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教育课堂中“创造教育”的探讨
2018-05-14赵亮於旭
赵亮 於旭
[摘 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主流。在这一背景下,教育教学的“创新创造”研究也知在其冲,行在必然。主要讨论以“创造教育”理念为出发点,结合在教学实践中的思考,分析目前中等职业教学中“创造教育”的缺位现象,并进行分析,提出补位对策。
[关 键 词] 中等职业教育;“创造教育”;学生能力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17-0008-02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主流。国家把“创新”“创造”精神已经提升到民族振兴的战略高度,以体现时下“创新”“创造”精神的迫切需要。在这一背景下,教育教学的“创新创造”研究也知在其冲,行在必然。作为一名中等职业学校的工科类专业课教师,笔者在本文中将以“创造教育”理念为出发点,结合在教学实践中的思考,分析目前中等职业教学中“创造教育”的缺位现象,并进行分析,提出补位对策。
一、教学中“创造教育”的缺位现象与分析
近年来,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愈加明显,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先后出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等多项政策文件,以引导、支持职业教育进入快速提升发展的轨道。为响应国家政策,積极推进职业教育快速健康发展,各地各区域教育主管部门、教育教学实施单位、教育教学研究机构纷纷开展各项教育改革及教改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教学研究成果和实践效果。但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如教学中“创造教育”缺位的现象就普遍存在。具体表现为:
(一)教师的“教学设计”套住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教师教学是一项严谨、细致的活动。每一次教学活动,都要进行精心设计,要围绕教学目标,对照教学标准,结合教学条件,考虑学生学情等组织教学。故在教学活动开展之前进行教学设计是必要的,就好比导演拍戏之剧本,外出旅行之路线安排等。那么问题来了,有了“剧本”“路线”是否与“创造”存在一定的矛盾?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充分突出、尊重学生的“创造能力”,那么就可能严重偏离教师的教学环境设计,影响课堂教学的进度,这在对课堂教学检查进行指标量化的课堂评价中一定是低分成绩。所以,教师的“教学设计”一定程度上套住了学生的“创造能力”,使学生在课堂中不得不在教师设计的套路中开展学习活动。
(二)“教师主导”的主导性压制了“学生主体”的主体性
一直以来,职业教育课堂教学改革将“突出学生课堂主体地位”作为教学改革研究的主要对象开展研究,在各级各类教学评比、教学竞赛及研究论文中“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理念大量使用。如何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成为研究的主要内容。但我们不难发现,由于受到多种综合因素的影响,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学生的“主体地位”真的突出了吗?
教师在课堂教学“主导”过程中为了确立“学生主体”地位,会不自觉地强化自己的“主导”功能,如“要学生自行查阅资料”“让学生观察教学视频”“要求学生进行自主练习”“安排学生进行课堂小组讨论”等,其中的“要”“让”“要求”“安排”等均是教师“主导”的体现,且“主导”的恰是学生主体的学习方式,这种“主导”往往剥夺了学生课堂学习的“创造力”,使学生的学习行为被约束了。换句话说,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主导”占据了“主体”地位,而“学生主体”地位一定程度上被压制了。
(三)“教师演示,学生观察”教学方法钳制了学生的学习创造力
职业教育的特点是突出能力培养,而能力培养的最好途径是实践。在职业教育专业能力培养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会考虑学生的基础能力水平,采用播放操作视频或教师亲自演示操作过程,让学生观察,以使其形成直观印象,即“教师演示,学生观察”。这一教学方法的深入分析,还有第三步隐性行为,即“教师演示,学生观察,观后模仿”,而“观后模仿”恰恰又是“教师演示,学生观察”的直接目的。从“创造教育”理念出发,模仿让学生的学习行为受到了直观印象的既定约束,即进入了“师云亦云”的模式,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吗?
