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音乐传播方式与多媒体对小提琴音乐传播的比较研究

2018-05-14陆、斌

北方音乐 2018年22期
关键词:多媒体

陆、斌

【摘要】所有的音乐自诞生起都必与传播方式紧密相连,尤其是今天,科技的高速发展使得小提琴这样的传统乐器在传播方面得益良多。因此,考察传统音乐传播方式与多媒体在小提琴音乐传播上的差别,将两者进行多方位的比较研究,是现代小提琴音乐研究值得关注的一个问题。

【关键词】传统音乐传播方式;多媒体;小提琴音乐

【中图分类号】 J616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小提琴作为最受大众熟知的、喜爱的乐器,经过几百年的发展,传世了大量的作品。在其发展最为兴盛的十八、十九世纪,基本上都是以演奏家频繁的赴各地演出来推广作品,这显然是当时最为广泛的音乐传播方式。如果不依赖于演奏家,或是演奏家不给力、对作品的理解和演绎不够有说服力,那么可能在很长的时间里这部作品不为听众所接受。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开始,多媒体技术兴起,科技的高速发展使得小提琴音乐传播与人的直接关系慢慢被技术所赶超。今天,没有各种多媒体技术介入的音乐传播是不可想象的。

一、传统小提琴音乐传播方式的探究

小提琴音乐史上有三部同名的作品,那就是《卡门幻想曲》。作者分别是西班牙的萨拉萨蒂、匈牙利的胡鲍伊、德—美籍的瓦克斯曼。这三部小提琴高级炫技性作品的代表作,由于诞生年代不同,传播方式也呈现出时代的差异。萨拉萨蒂的《卡门幻想曲》诞生于1883年,那个时候正是萨拉萨蒂演奏的黄金时期,他本人凭借高超的技艺、频繁的演出,使這部作品被看作是最优秀的炫技性作品,也是最为难以演奏的作品之一,除了顶级的小提琴演奏家没有人会碰触。演奏的数量不多,听众听得不多,自然接受度就不高。随着小提琴技术训练日益科学化,演奏的人才逐渐增多,经过近百年的发展,这部作品才成为家喻户晓的作品。第二部《卡门幻想曲》诞生时间比第一部晚,由于作者的名气不高,又偏安于匈牙利一隅,因此从诞生起就不太受到演奏家们的重视,很长一段时间仅限于被匈牙利本土小提琴家演奏。以上这两部《卡门幻想曲》都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传统小提琴音乐传播方式的决定因素是人,也就是演奏者或作者。正如许多西方音乐作品作者都是题献给某某演奏家就说明了这个问题:知名的作者,好的演奏者,加上时间的积累,作品的成功就有了一定的保障。

二、多媒体在小提琴音乐传播方面的崛起

而第三部《卡门幻想曲》却体现出音乐传播方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瓦克斯曼的《卡门幻想曲》创作于1948年,这个时候广播、电影等多媒体形式蓬勃发展起来。这部作品当初应小提琴家海菲茨的邀约,供其为广播实况传播而写。不需要演奏家奔波多地,也不需要场场音乐会亲力亲为,通过广播这个当时新兴的媒体形式,瓦克斯曼的《卡门幻想曲》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广泛流传开来,成为最为人们喜爱的小提琴作品之一。这相较于前两部《卡门幻想曲》,不管是在时间、空间,还是受众面等方面都显然不可同日而语。

到了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后,电影、MTV、网络平台等多媒体形式如火如荼地发展起来,越来越多的演奏家们和多媒体、高科技公司合作,将作品打造成视听结合的形式,如维瓦尔第的《四季》就有许多音乐影片的版本,使这部巴洛克时期的音乐达到了空前普及的程度。显然,多媒体使音乐突破了仅仅服务于听觉的局限,同时传播过程也不再受限于演奏者、时间以及空间,对小提琴音乐的传播方面助力极大。

三、传统传播方式与多媒体的对比

(一)传播速度

从上述三部《卡门幻想曲》的例子可以看出,多媒体在小提琴音乐作品的传播速度方面完胜传统的传播方式。与二十世纪以前一部作品推广所需要的时间相比,多媒体(尤其是目前越来越普及的交互式多媒体)仅仅依靠互联网就能在全世界实现音乐作品的同步推广。尤其对新作品而言,从其发布到广泛流传,可能只是几个小时就能达到极高的点击率。近十几年,许多大型的音乐演出、比赛都开通了网上直播,用户只需点击链接,就能第一时间与在场的观众一起欣赏到同一部作品。

