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法律素养培养研究

2018-05-14何娟

现代职业教育·中职中专 2018年7期
关键词:法律意识法律素养

何娟

[摘 要]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快下,我国法制建设也逐渐完善。法律素养成为当代大学生所必须具备的素养,对实现其个人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此,在阐述大学生法律素养内涵的基础上,结合大学生法律素养培养影响因素以及当前大学生法律素养现状,为如何完善对大学生法律素养的培养进行策略探究,旨在更好地促进大学生成长。

[关 键 词] 大学生;法律素养;培养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20-0095-01

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是一个人在社会生存发展的基本素质,这种素质体现了人们在实际生活中处理各类社会关系的判断力和选择力。大学生是国家建设的主力,是民族发展的希望,在新的历史时期,只有提升大学生的法律素养,才能使其更加适应时代发展需要,从而更好地实现个人成长。为此,在现代教育发展进程中需要教育人员加强对大学生法律素养培养的关注。

一、大学生法律素养概述

大学生法律素养是指大学生认识和应用法律的能力和素质。一名大学生的法律素养如何是通过其掌握、理解、应用法律知识技能和法律意识体现出来的。大学生法律素养的培养和提升从表面上看是要求学生熟悉和掌握一些基本法律条文,从深层上看需要大学生具备法律意识和法律信仰。

二、大学生法律素养培养影响因素

(一)社会因素

在社会时代发展变迁下,我国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转变。国家经济发展引进西方先进的经济管理体制,在这个过程中也将西方过度追求自由、放纵的社会价值观引入,这些价值观深刻影响着当代大学生,动摇着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和个人理想追求。同时,受我国传统封建社会思想的影响,社会发展存在一些不良风气,这些不良风气对大学生“三观”形成产生了不利影响。

(二)学校因素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但是一些学校在发展的过程中片面地追求升学率,在这个过程中忽视了对学生的素质教育。一些学校尽管开设了素质教育课程,但是素质课程也经常被应试类课程替代。在本应该得到法律教育的学校学生没有学习到相应的法律知识。

(三)家庭和个人因素

中国传统家庭教育侧重培养孩子学业理论,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忽视了对孩子思想道德、法律意识的培养,由此使一些孩子成长之后思想价值观出现扭曲。加上大多数孩子是独生子女,在生活中我行我素,价值观理想化,行为举止过度追求个性,行为思想不受法制约束。

三、大学生法律素养现状

(一)对法律的概括意识和理想化意识较强

当下大学生能从国家、社会角度关注国家政策方针以及最新的法律法规。大部分学生认为法律代表了公平、正义、自由、平等,并表现出对法律知识学习的渴望以及应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迫切。但是受法律教育缺乏和实践联系的影响,学生在学习法律知识的时候缺乏对国情的了解,法律观念较为理想化。

(二)法律素养多样化

社会环境的复杂和个体差异使大学生对法律的认知出现了多样化的特点,一些大学生的法律信念能够适应社会发展,比较积极,但是一些学生则是盲目遵循西方法律制度,对中国法律制度持有否定态度。还有一些学生认为法律文化的学习是不必要的,法律道德素养有待提升。

(三)主体意识错位现象严重

一些大学生缺乏主体意识,在实际生活中具体的法律实践行为比较少,缺乏强烈的意识去实践法律。在受到权利侵害的时候,一些大学生不懂得怎样利用法律手段来保护个人利益。可見,在大学生积极关心法治建设的过程中也同样存在主体法律意识错位的问题。

四、大学生法律素养培养策略

(一)高校要改变对法制教育的错误认知

针对一些学校将法制教育和德育教育同等看待的问题,需要高校重新明确对法制教育的认识,设立专门的法律研究室,增强法制教育工作的独立性。高校在教育管理工作中需要深刻认识到法制教育在规范和约束学生行为,引领学生健康成长方面的重要作用。

(二)为大学生提升法律素养和进行法律学习营造良好氛围

法律素养的培养和发展需要得到良好氛围的支持,为此,高校需要为大学生提升法律素养和进行法律学习营造良好氛围。首先,高校行政管理人员需要及时转变自己的思想意识,树立依法办事的管理意识。其次,学校在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制定严谨的法律制度,让学生按照法律制度进行学习,规范自己的行为。最后,高校教育工作者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也需要依法办事,使学生的合法权益能在学校得到根本保障。

(三)高校要改进传统法制教育方式,将法制教育融入校园文化

大学生想要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在社会实践中体现个人价值,需要在学校学习好法律知识,并能根据实际情况应用法律知识解决自己实际生活中的问题。针对高校原有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需要及时改进传统法制教育方式。首先,高校要加大对法制教师的培训力度,引导教师做好科研工作,不断提升他们的知识水平和法律素养。其次,将现代多媒体技术充分应用到法治课堂上,通过案例教学法、分组讨论教学法等方法的综合应用激发学生对法律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不断探索法律精神。最后,将法制教育工作和校园文化融合。将法制教育工作和校园文化融合能够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法律知识,领悟法制内涵,并自觉养成良好的法律思维习惯和行为模式。

(四)加强法律实践和模拟体验,增强大学生的法律技能

法律理解、法律判断、法律效能是衡量大学生法律素养的关键,而这些技能的提升和培养需要在实践中体现。为此,高校法制教育要突破传统课堂的局限,改变法律事实不能再现的思维定式,组织学生走出课堂,到社会上实践理论知识,并在实践中对所学法律知识进行综合应用,引导大学生树立明辨是非的理念,促使学生能够自觉应用法律武器维护个人利益。

综上所述,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特殊群体,是国家建设的重要力量,他们的法律意识高低和法制观念强弱直接影响到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进程。为此,在新的历史时期,需要高校加强对大学生法律素养培养的关注,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大学生的法律素养。

参考文献:

[1]李丽娟.大学生法治观念和法律素养培养探究[J].法制与社会,2015(21):240-241.

[2]何乐.大学生法律素养培育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4.

猜你喜欢

法律意识法律素养
法治意识融入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策略探究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职业道德与法律 教案
涉及网络募捐的现有法律规定
加强高中生法律意识教育的对策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论提高中学生的法律意识
提高法律意识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