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宣化清远楼建筑艺术特征
2018-05-14杜昕然吴筱荣
杜昕然 吴筱荣
【摘要】钟楼在古代中国是城市中占有特殊位置的建筑。其有报时、报警的功能,同时也是军事指挥以及政治统治的象征。因为其特殊之处,也就成为了城市的标志。宣化清远楼建于嘉靖十八年,因其内部悬挂了重达千斤的铜钟,所以当地的人们又叫它钟楼。清远楼虽经历的百年的风雨,见证了古城宣化的兴与衰,但它依然屹立于城市的中轴线上不倒,并成为了当地的象征。素有“第二黄鹤楼”的清远楼自有的艺术特色与文化内含颇具代表性,不仅是古城城市建设与规划中留存不多的实物遗迹与文化符号,也是古城人民的精神寄托。
【关键词】宣化;清远楼;艺术特征
【中图分类号】K298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钟楼在中国古代城市建设中拥有特殊且至关重要的位置,它不仅具有报时、预警的功能,同时也是政治、军事的中心。因此,作为有着重要作用的城市中心建筑,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为了一个城市的标志。宣化的清远楼同样具有所有钟楼相同的性质。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作为国家重点保护单位的清远楼面临着生存困境。清远楼周边同样为明代始建的部分民居被拆毁,一些民居虽被承诺重修但迟迟不见行动,导致古建环境恶化,使清远楼犹如金鸡独立一般屹立于宣化古城的中轴线上,与周边环境十分不协调。因此,尽快对宣化清远楼的历史、建筑特征、艺术特色进行整理与研究,是保护与延续宣化甚至是古建文化重要的手段之一。
一、宣化清远楼概况
(一)清远楼的历史
宣化区作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其历史追溯到秦始皇时期的上古郡,自唐代设宣府镇至清代为直隶宣化府,经历了历史风雨的洗礼。1963年,张家口市宣化区设立。
古代的宣化城池是我国保存较完整的一处,它严格遵守了王城的建城规划制度,同时有着悠久的建城历史,最引人注目的是其东侧一个轴线的清远楼,楼内至今还悬挂着嘉靖年间所铸铜钟,因此当地百姓又称其为钟楼。楼体最初建于明成化十八年,历时4年最终完成。后经过两次大修,得以将最初的模样保留至今。修复后的清远楼青砖绿瓦,屋脊小兽傲然挺立,飞檐翘角如圭如璋,旋子彩画名彩炫亮,风铃摇摆,声音清脆,再现了“碧瓦朱甍,烨然绚彩,斗角璇题,突然凌空”的勃勃英姿。
(二)清远楼的历史影响
建于明代(1482年)的清远楼已屹立了500余年。几个世纪以来,此楼除了造型别致,在不同时代发挥着不同的历史作用。在古代发挥着司报昏晓、兼预火警的作用,而近代则在民间用作敲钟祈福。几百年来,无论是战乱、人祸还在地震、天灾,清远楼依然完好地矗立在古城宣化的中轴线上,成为宣化人心中的地标。1988年,国务院公布其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由此可知,清远楼在宣化乃至周边政治、军事防御和社会影响力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宣化清远楼的建筑艺术特色
(一)清远楼的建筑布局
清远楼独特的砖木结构,加之造型新颖别致,外观精美,结构合理,是明代建筑之珍品。
首先,清远楼抬梁式结构搭建是中国古代建筑结构的一个重要特点。其次,远观楼体似三层,但实为二层。十字歇山木顶以及重檐多角的建筑结构使清远楼颇具明代特色。建筑整体由砌阶条石铺砌,室内地面由方砖铺砌而成,顶檐下有四幅清代时期书写的匾额东面是“耸峙岩疆”,西面是“震靖边氛”,南面有气势恢宏的 “清远楼”立于顶檐之下,北面则是“声通天籁”与与钟相呼应,整体符合了建筑装饰艺术的美感。最后,从清远楼的平面布局来看,其面阔5间,进深3间,整个平面呈“十字型”,首层内柱八根,包砌于墙身之中。[4]由此可见,经过精心设计的建筑布局体现了清远楼建造者较高的建造水平。
(二)清远楼的艺术形式与装饰手法
1.瓦顶装饰
清远楼是十字歇山顶造建筑,建筑皆有正吻、脊兽、俄兽、垂兽、底瓦、筒瓦6个构建,一、三层四面戗脊上置有仙人,仙人后有龙、凤、狮、天马、海马,二层四面垂脊上置有仙人、龙、凤、狮,古人认为单数为阳,是吉利的象征。全楼一共有七十二条脊,九十二个脊兽。这些屹立于屋脊上的仙兽,不仅有着很强的装饰作用,表达了古人对城楼的敬畏以及期冀的心理,同时还在稳固建筑结构、屋脊中起了重要的作用,使建筑有了人的期望的理念,从而使得更加宏伟壮观。
