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师职业胜任力与成长动力机制研究①
2018-05-14易星
易星
[摘 要] 教师的职业胜任力直接影响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专业成长是学校专业建设的核心和关键,分析其职业胜任力和专业成长的内在和外在动力机制,进一步厘清专业成长的途径,为高职院师资、专业成长提供帮助和借鉴。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职业胜任力;成长动力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11-0079-01
高职院校承担着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所以教师专业意识、实践能力和专业素养的提升,直接影响学院专业成长水平,是提高职业教育内涵,办出特色教育的关键所在。
一、专业胜任力
教师的专业胜任力包含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能力成长,是通过传授、示范、指导和实践训练并融入自己专业情感的实践性知识、技术和能力转移给他人,并使其在这样的交互性活动中不断得到启发、创新和探索未知的能力提升。
心理学家McClelland用漂浮的冰山形容胜任力模型,“把自我意向、社会角色、动机等特征表述为基准性胜任力”[1],相当于水面上可见的第一层,是完成工作任务的基本能力;把冰山水下部分认定为第二层“包括社会角色、自我概念、特质、动机等胜任力”,是广泛应用的职业技能,两者合起来为专业胜任力;而第三、四层“包括人的价值观、标准、组织的伦理和道德,涉及人格和专业框架”以及“深层次的自我意向、实际动机等,这些价值观、标准是个人长期社会化的过程。”[2]
二、专业能力成长的动力机制
(一)胜任力的驱使
职业胜任力由水下三层决定,是潜在的自我意识和发展动机,作为个体由于内在自我意识、动机和特质的不同,客观上会产生差距,对第四层感悟越深的教师,自我意向越高和动机越强烈,主观能动性就越强,工作中就会表现出强烈的责任感,能自觉地通过自身教学实践的体验、理解、感悟和行为反思后,内化为一种具有个人情感融入和带有个人倾向的知识,通过教学互动转移为学生的技能,它“包含了个体经验、知识和能力的积累,超越了个人因循守旧的观念,渗透了教师个人的教育信念”[3],人格、价值观和教育情感等诸多因素。
(二)改善生活质量的驱使
目前,认真教学、积极参加科研研究、撰写论文已成为自觉行动。因此,不能简单把提高收入看成是物质利益的过度追求,学校因势利导的激励制度,给予政策支持和帮助,发挥在教学或科研方面的主观能动性。
(三)目標考核的驱使
学校制定专业成长的目标激励制度和考核办法,充分调动教师内在的、自发的积极性和创新性动力,提高自我控制的管理能力,通过目标驱动,不断引导、唤醒和挖掘专业发展的潜能和创新能力,从而提高专业胜任力和专业成长的质量。
(四)教学评价的驱使
对教学能力、专业发展等制定相关评价机制,是一种促进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无形约束,是一种外在的驱动力量,会自觉关注自己教学能力和专业发展的评价结果,考核目的明确,公正合理的评价,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三、专业能力成长的途径
(一)专业发展的策略
现代职业教育要求教师不但要具有“能工巧匠”的专业技术能力,更需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丰富的教学情感,科学设定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在不同阶段都能得到指导和帮助,更重要的是调动内在的活力和动机,能极大地提升工作的胜任力。
(二)教育职业能力培养
高校教师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以强制的方式解决了高职院校教师教育理论严重缺乏问题。有效提高了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需要提出不同阶段的激励目标,使其自觉地通过不同渠道、不同方式、不同形式提升教育能力。
(三)现代学徒制的作用
在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的今天,下企业实践已成为高职院校的普遍做法。实行现代学徒制办法,要树立教师到企业就是学生的观念,学校和企业对导师指导实行专门工作经费支持工程,以强化导师的考核和责任意识,同时强化对导师和教师的实践考核。
(四)提升培训质量
目前师资培训来自政府或学校,培训途径相对单一和封闭,随着校企联盟的出现为开放式培训提供可能条件和多样化渠道,双方都可以利用校企联盟平台进行培训,为专业发展提供重要途径,也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优质资源实施培养的载体。
(五)专业发展性评价
专业发展性评价一定程度上对教师形成内在压力,促进学校改善师资结构。但如果忽视了本身专业能力成长过程中的“个体学习能力和方法运用能力的评价、实践技能和资源运用能力评价、教学中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创新能力评价等发展性评价,就会形成一种与专业能力成长考核本身无多大关联的形式”[4]。“评价的目的是促进教师努力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和新的服务理念,积极实践,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发展,提高教学质量”[5]。只有通过有效的激励措施,才能促进专业能力的发展。
总之,教师职业成长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成长规划,根据专业胜任力和专业成长的动力机制,提高工作责任感、使命感和危机感,制定相关制度、措施和激励的办法,形成有效的专业成长环境,激发其完成工作任务的内在创新动力,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2]王强.教师胜任力发展模式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0.
[3]叶小明.广东省高职院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6(17).
[4]袁双宏.如何提高高职院教师的专业教学水平[J].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学报,2008(1).
[5]陈锁庆.论高职工学交替教学背景下专业教师教学能力评价[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