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将文化自信融入职业教育的可行性及实施策略
2018-05-14卢小俊,李树
卢小俊,李树
[摘 要] 文化自信,能为强国自信提供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是必须重视的时代课题。“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在职业教育中紧密融合包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内涵深厚的文化自信教育,对学生、对社会、对当下和未来、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这还是当前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的具体措施,是薪火相传中华文脉、树立年轻一代文化自信的教育职责所在。结合文化自信的内涵和作用,从职业教育的特点出发,有效分析在职业教育的教学活动中协调融合的实施思路,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增强竞争力,为毕业生能够又快又好地融入社会开拓视野、打下基础。
[关 键 词] 文化自信;职业教育;协调融合;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11-0228-02
一、引言
文化自信,其内涵是对中华文化历史、现实和未来的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践行文化自信,是我们必须重视的时代课题。
“文以化人、文以载道”“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在学前教育的职业教育中,紧密融合包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内涵深厚的文化自信教育,对学生、对社会、对国家、对当下和未来、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高中职业教育中加强文化自信教育的必要性
文化自信源于中华民族拥有深厚的文化根基,囊括了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奋发向上的革命文化、继往开来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成当代中国人的独特精神世界。
(一)是构建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需要
高中职业教育不仅要完成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更要指导即将进入社会的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中国传统文化千百年来积淀着的精神追求,已然成为中国人普遍认同的价值观。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体现着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在生产生活中形成和传承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等,其中最核心的内容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这些最基本的文化基因,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修齐治平、尊时守位、知常达变、开物成务、建功立业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
(二)是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素养的需要
虐童事件再次引发全社会对从教者的道德素养的呼唤。职业教育中对未来教师的道德品质素养培育,成为不容忽视、不容刻缓的课题。中国特色的革命文化,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到雷锋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再到航天精神、北京奥运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这些富有时代特征、民族特色的宝贵财富,对我们在新时代下培育具有优良道德品质的幼儿教师打下厚实的文化基础。
(三)是深化学生文化修养,顺应社会对综合性人才需求的需要
高中职业教育必须为学生尽快、较好地融入社会创造一切力所能及的条件。当今中国,正以一日千里、日新月异的速度发展着,科技创新、世界融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转向综合型、开创型。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对中華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革命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中国道路、中国模式、中国奇迹”充分说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一种有生命力的文化,是一种体现人类文明发展进步方向的文化。对这样的文化,我们必须学,必须指导学生与时俱进地学,而且还必须学好、学以致用。
三、高中职业教育课程融入文化自信教育的可行性
改革开放40年,中国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华文化也迎来繁荣发展的黄金期。强大的文化根基和强劲的文化发展势头,使文化自信教育进学校、进课堂成为顺理成章、大势所趋。
在当前的高中职业教育教学活动中,课程设置十分广泛,既有知识课,如语数英,又有专业课,如学前教育学、生理学、卫生学、保育学,还有技能课,如体育、舞蹈、声乐、钢琴、书法,还有思想品德课程、法律以及班会课等。一方面有着丰富的教学内容基础,另一方面则没有繁重的课业和升学压力,这为文化自信教育融入高中职业教育创造了良好的主客观条件。
四、高中职业教育课程融入文化自信教育的实施
策略
高职教育融合文化自信教育,教师其实更多的只是需要“点题”,即在已有的教学活动基础上有意识地向学生强调一下文化自信的各类概念。
(一)有机融合实施传统文化教育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许多概念其实已经渗透到我们的日常。比如,小康社会的“小康”就是出自《礼记·礼运》,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追求的理想社会状态。剪纸是学生重要的手工课内容,其实就是一项很有特色的中国传统文化技艺。教师在授课时,花几分钟向学生介绍一下中国剪纸的相关背景知识,就等于完成了一次传统文化教育。
戏曲最能体现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和地方文化。教师可以结合音乐课、舞蹈课,讲述不同剧种的历史和特点,利用CD、电脑等多媒体器材,带领学生学唱某些剧种的经典唱段,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达到了文化的传承。
此外,教师可以结合语文课、班会,实施国学经典诵读。现代的家长希望孩子从小接受国学熏陶,我们的学前教育课程必须正视这种社会需求,及时跟进对高职学生的素质培养。国学诵读,可以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声律启蒙》等,更深的还可以是《论语》《诗经》以及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优美的国学经典,我们没有理由不学得更好。
(二)动静结合实施红色文化教育
说起红色革命文化,给人的第一感觉是严肃,我们日常的学雷锋活动、运动会上的奥运精神、为抗震救灾捐款捐物、为创建美丽缙云捡拾垃圾等,都是新时代下的革命文化升华的体现。
正确把握红色文化的内涵,我们就能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地对学生开展红色文化教育。比如,倡导学生参与各类公益活动、志愿者行动,培养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互助互爱意识;发动学生积极参与“五水共治”“平安缙云”“美丽缙云”等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爱党爱国情怀。
结合课堂教育现有的课程,教师可以在音乐课上安排学唱革命歌曲、红色歌曲,可以结合文艺汇演排练《红色娘子军》之类题材的舞蹈,可以在青年节、建党节、建军节、国庆节、烈士纪念日、抗战胜利纪念日等特殊日子里给学生讲述相关的党史故事。
(三)与时俱进实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明显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中国道路、中国模式、中国奇迹,都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具体表现。科技、创新,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两翼”,就像撬动地球的杠杆,创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奇迹。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有效地学习和掌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成为摆在教师和学生面前的共同挑战。
与时俱进、化被动为主动、活到老学到老……学无定式。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无可限量,我们的教学也就将永无止境。
五、结语
敬业,是教学成功的基础;创新,是教育成功的希望。在高中职业教育教学中尝试融入更多的文化自信教育,对教师来说是一种创新、一种挑战。不论在什么样的历史条件下,教师的教学都不应该是功利和短视的,我们要为学生心灵的成长负责,为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负责,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兴盛负责。国以文化兴邦,人以文化立世。最好的教育,不仅要给予学生文化的信息,更要有文化的内涵。有理由相信,文化自信教育在不久的将来会成为学校教育的灵魂。
参考文献: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Z],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