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出一条城市转型发展的新路

2018-05-14

新湘评论·上半月 2018年1期
关键词:湘潭株洲示范区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2017年4月,株洲、湘潭、娄底三市被国家发改委等五部委纳入全国首批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及湖南省委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湖南省委政研室、省发改委联合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师生组成调研组,赴株洲、湘潭、娄底三市实地走访座谈,并对比了全国同类示范区做法,总的感到三市把握示范区机遇,积极探索加快推动产业发展从量到质、从低到高、从粗到精的新路径,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正处于爬坡过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为此,要坚定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始终保持聚焦实体经济发展的战略定力,坚持变中求新、变中求进、变中突破,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打好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攻坚战,走出一条以产业链协同驱动城市转型发展的新路。

示范区建设有优势有基础有空间,是支撑全省实体经济发展的“关键一环”

示范区位于湖南核心区域,国土面积2.44万平方公里。2016年末,区域总人口1138.61万人。地区生产总值5758.34亿元,占全省的18.43%。三市位置相邻,区位优势明显,产业要素集聚,辐射能力雄厚。

从历史沉淀看,示范区三市都在湖南发展历程中作了大贡献,产业基础普遍较好。株洲是新中国首批重点建设的八个工业城市之一,国家156个重点和694个限额以上工业项目,分别有4个和7个在此布局。清水塘老工业区是株洲重点建设的以有色冶炼、化工、建材、火力发电等重化工为主的重工业基地,鼎盛时期产值占株洲工业总產值的30%以上。湘潭是“一五”“二五”时期全国23个重点建设的工业城市之一。工业以重化工为主,有色金属、化工等产业突出。其竹埠港老工业区始建于上世纪60年代初,80年代被确定为国家14个精细化工基地之一,2000年又被评选为国家新材料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基地示范区。娄底市的骡子坳是国家“三线”建设时期规划的老工业基地,区内形成了以钢铁、煤炭为龙头,机械制造业、化工、纺织等多种产业并驾齐驱的重化工产业格局,为湖南工业现代化建设作出了贡献。

从当前形势看,示范区三市都在转型升级过程中下了大功夫,经济建设稳步前行。三市拥有独立工矿区9个,公共服务设施明显落后,历史遗留问题负担较重。为此,三市均成立了由市领导挂帅的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和产业转型升级领导小组,按照湖南省湘江保护和治理“一号工程”的要求,以环境保护倒逼转型升级。如株洲清水塘老工业区是全国首批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试点,曾经聚集了五矿株冶、中盐株化等261家企业,目前已经关停搬迁160余家企业,完成11个重金属污染治理项目。湘潭竹埠港老工业区已关停28家化工企业,由老工业区转型为滨江商务区和现代商贸物流中心。娄底骡子坳老工业区围绕基础设施、生态建设、社会事业等统筹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有效缓解了产能落后、设施老化、污染严重等问题。2016年,株洲市被国务院表彰为“稳增长”先进单位,娄底新建的VAMA汽车板、华安钢宝利,产品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湘潭华菱湘钢、湘电等老牌国企焕发新生机,智能制造加快成长。近五年,株潭娄三市保持了年均7.8%的发展增速。2016年,人均GDP增速分别达到7.1%、7.7%和7.1%,居全省前列,第三产业占比逐年提高,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均超过50%。

从未来愿景看,示范区三市都在经济建设方向上谋了大规划,发展宏图值得期许。三市正在构建“两谷一基地多园”产业新格局,期望在产业兴湘、产业强省中作出新贡献。“两谷”即株洲“中国动力谷”和湘潭“智造谷”,“一基地”即娄底新材料新能源基地,“多园”则是指以株洲高新区、湘潭高新区、湘潭经开区、娄底经开区等4个国家级园区以及8个支撑园区(湘潭综保区、株洲经开区、醴陵经开区、荷塘工业集中区、天易经开区、涟源高新技术开发区、双峰经开区、冷水江经开区)共同组成的产业转型升级核心平台体系。未来,株潭娄“两谷一基地多园”产业平台将与长沙经开区、长沙高新区以及“麓谷”共同打造支撑长株潭城市群和长江中游城市群快速崛起的产业增长极。

