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肖邦《f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艺术特点及演奏分析

2018-05-14柴娟

北方音乐 2018年9期
关键词:肖邦钢琴

柴娟

【摘要】《 f 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是19世纪波兰钢琴家、作曲家弗里德里克·弗朗索瓦·肖邦(F.F.Chopin 1810─1849)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在这首作品中 , 肖邦充分发挥了自己独有的特质 , 展现了他最具独创性的艺术才能 ——在钢琴作品中运用大量 “花腔式”旋律 ,引出延续的歌唱声音 , 使钢琴真正表现出像弦乐器或人声一样具有呼吸的良好“歌唱”能力。本文从作品的曲式结构、情感变化、旋律以及民族风情等艺术特点进行深入的分析,在了解作品创作背景以及艺术特点的情况下,进行节奏、触键、踏板以及钢琴与乐队的融合等钢琴弹奏方面的重点讲解,有助于演奏者挖掘作品思想和艺术内涵,更好地进行钢琴演奏和音乐表达。

【关键词】钢琴;肖邦;协奏;f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

【中图分类号】J616.3 【文献标识码】A

弗雷德里克·肖邦是历史上最具影响力和最受欢迎的钢琴作曲家之一,是波兰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欧洲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以波兰民间歌舞为基础,同时又深受巴赫影响,多以钢琴曲为主,被誉为“浪漫主义钢琴诗人”。《f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是肖邦实际上首次涉足协奏曲体裁,在往后两百年间的音乐会上,仍然赢得大量掌声。其中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情怀,以及炙热的赤子之心,穿越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久久打动人心。

一、肖邦《f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创作背景

弗雷德里克·肖邦一生中留下数量繁多的钢琴作品,但协奏曲仅为两部,分别为《f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和《e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f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创作于1827年,在创作时间上早于后者,但由于出版时间晚三年,故被称之为“第二”。

这首作品主要是献给波兰女高音歌唱家康斯坦莎。肖邦在对她写的信件中,吐露着自忠实而诚恳的崇拜与爱慕,但是对方却丝毫不知道这段感情,直至肖邦去世,这些文字和信件才得以公之于众,让康斯坦莎了解到他的心意。此刻肖邦的祖国波兰也在经历着战争的痛苦,伴随战争的是民族运动的日益高涨,肖邦受到社会风气的感染,意识到了时代和人民赋予的责任。

正是由于特定的创作背景,加之肖邦本人细腻而敏感的个人性格,以及天赋的音乐才华,才造就了这样一部饱含思绪与情感、极具艺术价值的钢琴协奏作品。

二、肖邦《f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艺术特点

(一)精巧的曲式

在整体的曲式与结构上,肖邦延续了古典协奏曲“快-慢-快”的基本形式。但是在乐章内部,由丰富多彩的音乐内容加以变化,并不拘泥于古典结构的束缚,形成了一种自由与洒脱。

第一乐章奏鸣曲式,庄严的快板,f小调,4/4拍。基本结构为呈式部-展开部-再现部,呈式部为古典协奏曲双呈式部。首先由乐队进行第一呈式部的演奏,包含f小调主调的第一主题,随后由钢琴主奏进入第二呈式部,突出创作的情感意图;再进入展开部,由丰富的音响将乐队与钢琴紧密相连,并伴以更加复杂的钢琴演奏技巧;最后进入简明的再现部。

第二乐章为复三部曲式,小广板,降A大调,4/4拍。在这一乐章的创作上,肖邦采取了如同夜曲般的恬静而温柔的形式,展现出了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主部为单二部曲式,第一乐段中通过大量装饰音营造抒情与幻想,第二乐段则通过变奏与大量连音丰富主题情感的表现。中部相比于主部变化颇大,具有较强的戏剧性和强烈的情绪波动。随后是平稳的再现部与尾声。

第三乐章为奏鸣曲式,活泼的快板,f小调,3/4拍。这一乐章中有非常突出的马祖卡节奏型,马祖卡为具有波兰特色的民间舞曲。基本结构为呈式部-展开部-再现部。这一乐章整体表现较为激昂,有大量华彩式的段落,可以窥见作曲家的兴奋与热情。整个作品在三连音上行和下行中器宇轩昂、慷慨激昂的结束尾声。

(二)细腻的情感变化

肖邦作品以抒情见长,有着“钢琴诗人”的美誉。而相比于钢琴独奏作品,钢琴协奏曲广阔的篇幅,更是给予了作曲家极大的情感表达空间。

《f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第一乐章中的第一主题,带着忧思与叹息。肖邦在爱情中是一个拘谨的人,特别是年少时期,心中爱慕却难以脱口而出。无论是乐队还是钢琴部分,都仿佛笼罩在忧伤和压抑的氛围之中。如同肖邦对康斯坦莎的爱恋,难以抑制,却又矛盾婉转,带有悲情的意味。随之,第二主题却温暖和煦,极具柔美的诗意,仿佛肖邦的思恋以及对爱情的幻想,既美好,又略带不安。而连接部分,如同美丽的独舞,时而孤单旋转,时而朝气蓬勃,在起伏的音乐中呈现出非常宽广的乐思。