中国古代建筑多为土木结构,屋脊上的瓦片需要固定,最初人们用瓦钉来固定,后来随着人们审美的不断提高,做出了精美的垂脊兽,除实用功能外,还赋予了装饰美和等级的标志。因建筑多为木结构,怕火怕雷,人们为了防火防雷,在屋顶上装上传说中可以镇火的垂脊兽寓意镇火防雷。虽说带有些许迷信色彩,不过这一排精美的小兽也为建筑物增加了美感,建筑学家梁思成曾说过:“使本来无趣笨拙的实际部分,成为整个建筑物美丽的冠冕。”
2.藻井装饰
清远楼的墩台下方处于正中的位置上有一个中央轻微突出的十字券洞,券洞顶部为覆莲穹隆顶,是以青砖砌成八瓣莲花图案。大多是的藻井装饰的含义多与消防有关。据《风俗通》记载:“今殿作天井。井者,东井之像也。菱,水中之物。皆所以厌火也。”东井即井宿,二十八宿中的一宿,古人认为是主水的。因此在楼阁、宫殿等高处做藻井,以荷、菱、莲等藻类水生植物装饰,都是表达当时人们与火灾对抗的心理,希望可以借水生寓意消除火给居民带来的隐患,从而庇护建筑的安全。
我们通过藻井的装饰得以知晓,人们惧怕自然灾害,也欠缺对未知的自然灾害的有效控制手段,为了生存,利用对藻井的装饰表达对防火的美好希冀。虽然是唯心的,但依然反映了当时生活状态。
3.油漆彩画装饰
清远楼彩画为雅伍墨旋子彩画, 因考虑到建筑长时间会遭到雨水的侵蝕,才为之涂上油漆彩画。但随着时间的转变,历代王朝对此愈加看中,尤其彩画成为了明清时代古建筑上的重要装饰。旋子彩画是清时期应用最为广泛、做法最多的一项装饰手法。由于彩画的外形像圆形水璇,所以在梁思成先生的《清式营造则例》中将这类彩画称为“旋子彩画”,一直沿用至今。
宣化清远楼的梁、枋等处皆画有旋子彩画。栀花图案在一些面积较小的部分饰有,例如,在藻头部分画有整栀花盒子,其飞椽头同样画有桅子花图案。在檐椽头则饰虎眼图案,一般虎眼涂色顺序是“相间排列”的,即自建筑的两端开始安排,第一个椽头设青色,第二设绿,第三设青,依次排开,直到中间部分遇双则双,遇单则单。
在整个清远楼的建筑中,最吸引的彩画则是梁枋中的旋花图案。旋花分为两部分——旋眼和花瓣。清远楼的的彩画中旋眼部分多为 蝉状旋眼。蝉状旋眼因其造型似蝉而得名。旋眼底端以椭圆形蝉头为造型,依次向上对称出两蝉翼。
藻头部分通常通过“一整两破”和“一整两破加喜相逢”的图案装饰。其中喜相逢是中国传统装饰纹样,类似于太极图的构成,“喜”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强烈的人文情感,并以静态美蕴藏于纹饰之中。而“相逢”一词蕴藏着藻头中圆形纹饰的相遇融合,是动态的美。
因此“喜相逢”纹饰兼具动静结合又颇具人文色彩。具有喜相逢纹饰的旋子彩画是宝贵的艺术珍品。
旋子彩画以圆润的图案,流畅的线条构图,用明艳的色调以表达,带给我们艳丽、炫目的视觉效果。
三、清远楼保护的意义
宣化古城在明清时代是关键的军事重地,清远楼的高峻宏伟与一同位于古城中轴线上的镇朔楼、拱极楼共同守护着古城百年。随着历史的变迁,每一座城市也发生着戏剧性的变化,包括有着百年历史的宣化古城。作为宣化人的骄傲,清远楼不能随着时间的变化而被我们渐渐遗忘。
要使它依然成为宣化人民的骄傲、宣化的象征,我们要进一步研究其艺术造诣、建筑特色,宣传清远楼的艺术、文物价值。这样不仅使古城人民可以对其进行更深入的了解,同时,最重要是对其所承载的文脉实体、文化信息进行保护、传承,继承历史遗留给我们的巨大财富。
参考文献:
[1]韩铁.神京屏翰——宣化古城掠影[J].档案天地,2014(9):59-63.
[2]李敬斋,王晓民.河北宣化清远楼[J].文物,1996(9):82-88.
[3]王琦.对中国古代建筑中装饰艺术与文化内涵的研讨[D].吉林大学,2012.
[4]李琳琳.中国传统建筑中天花藻井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1.
[5]龙楚怡.清代官式梁枋和玺彩画艺术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5.
作者简介:杜昕然(1993-),女,碩士,桂林理工大学,研究方向:风景园林学;吴筱荣(1963-),男,江西吉安市人,教授,研究方向:雕塑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