从全球范围看,示范区三市在产业转型创新方面有了新特色,超越发展志在必得。老工业基地的产业转型犹如凤凰浴火、老树新枝。历史上,英国伯明翰、德国鲁尔和美国匹兹堡曾是全球制造业基地和经济引擎,但由于产业转移和生态环境恶化,经济低增长、社会低就业、居民低收入和人口高流出等“三低一高”问题突出,一度沦为“铁锈地带”。政府通过改善投资环境、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多元化产业、鼓励创业创新、推进科学决策,最终实现了“锈带复兴”和城市再生。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深圳是我国最大的“三来一补”基地,但后来由于竞争力减弱,“深圳向何处去”之问让人振聋发聩。深圳坚持创新驱动,实施“腾笼换鸟”产业转型升级战略,弘扬企业家精神,培育了一批如腾讯、华为、招商、平安、大疆等新支柱企业。从国家批复看,示范区被赋予了四个方向的特色化发展路径,即探索毗邻城市产业分工协作和协同发展的有效途径,继续探索装备制造、有色、钢铁等传统优势产业改造升级和延伸产业链的有效途径,探索加快高端装备、通用航空、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探索加强与长沙等中心城市的产业合作、创新合作以及军民融合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有效途径,必将对转型创新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示范区建设处于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困难不容低估,信心不可动摇

“入之愈深,其进愈难。”当前,株潭娄三市的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正处于加油使劲、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既面临着传统产能过剩、重化工业比重高,生态治理缓慢,资金、人才、土地等要素资源失衡等现实困难,也存在新理念树立不牢固、思想观念欠解放、消极和畏难情绪滋长等主观问题。

思想认识有偏差。一些党政领导贯彻新发展理念存在认识偏差,对经济发展新常态仍然不适应,没有跳出速度情结、换挡焦虑,迷恋于政策红利、土地财政和房地产,热衷于修路、建楼、扩大城市规模。少数干部缺乏危机感和使命感、缺乏担当和实干精神、缺乏主动服务意识、缺乏久久为功的韧性、缺乏自我革命的勇气。

经济结构不合理。老工业基地内生增长动力和良性发展机制尚未形成,经济增长过分依赖投资拉动,区域内部发展不均衡,产业链短、产业集约化程度低,产业结构偏重化,制造业利润率较低,短时间内难以适应消费主导型经济转型需要。创新驱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待提高,2016年株洲、湘潭、娄底三市高新技术产业占GDP比重分别为25%、32.7%和11.7%。国有企业活力不足、民营经济发展不充分、市场化程度不高。

要素制约较明显。国企改革相对滞后,企业办社会、厂办大集体、社保费拖欠等历史遗留问题尚未得到妥善解决,维稳压力较大。老工业区土地置换计划落地的难度较大,土地空置、利用率低等问题较为突出。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普遍面临资金不足与转型成本过高的矛盾。

环境治理压力大。示范区三市污染物排放问题较突出,单位GDP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强度分别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2倍和1.5倍。工业废弃地重金属污染、沉陷区等问题亟待解决。粗放增长方式和能源消耗惯性难以迅速扭转,污染物处理和生态环境修复任务艰巨。

虽然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工作面临的困难重、问题多,但发展的机遇依然存在,特别是纳入首批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后,中央在产业、创新、投资、金融、土地等方面出台了相关支持政策。应坚持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既看到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也看到稳中向好的积极变化;既看到客观上的制约因素,更看到主观上的差距和不足;既看到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也看到发展的机遇和潜力,从而保持战略定力,稳扎稳打、持续用劲。

聚焦产业链协同驱动,走出一条具有示范区特色的新路径

设立示范区重在支持改革创新,提升产业发展集约化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经验,建议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示范区建设,高位协调,统筹布局,强力推动,以实体经济振兴为主攻方向,以产业链协同为重点,坚持做大经济总量与提升产业层次互促共进,围绕改革、创新、开放、人才、资金五个方面,为城市转型升级探索经验。

深化改革,增强区域竞争新优势。贯彻发展新理念,做好简政、放权、提能工作,进一步向市场主体放权,不断强化体制机制变革,增强政府施政的精准性、稳定性、有效性,提高行政服务效能。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促进企业降本增效,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振兴实体经济。深入推进国企国资改革,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总结推广浏阳“最多跑一次”、株洲“审批制度改革”、湘潭“国企改革”、娄底“有事请找我”等先进经验,营造更优营商环境和法治环境。以市民感受为导向,建设宜居型城市,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如在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中加强环境污染治理,利用改造老旧设施和工业遗产;在独立工矿区改造搬迁中突出基础设施完善和接续替代产业发展;在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中突出地质灾害隐患治理和生态环境整治,努力建设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家园。