第二乐章的创作是肖邦基于初恋而产生的灵感。在艺术家的精神世界中,爱情的催化会带来极大的幻想,这种情绪是内在且真切的。这一乐章中,主题思想就是一种陷入爱情中的迷恋、想象和追求。肖邦对于爱情的想象是如此的美好、温柔、完美,为后世留下了这一惊人的优美乐章,浪漫而芬芳。

第三乐章则进入了欢快活泼的舞曲部分,钢琴成为主角。整体情绪明朗而灵动,散发出积极向上的情感。肖邦本人是害羞而含蓄的,但在少年时就对波兰质朴的民间歌舞有着浓厚的兴趣。马祖卡舞曲是一种热烈而大胆的音乐,仿佛是作曲家借着着波兰式的旋律和节奏,将强烈的个人情怀释放在大自然中。

几个迥异的音乐主题情感,让整首协奏曲仿佛是一部爱与忧交织的情歌。三个乐章内部情感也是婉转而多变的。总体来说,肖邦在这部作品之中倾注了浓重的爱意,而这种爱却因不同的表达方式,表现出情感上的细腻多变。

(三)明朗而高贵的旋律

肖邦作品的旋律性,正是肖邦音乐深受大众喜爱,更容易引发情感共鸣的一大基础和特色,也是肖邦音乐经久不衰的重要因素。在这部《f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中,肖邦将音乐旋律挥洒到极致,实现了情感上的完美表达。

大量的花腔旋律加強了歌唱性。钢琴花腔是肖邦作品的一个非常大的特点,有许多文献对其进行了专门性的研究。肖邦本人非常喜爱意大利歌剧,也将这种歌唱元素运用到了钢琴作品的创作中,使得器乐作品能够声乐化。在《f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中 ,花腔的使用也非常广泛且出彩,让旋律能够自如的歌唱出来。大量的旋律装饰,使得肖邦音乐华丽升辉。在整部作品之中,肖邦采用颤音、波音和倚音等,并且不受拘束地将其自由运用,形成丰富的变化。肖邦的装饰音

利用旋律变奏的手法,加强主体旋律的记忆性。在乐曲中,主要运用装饰性变体以及复调式变体来改变旋律,让主体旋律形成变奏。通过这些变奏,使得作品陈述更加丰富。在主体旋律如同粗壮的树干周围,蜿蜒出繁茂的枝叶,逐渐呈现在听众面前,显得壮丽而丰满。

三、钢琴部分的演奏要点

(一)节奏的弹性

浪漫时期作品之中,“rubato”是一个被广泛运用的词汇,来源于意大利语,被翻译为自由速度、弹性节奏等类似的词语,指的是音乐演奏之中的一个速度处理方法,当演奏到某一段落的时候,可以根据需要而灵活的控制其速度的长短。最初是在十七世纪及十八世纪的意大利美声之中采用。当歌手演唱的时候,可以在某些地方进行移位或者伸缩时值,来达到更好的情感表现,并且极具技巧性。而在契约创作及演奏之中,这种节奏上的弹性,则能够更加清晰地表达作者意图,使得乐句具有更多的情绪,不受固定节奏的束缚。

肖邦的创作之中,对于rubato的节拍有很多运用的实例。但是他的创作力,rubato总是要保证总体节奏上的稳定与平衡,所以对于节拍有着较为严格的要求,遵循有借有还的原则。如果上一拍有抢拍的时值,那么之后就会通过其他的方式拖延回来。rubato的演奏也极具难度,如果没有正确演绎,就会显得做作和生硬,切断整体结构上的流畅性。

在《f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中,肖邦有两处地方标记了rubato,这两处均出现在第三乐章之中。

从谱例中可以看出,左右手平行八度之中,肖邦进行了rubato的标记。钢琴如同指挥一样,规范着一个总体的旋律速度,而在此基础之上,进行自由速度的演绎。谱例1中,八分音符前标记rubato,演奏的时候可以在三连音A上进行渐慢,而同音连线A中,通过补齐速度,保证整体的四三拍节奏,便可以遵循前面“有借有还”的原则。而下图之中,延长二分音符,同时在下一小节八分音符三连音中将其补全,就能够达到节奏移位的效果。

(二)触键的技巧性

在《f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中,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花腔旋律的大量运用。这一部分的钢琴演奏,要想达到歌唱性和连贯性,就必须在触键上遵循一定的技巧。觸键是钢琴演奏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高度、速度以及重量,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钢琴最终呈现出来的声音表达效果。在这部协奏曲的演奏中,对于触键有以下几点建议:

尽量进行“贴键”演奏。钢琴作为打击乐器,在早期往往通过抬高手指和手掌来获得明亮和均匀的声音。这种演绎能够获得珍珠般具有颗粒感的声音,但是却也有表达上的局限性。而浪漫派的钢琴作品,注重抒情,很多时候需要一种柔美、连续的表达,去消除这种颗粒性的影响。特别是肖邦的作品之中,这样的段落更是大量可见。所以,大量采用贴键的触键方式,能够更加自如地带动手臂,让手指对键盘形成控制力,从而让旋律自然地滑动出来。

