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执毫驰墨 后浪逐波

2018-05-14贺毅行

东方收藏 2018年2期
关键词:书法

贺毅行

2015年10月底,在北京国艺美术馆开展的“中华之光全国书画作品展”上,我第一次见到赵望来本人,但是他的名字我早已耳熟。我曾不止一次看到过报道他的文章,自然对他的书写行迹也就格外注意了。就是在那次书画展上,望来的榜书作品得了金奖,那年他二十五岁。

这不是他第一次获奖,从大学时代到毕业从教,再到后来进修读研这几年,他多次参加过各种较有影响力的书画展和团中央、中华慈善总会等单位组织的书画艺术公益活动,获得的奖项和称誉俯拾即是:全国第十一届书法篆刻佳作奖;全国首届教师书法现场大赛一等奖;全国“红高粱杯”书法篆刻大赛银奖;全国“长城杯”书画大赛金奖;全国“迎国庆”书画大赛金奖;文化部传统文化论坛暨书画邀请展铜奖;全国第二届“翰墨宝”全国书法大赛银奖;全国大学生规范汉字书写大赛金奖等奖项;第二届“翰墨杯”书画大赛一等奖;第三届“翰墨情”书画大赛特等奖;首届湖南省孝文化书法一等奖;甘肃省书协“青年书法奖”;全国90后书坛领军书家……

他的作品曾多次被多家媒体报道:《中国书法》《书法报》《书法导报》《潇湘晨报》《团中央报》《邵阳晚报》《祁山》以及大秦文化网、中国新媒体网、瀚海书画网等。大学毕业不久,就独立举办了“墨舞西垂——赵望来个人书法展”,录制《书山有路勤为径——赵望来书法》专题报道,出版有《墨舞西垂:赵望来书法作品集》《中国90后代表书家——赵望来》等书籍。

那次书画展我担任执行副主任,由于工作原因,我和望来天天见面,聊了很多。次年的一月份,望来应邀到福建来参加一个活动,顺便来我们展览馆小驻, 我们又在一起相聚有一周时日,我对他及他的习书历程又有了较为深彻的了解。

甘肃省礼县,这里是先秦故里,历史文化内涵丰厚,民俗风情浓郁多彩,自古就富有人文气息,令多少古今文人學士心往神驰,李白、杜甫、陆游、苏东坡等都曾在此留下名篇佳作,传诵天下。望来就出生在这片陇上大地。

由于父亲痴迷书法,又善学文史,90年代出生的他,从小自然就伴随着这种文化的熏陶成长起来。五岁起,在父亲的引导下便开始执笔习书了。贫寒的家境,柴米维艰,笔墨不济,为了儿子的学习,父亲磨红砖为粉,以砖粉代墨,教他写字,先从颜楷入门启蒙,每日临写二三十字,持衡数年而不殆。望来给我讲过一个小故事,他父亲为了让他有动力去主动写书法,还搞了个小奖励,每天写完定量毛笔作业,父亲都要亲自圈点,写得好的字奖励1角钱。中学时代,他已经能够很好地理解书法的用笔、结构、墨法、章法、意境、统一等理论要点。

书圣王羲之在《书论》中说:“每书欲十迟五急,十曲五直,十藏五出,十起五伏,方可谓书。”这些都是用笔的要点,说的都是在用笔过程中行笔的变化。而且不同的行笔方法可以得到不同的艺术效果。归纳起来就是在说行笔速度节奏的变化、行笔运动轨迹的变化、起笔收笔的变化、行笔过程中提和按的变化。

书法的结构从形态上讲究对比、变化,从内涵上讲究神采、韵味。所以说对比和变化是书法的主体,神采、韵味是书法的内在之魂。书法要求笔画搭配适宜、使转有情。线条决定质量,结构决定形态,韵味决定神采。多加练习做到形似不难,但是要达到神似地步,其难度是可想而知的。

