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歌剧《刘胡兰》选段《一道道水来一道道山》的演唱技巧与情感把握
2018-05-14杨雅淇
【摘要】歌剧《刘胡兰》由于村、海啸、卢肃、陈紫等编剧,陈紫、茅沅、葛光锐等作曲,郭兰英主演,是中国民族歌剧的经典之作。本文将从演唱技巧和情感把握两个方面探究其中脍炙人口的选段《一道道水来一道道山》。
【关键词】歌剧;《刘胡兰》;演唱技巧;情感把握
【中图分类号】J676 【文献标识码】A
一、歌剧《刘胡兰》简介
本文研究的歌剧《刘胡兰》是一部二幕歌剧。于村、海啸、卢肃、陈紫等编剧。陈紫、茅沅、葛光锐等作曲。1954年于北京首次公演。1946年的冬天,山西文水县云周西村青年女共产党员刘胡兰积极带领群众做支援前线工作,在与反动地主組织的复仇队进行的斗争中不幸被捕。敌人使用酷刑拷打,刘胡兰坚贞不屈;在刑场上,刘胡兰视死如归,继续鼓舞群众与敌人进行坚决的斗争,最后昂首走向敌人的铡刀,从容就义。歌剧以山西民歌为基调,并吸取了山西梆子的音乐特点,成功地表现了刘胡兰多方面的思想感情,塑造了英雄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的音乐形象。
二、《一道道水来一道道山》的演唱技巧
(一)演唱中支点的运用
从曲式结构上看,本曲是一个不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本曲的第一句“一道道水来一道道山,队伍出发要上前线”,在旋律上借鉴了山西左权民歌《杨柳青》,在其基础上做出了部分改编。在演唱这首咏叹调时一定要把把山西民歌的地方风格演绎出来,通过笔者在演唱中的实践,发现演唱中运用好支点在这首作品中非常有价值,在演唱中支点是一种假设,把声音放在支点上唱可以使喉头放松,声音不挤不卡,能够更好的做到真假声的平衡,尤其适合本曲这种演唱方法偏真声的作品。第一部分广板(Largo)的结尾,最后一个字音域在小字一组的D上,又是“间”(j-i-an)字,在演唱时不好咬字,这一段在歌唱时要把声音放在支点上,自然地用音乐将语言连接起来。光有支点是不够的,在演唱中低声区时要处理好气息与声音的关系,这样会使声音更结实,更具感染力。
(二)演唱中节奏的把握
歌剧的原型刘胡兰是山西文水县云周西村人,所以在音乐的创作过程中,作曲家们大量汲取了山西民间音乐的优秀精华,使整部歌剧既朗朗上口又贴近老百姓生活,使观众能够更好地进入到创作者们想表达的故事中来。
在节奏上,《一道道水来一道道山》借鉴了晋剧的音乐素材,节奏变换丰富。曲调结构和戏曲唱腔结构基本相近,变化规律为:慢板—中板—小快板—快板—急板(高潮)。在《一道道山来一道道水》的结尾部分,板式有所变化,进入流水板。“流水板”是晋剧中速度最快、节奏最紧的板式,唱腔节奏分为两种:一种是散唱,不划小节线,一种为入板唱,记作1/4拍,此唱段为第二种。
在演唱时,歌者要清楚地认识到这首咏叹调特殊的节奏特点,在演唱本首作品的同时也要多涉猎山西民歌、晋剧《三上桥》、《常家戏楼》等作品,从中体会传统的板眼,将其运用到演唱中。
三、《一道道水来一道道山》的情感把握分析
《一道道水来一道道山》是整部歌剧的第一幕第一场,在旋律上深入人心,确定了刘胡兰的基本形象。这个咏叹调主要描述的是刘胡兰送别未婚夫所在的革命队伍去前线打仗,在临行前刘胡兰叮嘱丈夫要一心一意投入到战斗中去,不用牵挂后方的自己,同时也表明自己的革命决心和对共产主义事业的信心,相信胜利终会到来。
本曲的三个段落表达的是三种不同的情感,层层递进。第一段描绘的是送别的场面,速度较慢,具有诉说性。表达了刘胡兰在家乡的山水间送别亲人战友的不舍,同时又叮嘱亲人不用牵挂自己,刻画了一个细腻的,胸怀宽广,毫不利己的小女孩形象;第二段情绪起伏更大,速度加快,表明了自己的革命决心与信念,无论面对敌人的何种威逼利诱,严酷拷打她都不会放弃自己的革命信仰。这段也为后面刘胡兰英勇就义的结局做了铺垫,使刘胡兰的形象更加立体。演唱“也难”时要着重咬字,语气要坚定不移,使其更具感染力;下面到了本曲的高潮段落,正如本文前面提到的,这一段落节奏变换丰富,自然就具有了更多的戏剧性与情绪,演唱“埋头、”“争取”时要果断利落,“风会停,云会散”一句运用了拖腔,通过音乐语言描绘出了一幅仿佛天空阴云尽散,霁风朗月的景象。“等着吧,到了胜利的那一天,我们再相见”一句,运用了抑扬顿挫的手法,由启始到结尾音乐跨度较大,使这一段落更具张力。
参考文献
[1]志敏,国华.简明音乐辞典[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85.
作者简介:杨雅淇(1994—),女,汉族,吉林通化人,沈阳音乐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声乐演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