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职业教育服务残疾人精准扶贫的路径探析
2018-05-14沈洪博
沈洪博
[摘 要] 《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行动计划(2016-2020年)》明确提出,到2020年确保现行标准下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如期实现脱贫。职业教育是推进精准扶贫的重要内生动力,阐述残疾人精准扶贫过程中残疾人职业教育的作用,并对精准扶贫路径进行探析。
[关 键 词] 残疾人;职业教育;精准扶贫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11-0153-01
一、贫困残疾人精准扶贫任务艰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扶贫工作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实现了7亿多农村贫困人口的脱贫,但2017年全国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信息数据动态更新的实名制数据显示,全国仍有380多万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尚未脱贫,且剩下的大部分是经过多轮扶贫项目都没有啃下来的“硬骨头”,2020年前完成贫困残疾人脱贫任务依然艰巨。
二、残疾人职业教育是脱贫攻坚的内生动力
行动计划中要求“加大职业教育和实用技术培训。加大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和贫困户教育培训工程实施力度,确保贫困残疾人家庭劳动力至少掌握一门致富技能”。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对增强扶贫内生动力,提高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促进就业增收,加快脱贫致富,有其独特的作为,是最有效的“造血式”,残疾人职业教育正是残疾人精准扶贫“造血式”。
三、残疾人职业教育服务精准扶贫的主要路径
(一)实施职业教育精准培养一批
残疾人职业院校以残疾人的身心发展特点为基本依据,根据区域社会的发展和学生需求的变化设置专业,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订单培养等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残障学生掌握满足企业需求的职业技术技能,从而顺利就业。应对精准扶贫,除遵循以上教育规律外,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贫困残障学生的精准识别
“扶真贫,真扶贫”,精准扶贫的前提是精准识别。残疾人职业院校学生多半为残疾人,而且大多来自贫困家庭,也有部分家庭相对宽裕。实施精准扶贫要优先保障贫困残障学生,使学校的扶贫工作在残障学生中间也会根据不同困难程度进行倾斜。为此,必须对建档立卡的贫困残障学生进行重新识别,重新校内建档立卡,動态管理分类施策,必要时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贫困生识别管理。
2.“互联网+”的深度融合
随着“互联网+”成为产业发展新常态,传统产业和互联网深度融合,“互联网+电子商务”“互联网+三农”等新兴行业的出现为精准扶贫提供了新的渠道。2015年,“电商扶贫”正式作为精准扶贫工程十大措施之一纳入国家主流扶贫政策体系。残疾人职业院校要把握“互联网+”在产业改革中的利好机遇,改革新常态下的职业教育,真正做到培育一人,帮扶一家。
3.营造结对帮扶的扶贫氛围
发挥残疾人职业院校在残疾人精准扶贫中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建立教师结对帮扶关系和学生结对帮扶关系,全面对接每一个贫困残障学生及贫困家庭,增强残障学生家庭的脱贫信心。积极动员企业、社会组织和爱心人士参与残疾大学生脱贫攻坚,设立创业脱贫公益基金,挖掘贫困残障大学生就业脱贫、创业脱贫的典型,做好表彰和宣传。
(二)开展职业培训精准发展一批
1.针对行动方便的残疾人,开展定点集中培训
残疾人职业院校可依托校内外实训基地、校内及区域内的“创业孵化基地”“创业培训基地”等基地,把贫困人残疾人组织起来,通过技能培训,实现技能武装,再通过转移就业,把贫困人口推向市场,让他们凭技能吃饭,靠勤劳脱贫。具体培训内容可包括就业技能培训、劳务品牌培训、创业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等。同时,学校要主导创建“电商扶贫”等残疾人扶贫品牌,形成可复制的扶贫模式。
2.针对行动不便的残疾人,开展“互联网+”培训
学校可将残疾人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库与扶贫培训资源库合并建设,进行资源共享。专业课程侧重提供系统的专业技能教育,培训课程侧重短期就业技术,重点为“淘宝开店”“网络客服”“单据录入”“录音整理”等内容。通过“云班课”等形式同步指导、异步培训,使残障居家、失业在家的残疾人可灵活掌握培训时间,选择性参与培训,从而提高扶贫精准度。
3.针对重点区域开展校地结对帮扶
发挥残疾人职业院校在职业教育、特殊教育的资源优势,在脱贫攻坚困难区域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校地结对帮扶。建立职业教育培训基地、创业孵化基地;因地制宜开发脱贫项目;开展残疾人脱贫专干培训;培育精准扶贫新型智库;围绕残疾人精准扶贫工作的理论和现实问题进行实践研究,为区域残疾人扶贫开发提供决策咨询服务。
参考文献:
[1]何子明.重视职业教育在精准扶贫中的作为[N].湖南日报,2017-04-18.
[2]孙梦,高峰.大数据时代精准识别高校贫困生研究[J].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2017,11(2):4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