书法中的用墨之法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成熟的书家对于用墨的讲究与追求,可谓一生不息。当代草书大家林散之在用墨上很是讲究,书界称其“惜墨如金”。清代大书法家王铎,用墨大胆、痛快沉着,泼墨似水,把笔墨“浓、淡、干、湿、燥”的丰富变化演绎得淋漓尽致。宋姜夔在《续书谱·用墨》中说:“凡作楷,墨欲乾,然不可太燥。行草则燥润相杂,以润取妍,以燥取险。墨浓则笔滞,燥则笔枯,亦不可知也。”

章法是点画与点画之间的呼应,字与字之间的顾盼,行与行之间的相映,整体上气韵通达,虚实相生,神采飞扬。

清代书法理论家蒋骥在《续书法论》中说:“篇幅以章法为先,运实为虚,实处俱灵;以虚为实,断处俱续。行间有高下疏密,须得参差掩映之迹。”章法在书法中的重要,由此可见一斑。

意境是书法家把自己情感,用书法的形象抒发的过程,让观众在欣赏书法作品时,从中感悟到其中的丰富内涵。意境是文化的体现,其表现方法,简单地说是虚实相生,实是虚的基础,虚是实的升华,虚实是相互依托的关系。

掌握了这些学习书法的理论要点之后,望来更加注重临帖读碑,习修五体书法。再几年,他开始主攻行草汉隶,逐渐加大研习体量,黎明即起,掌灯不息。读着古人碑帖,清空内心杂思,执笔濡墨,款款写起。 他涉猎的前人碑帖范围很广,从晋之二王到北朝碑版,再到唐人楷书,无一不尽其功。他积极从这些前人留下的书法范本中寻绎其中可以相通相济的部分,使自己不断有所深入。在研习中,他勤于思考,边研边思,理清脉络,追溯前身,准确把握各家各派之特色情性。

进入大学以后,望来遇到了著名青年书法家李炯峰老师并幸运地成为了他的学生。李老师也自然发现了这个可教可塑之才。老师告诉他,书法是通过汉字表达作者的情感的艺术,把笔画、结构、章法、意境等所有的因素以及对比、变化统一在一起,再注入个人的技术、情感、思想、境界、追求,就能书写出好作品。 高人的指点,往往话语不多,点到为止,但句句精到,直视主穴。清代史学家章学诚曾说:“可授受者规矩方圆,其不可授受者心营臆造。”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善学善思的望来对书法的认识又有了很大的提升,书写汉隶时徐缓安和,持有平静的心态与手态。书写行草时沉着刚劲,整体上神韵通达,流动奔放,气势连贯。从那时起,他开始从研习走向创作。

为能赋予自己的书法创作更深厚的古今文化内涵,望来开始研读补修经史子集、诗词歌赋等。从大一开始,望来就积极参与学生会工作,主动承担起写写画画的工作。在做这些工作的过程中,他得到了许多锻炼的机会,在艺术的历练中渐渐成熟起来。不久,望来又担任了学校“翰墨缘书法协会”主席,经常组织爱好书法的同学们参加爱心公益活动,被团中央授予“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被中华慈善总会授予“爱心书法家”;被书法报社评为“书法进万家先进个人”。这些荣誉对他都是很大的鼓舞和促进,深深地影响了他的艺术成长历程。

在大学读书期间,闲暇之余,望来便四处游学,遍访古人名家遗迹。登泰山,上庐山;游洞庭,观东海,领略祖国名山大川史诗般的雄浑气魄,感受诗圣杜甫千古绝唱“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意境,体味他写下“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时的内心感慨。山与水的厚重文化,让他得以开阔胸襟,宽拓眼界,使他得以提升心智,悟道更加清纯。所有这些都成为望来日后书法创作的灵感源泉。通过对大自然的体悟,把这种“外师造化”转化成书法的每一个要点,提升自己对书法艺术内涵和高度的认识。

2013年,望来大学毕业,同年他考上了家乡基层学校的美术教师,之后又去西北师范大学书法研究院进修,从师于李贵明老师。李老师是篆隶及汉印方面的名家,望来自然又在原有的基础上夯实并丰富了自己的艺术功底和内容。一年间的研习,他在这两方面得到了老师的真传,技法到位,清荷初放。