(二)传播范围

在没有多媒体助力之前,小提琴演奏家们以能在好的音乐厅演奏而欢欣鼓舞。全球顶级的音乐厅(如维也纳金色大厅、波士顿交响大厅、伯明翰交响大厅等)一般设置在可容纳1500~2600名观众,其他的音乐厅观众人数一般都在1000人以下。也就是说,在没有多媒体以前,一名小提琴演奏家再优秀,他也只能在音乐厅里实现音乐的传播,能同时让不到3000人聆听到他的演奏已经是一个演奏家发音的极限。这样一比较,就充分显现出在传播范围方面多媒体要大大优于传统媒体形式。借助于多媒体,演奏家们可以通过录制的CD、DVD、音乐会现场直播/录播、互联网平台点击直播等形式面向全世界推广音乐。这个受众面的具体数字往往是以万为单位的计数。因此,从传播范围来说,多媒体使得小提琴音乐的传播摆脱了场地等客观因素的制约,是小提琴音乐得以真正面向全世界的最有利方式。

(三)作品的呈现效果及形式

音乐作品的诞生是为听觉服务的,因此,从根本意义上说,“好听”“动听”“悦耳”这样的词汇是一部音乐流传的关键性因素之一。当小提琴演奏技术、音乐理论高度发展,对普通大众而言许多作品有曲高和寡之嫌,这样的音乐在传播上就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正如萨拉萨蒂的小提琴独奏作品《流浪者之歌》(也被称为《吉普赛之歌》),是一部经典的小提琴音乐会作品,在小提琴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是它极高的炫技性技术,以及整部作品中两种迥然不同的情绪表达对于普通听众而言是有一定理解难度的。可是,当这样的音乐被运用到电影《功夫》中,音乐与视觉、电影情节的结合使这些原本听起来与普通大众有着遥远的音乐立刻显现出立体、生动的画面感。第一段慢板音乐表现的是吉普赛人到处颠沛、无家无国的凄楚之情,被用在男主角困在交通灯里逼毒的情节,两者在心境的不安、悲苦方面有异曲同工之妙。第二段是吉普赛人热情如火的舞蹈,这段奔放不羁的音乐被用在男主角与包租婆在路上竞速狂奔的场景。伴随着快速的小提琴炫技片段,通过现代科技的剪辑、拍摄技术,将周星驰与元秋夸张又漫画式的表演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成就了音乐与电影完美结合的经典,是整部电影最精彩的片段之一。对于许多人来说,可能不知道《流浪者之歌》或是《吉普赛之歌》,但当音乐响起,脑海中就会记起电影中的场景,这对于这部小提琴作品而言显然是另一种类型的传播。这类视听结合的例子目前越来越多,如大卫葛瑞特的《viva la vida》、帕尔曼为电影《闻香识女人》演奏的探戈《一步之遥》等。由此可见,多种媒体的高度结合对音乐传播的助力实在不容小觑,它丰富了作品的呈现效果和形式,使音乐更为鲜活,听众从而获得了视、听双向的感受。

(四)节约资源

当今社会对自然资源、社会资源的节约意识日益提高,多媒体在小提琴音乐传播方面的繁荣也体现出了这一趋势。与动辄花费巨资的现场音乐会、大量印制的纸质资料等传统音乐传播方式相比,多媒体在传播方面显然精简而有效许多:只需投资一次的音乐制作费用、通过网络或平台传播的节目单及邀请函、不占演奏空间、时间的便利性,等等。

四、结语

依靠音乐会等传播音乐的传统形式可以使听众、观众与演奏者有最直接的交流,能激起最即时的情感共鸣,因此,这种方式是不可能被完全取代。但由于多媒体在传播速度、传播范围、作品的呈现效果及形式、节约资源等方面的巨大优势,其与小提琴音乐的结合已经呈现出日益紧密、繁荣的趋势,这必然将成为今后的主流传播方式。

作者简介:陆斌,女,壮族,硕士,讲师,广西艺术学院音乐学院。

猜你喜欢

多媒体
核心素养理念下依托多媒体构建高效课堂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疫情下多媒体教室管理常见问题及措施
多媒体视角下的初中英语教学思考
多媒体情境下培养学生阅读素养的三个维度
如何有效利用多媒体课件为教学服务
多媒体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播放所有格式的多媒体文件
浅谈HTML5的发展与应用趋势
浅谈多媒体教室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