“行动能力不足并不可怕,思想的禁锢才是最致命的”,一个人一旦形成一定的思维模式以后,要想改变是很困难的,而“师云亦云”的模式就是让学生产生了思维的定式,约束了学生的“创造学习”能力,对学生的创造力培养是不利的。
二、教学中“创造教育”的补位对策
就“创造教育”这一理念在《小学教师与民主运动》一文中提出了“六大解放”思想,说:“在现状下,尤须进行六大解放,把学习的基本自由还给学生:(1)解放他的头脑,使他能想;(2)解放他的双手,使他能干;(3)解放他的眼睛,使他能看;(4)解放他的嘴,使他能谈;(5)解放他的空间,使他能到大自然大社会里去取得更丰富的学问;(6)解放他的时间,不把他的功课表填满,不逼迫他赶考,不和家长联合起来在功课上夹攻,要给他一些空闲时间消化所学,并且学一点他自己渴望要学的学问,干一点他自己高兴干的事情。”
结合“六大解放”思想适用到本文讨论的中职学校课堂教学中“创造教育”理念的应用分析,隐约能够看到一些问题补位对策。笔者就以上现象及分析,进行对策研究如下:
(一)让教学设计成为“标题党”,让学生课堂创造力成为“口水军”
“教无定法”“教是为了不教”。教师在进行教学组织时要敢于放手,在教学设计环境中无需对过多的细节部分进行设计,要知道行动指南越明确,行动方式就越单一,这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和发挥是不利的。所以,笔者主张的教学设计要尽量以标题的形式出现,即明确了一个话题或者目标,其他的交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去开展讨论、分析、研究、实践等,以学生的多种学习活动来填充教学设计中的具体细节。在充分发挥学生“创造学习”能力的同时使教学设计中的具体细节内容得以多样化、个性化,成为真正的“创造教育”。
(二)对“学生主体”体现元素和“教师主导”对象进行重构
在“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组织实施中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元素及教师主导对象的确立。“学生主体”体现在自适应学习过程,自主选择学习方法和学习途径,“教师主导”体现在明确学习内容,确立学习目标,进行评价考核。笔者认为在“创造教育”前提下,“学生主体”主要应体现在学生对学习过程的自主创设性,学生对自己的个性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途径。如,某学生认为应该先看看学习资料,先查找相关理论知识,在有知识准备的情况下进行实验实践验证,先学后做;也有学生认为,可以就某实验实践进行尝试性的验证,在验证过程中对不懂、不明白的即时进行知识补充,边做边学。这就给教师“主导”带来了问题,即迎合哪一类学生的学习习惯?所以说,与其如此,不如把教师主導对象进行调整,“教师主导”从对教学内容的明确、教学目标的确立进行主导,从对学生学习效果及进行评价考核进行主导。让教学既满足了学生“创造学习”的个性化主体需求,又让教师守住了教学发起和教学目标达成的“主导”地位。
(三)把“教师演示,学生观察”换位为“学生展示,教师观察”
不可否认,“教师演示,学生观察”的教学实践,确实是一种直观的好方法。但本文讨论的是“创造教育”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必然要从这一角度进行论述。如果换个角度,充分考虑学生的创造能力,激发学生对未知的探索意识,即采用“学生展示,教师观察”的方式开展教学是否可行?
让“学生展示”为首,在激发学生“创造力”的同时还可以达到以下几种效果:(1)可以对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基础能力进行考查,了解哪些是学生已知,哪些是学生未知,从而适时调试教学策略和内容。就笔者任教的工科类专业而言,各教学环节、各教学课程及内容之间都是存在一定关联性的,特别是对实践操作,是需要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作为指导和支撑的。(2)可以让展示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方向。既然是教学,在展示过程中学生必然会有得有失,有好有坏,“得”者得之坦然、得之成就感与价值感,获得更大的学习动力,“失”者得之方向、得之不足之处,以明确学习方向。
总之,在职业教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大胆放手,“无为亦有为”,成就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尽量避免出现套路教学,尽可能回避行为定式和思维定式的教学模式,以适应新型社会对创新创造发展型人才的需求,真正凸显“创造教育”的实际意义和实践价值。
当然,任何一个教学目标的实现,老师和学生缺一不可。没有教师的价值引领,学生的自主活动就有可能会丧失方向;没有学生的真正创造自主,教育教学也就偏离了中心。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各种活动的和谐统一是关键。
参考文献:
[1]胡晓风.陶行知教育文集[M].四川:四川教育出版社,2007-01.
[2]袁绍旭.浅谈“真学课堂”如何求真:谈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对“真学课堂”的几点启示[J].语数外学习(高中语文教学),2014(9).
[3]李健红,李晖.陶行知教育思想对职业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启示[J].中国培训,2015(7).
[4]姚世华.浅谈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J].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