在学习的道路上,望来仍不止步。为了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书法水平,2014年9月,他来到了中国国家画院,跟随中国书协副主席、书法名家胡抗美老师和曾翔老师学习。就在當年,他的作品入选了全国第十一届国展。这次参展对他来说意义非凡,这是对他多年学书的一个肯定,也更加坚定了他以后学书的信心。2015年的夏天,在老师和同学、书友的鼓励支持下,望来在家乡举办了“墨舞西垂”赵望来个人书法展,反响很大,获得了巨大成功。此次展览是对他这一时期学书的一个总结,也是一个与大家交流的难得的机会,他收获了许多宝贵意见和建议。2016年,望来又考上了首都师范大学书法研究生,就读于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师从叶培贵教授。这是他在书法道路上的又一个新的起点。在首都师范大学读研的这一年多来,望来在学习传统文化和书法创作的修养都有了更进一步的提高,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有了更深入的把握。

两年来,我经常邀约望来的新作、近作,先睹为快。每次看望来的作品,都有不同的感受。虽然距我第一次看他的获奖作品仅两年的时间,但可以明显看到他这两年在书法上的大幅度的进步。不难想象,除了书法,他在与书法有着密切关联的传统文化等方面的学养也下了狠功夫。在这里,与大家分享几幅他的近作。

这幅团扇小草书,整体布局以饱满的视觉感觉创作,以二王笔意,通过以帖写碑的方法,让灵动的草书线条富有厚重感,所以整幅作品都给人带来力量感。作品主次分明,动静结合,斜倚呼应,气象万千。

此幅小品作品,以现代的审美标准,通过一幅作品,体现隶、楷、行三种字体的结合,让作品更有观赏性,整体的行书以苏轼结字写之,加上米芾的有些笔法,整体格调有宋人笔意。再加上章法处理上主要以尺牍手札的形式,让作品错落有致,更有节奏感和韵律感。

此幅六尺整张的隶书中堂,以石门笔意创作,打破隶书的传统书写形式,通过字与字的穿插,行与行的错落,整体作品浑然一体,在整幅作品的安排上字字独立,排列疏朗,极富安静、冷峻之态,自成风范。运用粗细相间笔调的反差,体现出刚柔相济的和谐之美,线条的粗细变化,字的大小结合,墨色的枯湿浓淡,让整幅作品更显得妙趣横生,刚健而不流于粗犷,给人以峭拔、劲健、俊爽之感,富有艺术性。

此副隶书对联,以汉简笔意加帛书的感觉创作,突出其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作品格调高古,气息流畅,雄强厚重,古拙大气,让我们从作品中能感受到汉简特有的魅力,那种气势磅礴的视觉冲击力给人带来难于抵抗的力量感,使整幅作品在直观上更加和谐统一。

以上几幅作品,行、草、楷、隶兼而有之。望来之书,素以沉雄顿挫为体,灵动变化为用,笔道隽永,细见毫发,洞鉴肌理,毫无倦怠之习。清代文学家刘熙载曾说:“书要心思微、魅力大。微者,条理于字中;大者,磅礴于字外。”今日所书,小字精微,变能见其魅力之大;大字沉稳,又能见其笔致精微。他对技法的理解与运用未囿于传统,一切唯势而动,唯情而生,点画错落,奇正相生。在他的作品的完整构成中,显然蕴含着一个语言艺术的层次。观其作品,还要进一步跟踪其书写的先后次序,把语言艺术的因素渗入其书法之中,来感受其作品丰富、充实的意味。所以说,他的近作,更有一股朴拙之气,高士之容。

李白诗云:“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一个九零后的书坛新秀,就是这样,多少年来秉持着守恒不懈的求学态度,一路走来,在追求自己的艺术道路上,不断追梦、圆梦,正可谓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在成长。愿他始终能以一种谦和、散淡、持重的态度,抒怀写志,勤耕不怠,墨情绵远。

猜你喜欢

书法
书法篇
书法等
图说书法(158)
图说书法
书法一
书法三
诗书画苑
书法等
图说书法(三十九)
书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