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下跨境电商专业教学改革方案探析
2018-05-14王艳宇
王艳宇
[摘 要] 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出发,分析跨境电商这个新兴交叉学科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方面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了如何基于辽宁省高职高专院校教育供给侧需求的跨境电商专业教学改革建议,以期培养出适合时代发展的高素质电商人才。
[关 键 词]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跨境电商;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17-0047-01
2018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要继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教育、文化、科技等领域继续破除无效供给。处于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前端的地方高职高专院校来说,创新教学模式迫在眉睫。跨境电商专业是目前高职院校的新兴学科之一,但其教學模式和人才培养方式在辽宁省高职高专院校中参差不齐,存在很多问题。
一、跨境电商专业在辽宁省高职高专院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自2015年起教育部号召高职高专院校在国际商务、国际贸易、商务英语等专业开设跨境电商方向,这也从侧面反映出跨境电商领域的人才需求与高校人才的供给出现了“失衡”的现象。以辽宁省高职高专院校跨境电商专业方向为例:
问题一: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目标不太明确、体系有待完整
目前辽宁地区跨境电商是依附在电子商务、国际贸易、商务英语等专业的一个方向,人才的培养规格、目标、就业岗位与课程设置、职业资格证、教学进程安排等都还是探索阶段,与企业合作度不高,方案的可行性和系统性都有待于衡量。
问题二:跨境电商专业课程开发与设置体系较为混乱
辽宁地方不少高职院校对跨境电商的业务流程不熟悉,导致课程体系设计缺乏企业和运营平台的参与,课程实操性和社会对接性稍有不足。此外,很多教学资料和课程资源都是老师自己编著,校企合作开发甚少。
问题三: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缺乏创新
跨境电商人才需要掌握诸多领域专业知识,因此教学手段和育人模式的创新亟须开发,教师独立完成专业课程的模式已经不再适合跨境电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而目前辽宁很多地方高职院校并没有找到合适的教学手段与方法。
二、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辽宁高职院校跨境电商专业教学改革方案
地方高职院校是人才供给的重要环节,要落实国家供给侧政策,结合辽宁省区域地方经济特点,如何进行高职跨境电商专业教学改革本人提出以下建议:
(一)校企联动,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以商务英语专业为例,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思路应适应“互联网+”新形势下一线外贸人才的需要,构建三阶段、四体系人才培养模式实现跨境电商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三阶段:第一阶段:职业基础知识阶段;第二阶段:专业技能阶段;第三阶段:顶岗实习、就业、创业阶段。遵循人才培养成长路径的规律,在知识、能力和素质能力培养上实现循序渐进的提升。
四体系:岗位体系、课程体系、师资体系和评价体系。岗位体系培养学生国际贸易和跨境电商职业技能;课程体系构建跨境电商专业核心知识和能力的掌握;师资体系在于打造一线“双师型”“工匠型”教师队伍;评价体系是建立校企联动的评价机制。
(二)课程体系模块化,课证融通,阶段递进
高职高专院校跨境电商专业与本科院校有所区别,应该体现高职办学特色和优势,课程设置应瞄准学生的就业渠道和岗位,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实践类课程的模块化体系构建。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出发,跨境电商专业的课程设置应分为基础课程、综合技术课程、集中实践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与此同时,课程的设置也要体现“两个阶段”的递进关系,即“起步阶段”和“提升阶段”,两个阶段的课程要分阶段递进。
(三)创新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校企合作实施教学改革
理论知识可以由学校教师完成,而实操、实训类课程应在企业完成。一线岗位工作业绩突出的学生可以留在企业,体现供给侧的平衡性,达到双赢效果。这种教学方法的改革可以参考阿里巴巴商学院和全国高校合作的“百城千校,百万英才”跨境电商人才培养项目。第一阶段,通过融合互联网与跨境电商行业资源,传授学生网络平台运营操作能力;通过考取阿里巴巴官方认证的资格证书作为结业资格;第二阶段,学生自己进购一些货品在跨境电商平台出售,既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操作,又可获取利润,进行自主创业。
综上所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高职教育站在一个新高度进行教学改革,本文在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视角下探讨适用于辽宁省高职高专院校的跨境电商教学改革方法与手段,但由于篇幅有限和笔者对跨境电商专业领域的认识有限,期待同行在后续的研究中能够有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参考文献:
[1]邓志新.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谈跨境电商人才培养[J].职教通讯,2016(20):15-18.
[2]山少男.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下高职高专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7,30(6):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