弘扬创新,厚植产业链协同新动能。推进传统产业精细化,对于装备制造、钢铁、有色、轻工等,既从微笑曲线“前端”的研发、设计和制造上下功夫,又改进和完善服务,在品牌、销售、物流、售后上发力,向产业链中高端迈进,比如株洲、湘潭的汽车制造业本身已经进入微利时代,但企业可以在汽车后市场寻找更多细分空间。推进新兴产业规模化,积极落实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以电子信息、人工智能、新能源等为重点,打造湖南中部创新带,构建多业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比如结合自主创新示范区、军民融合示范区建设,提高市场集聚和配置创新要素的能力,认真做好“无中生有”和“有中生新”两篇文章。推进优势产业集群化,围绕產业链提升价值链、部署创新链、完善资金链,提升湖南在全国全球产业体系分工中的竞争优势。比如株洲以着力打造“中国动力谷”为指导,充分发挥轨道交通、通用航空、新能源汽车等动力产业优势,积极培育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湘潭以打造“中国智造谷”为重心,着力发展以智能装备制造产业为支柱产业,以汽车及零部件、食品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为重点产业的“1+4”特色产业;娄底以全面对接服务长株潭,立足产业配套,重点发展精品钢材、储能材料、农机装备等产业。株潭娄三市将通过加强产业协作,重点打造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航空航天、海工装备和新材料等特色新兴产业链,做强产业集群。

扩大开放,塑造跨越发展新引擎。贯彻省委提出的五大开放行动,树立全面务实深入的开放观,以开放的主动赢得发展的主动和竞争的主动。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抓住中西部地区逐步从开放末梢走向开放前沿的机遇,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改进招商思路和方式,既瞄准世界500强、中国500强、民企500强、服务业500强和新经济500强等领军企业开展高端招商、产业链招商,大力引进一批战略性投资者和项目,又用心用脑、用力用情做好湘商回归工程,为产业转型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健全市场体系,总结和提升株洲服饰、湘潭食品、娄底矿产品等特色市场,引导和鼓励多元化投资,着力建设专业性强、功能完备、交易活跃的线上线下市场和电商平台,努力形成以产业建市场、以市场兴产业、实体电商相融合的良好格局。提升园区发展水平,用好既有开放平台,复制推广自贸区等政策,引导特色开发区引入专业企业运营,积极鼓励大型开发区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向政区合一、产城融合发展。

聚集人才,打造干事创业新高地。坚持把人才资源作为第一资源,深入实施“芙蓉人才”计划。按照“不唯地域、不求所有、不拘一格”原则,突出“高精尖缺”导向,吸引和集聚一批高端人才。着眼事业需要精准科学选人用人,坚持好干部标准,改革干部考核体系,提升专业能力和责任境界,优化干部成长路径,使讲政治、懂城市、会产业、善管理的干部人才有为有位,形成正向激励。放大房价洼地效应,出台相关人才政策,鼓励本地学生在示范区就业创业,吸引一批青年来湘发展。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发展继续教育和职业教育,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培养造就一批“工匠湘军”。

整合资金构建多元投资新模式。完善政府投资体制,发挥其引导作用和放大效应,进一步完善PPP模式,拓展转型升级重大项目资金来源,充分挖掘社会资金潜力。完善项目储备,坚持年度实施,动态管理,建设好老工业区改造搬迁和综合治理项目库。多措并举筹集资金,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等资金支持,鼓励平台公司发行企业债、中期票据和短期融资券;鼓励符合要求的搬迁企业将经营服务收入、应收账款以及项目贷款等作为基础资产,开展资产证券化工作;实施重点区域一区一策、重大项目一企一策,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和社会资本参与相关基础设施。

猜你喜欢

湘潭株洲示范区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西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的作用
湘潭高月塘大桥施工线型监控与合拢策略研究
湘潭八仙桥都市民俗活动空间调查
急救知识普及
湘潭:天生C位
株洲为何是“火车拉来的城市”
今年前两月中关村示范区企业共申请专利12609件
图说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童心画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