,回收率为64.9%;男女比例为52%和48%,男生稍多。就这次调查结果,作出以下分析。
一、思想理念意识
目前学校学生体育活动主要以体育课和体育课外活动为主。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必须是自发或是有组织的自主行为,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知,影响其参与行为。从《调查问卷》的2、4、6、8题中显示绝大多数学生明白参加体育锻炼能够帮助他们增强体质、丰富生活情趣;但有50%以上的学生学习动机不强,74.4%的学生没有养成运动的习惯。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培养体育锻炼意识。体育锻炼意识是体育运动中的一种心理因素,是对体育的认识、态度和情感。体育锻炼意识的强弱对自觉参加体育锻炼起着促进或者阻碍的作用。学校体育教学,只是教授学生运动基本技能,远远达不到对身体素质的要求,要努力培养和加强学生体育锻炼,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作为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培养好的体育锻炼意识作为培养体育锻炼习惯的基础和重要条件。
二、时间和运动项目因素
在时间上有51.4%的学生希望体育课程开设两年,7.9%的希望开设一年半;53.3%的学生每周锻炼次数至少3次,11.1%的人达到三次以上;但也有35.7%的学生除了体育课没有锻炼过一次。在项目选择中,有51%的学生选择羽毛球,数据显示,按学生兴趣依次为羽毛球、乒乓球、田径跑步、篮球、排球、健美操、武术、足球等,并有93%的学生表示选择自己想学的项目后,将会接受老师的严格要求,认真上好每一节课。
三、场地设施因素
我校面积不大,学校体育设施和场馆不多,满足不了体育教学和学生体育锻炼的要求。76%的学生对学校体育设施不满意。现有室外场地羽毛球场7片,篮球场6片,排球场2片,田径场一片共11500 m2,我校现在校人数为7664人,人均1.5 m2,距国家有关文件规定的室外场地人均4.7 m2,少了3.2 m2。现有室内场地羽毛球场8片,乒乓球馆1间,形体房一间共2994 m2,人均为0.39 m2,超过国家有关文件规定的人均0.3 m2标准超过0.09 m2。从这个数据来看,我们可以多开设一些室内项目,充分利用我们的室内场地以弥补室外场地的不足,比如飞镖、棋牌类、瑜伽、健身操等。此外,从学校实际出发,利用学校周边的湖泊优势,发展休闲体育,比如钓鱼、射箭、攀岩、户外拓展等。
四、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因素
有64.4%的学生表示在锻炼时是独自一个人,15.1%和12.3%的是在社团或老师带领下参加体育锻炼。在学校学生体育活动的组织和管理上,要突出大学生体育社团在体育活动中的主导地位,使大学生拥有自主权来管理体育活动,并且使学生参加体育活动有一定的目的性和指向性。每个社团配备指导老师,从组织管理、教学引导、掌握基本动作、提高技术水平等各方面积极指导和帮助,营造良好的体育校园文化。
五、体育课程发展方向
在当前大趋势下,原有的行政班教学模式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分项教学或是俱乐部式教学模式。这主要是以学生兴趣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以学生兴趣为核心,以学生身体锻炼为培养目标,建立“引导型、个性化、全面型、快乐型”的教学方法。体育课堂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采用“分层”和“选项”等多样的教学方式,以适应终身化、健康化、个性化的教学。
六、结束语
这次《调查问卷》是我们第一次使用平台进行数据分析,省时、省力、省资源,也是运用信息化手段的一种。以后我们将会更加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为我们体育教学的创新发挥作用。此次《问卷调查》的回收率只达到64.9%,这个数字还有待提高。除体育老师宣传力度不足外,也反映出部分学生对体育的漠视。在以后的教学中,体育教师不仅教授体育基本知识技术技能,更是要积极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生活方式,培养良好的运动习惯,充实大学生的余暇生活,突出体育教育中的德育教育,充分调动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并挖掘其体育运动的潜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1(4):4-6.
[2]江诗茂.武汉市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现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
[3]唐亮.高校体育专业理论课主体参与型教学模式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