保持力量贯通,灵活地进行力量上的分配。花腔旋律之中,有非常多的经过句,这些语句往往较为华丽和灵动。在演奏最终既要保证准确性,又要在较高的速度之上,让声音具有穿透力,不发飘。所以,要配合背部、肩部、肩膀和手臂的重量,而不仅仅是用手掌弹琴。让力量贯穿到指尖,在触键上凝聚这种力量,形成一种厚积薄发的效果,才能让声音既灵活,又饱满。

水平触键多于垂直触键。水平触键就是指腹触键,由于触键面积较大,受力均匀,且指腹较为宽厚形成缓冲,能够更好的得到柔美、朦胧的声音效果。而指尖触键,则因为手里集中,而更加直接、干净。在肖邦《f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之中,由于整体的情感表达上呈现出一种温柔婉转,因此建议在演奏的时候,多利用水平触键的方式,达到这种缠绵、柔和的感觉,特别要拒绝产生尖锐和突兀的音色。

(三)踏板的丰富性

鲁宾斯坦将踏板比作是钢琴的灵魂。浪漫时期,钢琴踏板的运用区别于古典时期的庄重和严格,浪漫派更加注重个性化的表达,而踏板无疑成为了一个非常良好的工具。不同的踏板使用,会让音色产生不同的变化,让演奏带有极强的个人特征。

在肖邦《f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之中,延音踏板和弱音踏板都有多处运用。延音踏板的主要功能是延长音频的震动,增强两音之间的连贯性,丰富乐句的力度和色彩。其中,浅踏板的方式,即不是用一踩到底,而是根据具体的需要有所深浅的变化。在本协奏曲的华彩段落经过句上,可以进行具体的使用。这样,在不同的音区,华彩句能够有所变化和平衡。

如谱例所示,在第二乐章73小节之中,浅踏板随着音区降低而使用,可以达到音色上的统一,产生出自然的过渡效果。这样一来,声音的呈现就会有一种轻微的模糊感和融合感,不会显得生硬。

弱音踏板则在本协奏曲的第二乐章上有着较多的使用。主要目的就是调节和软化音色,产生一种虚幻和朦胧的感觉,让整个段落更有层次性和对比性。

如谱例所示,在演奏延长音的时候,使用延音踏板,而随后切换至弱音踏板,不采用过渡的形式。这样一来,前后之间就有了一个对比的效果。此处乐队逐渐过渡到钢琴,这句的演绎也为此做了音色对比上的铺垫。

在肖邦的作品之中,对于踏板运用有着很多具体的标记。但是在实际演奏之中,并不仅仅是要依据作者的标记,演奏者本身也可以根据作品之中旋律、情绪、情感的变化来加以理解,再进行演奏。比如踏板使用的时机、力度、长短等,都需要加以自己的变化。但总体原则就是符合作品的整体氛围,适度使用。

(四)注重钢琴与乐队的融合

肖邦是一位以钢琴为主的作曲家,在他的作品之中,钢琴是绝对的主角和主导。相比之下,乐队部分常常只是起到了烘托的作用。正是肖邦的这种创作特点,使得肖邦协奏曲能够让主奏乐器的魅力在协奏曲体裁之中发挥到了极致。

《f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整部作品之中,乐队部分主要是给予和声上的衬托,因此,钢琴的演奏具有极高的自由度。但要更好的表现出作品的整体性,钢琴部分还是需要对乐队认真聆听,达到和谐。如第一乐章展开部分,不同的乐器重复演奏主题,钢琴以十六分音符高速跑动,但并不是主角,而是主题的衬托。所以,演奏者应该控制音量,控制情绪,不要与乐队形成对抗。

在第一乐章与第三乐章等地方,多次出现钢琴与乐队的对话。如谱例所示,对话篇章之中,钢琴的演奏要注意与乐队形成一应一答的呼应,在速度、音色以及情绪上与乐队协调。作为钢琴演奏者,要在演奏之前认真的读懂总谱,弄清楚钢琴在每一个具体段落之中的位置,以及钢琴与乐队在不同表达内容上各自的分工所在,才能够更好的去处理其中力量、速度、和情绪的变化。钢琴虽然在肖邦协奏曲中是浓墨重彩的,但也不能够抱着炫技或者压制的心态来演奏,而是要追求肖邦作品之中深层的浪漫与和谐。

四、结语

没有哪个作曲家能像肖邦这样使钢琴发出如此优美的旋律,他创造了钢琴歌唱的幻觉。运用优雅而精致的装饰,开创了细腻而柔和的踏板效果。作品的色彩性的和声处理得很有独创性,并且对后来的作曲家产生了重要影响。

作为首次涉足协奏曲体裁,《f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的创作无疑是成功的。作曲家的浪漫和自由在作品中得以抒发,而钢琴作为主要乐器在其中展现出了丰富的音色和极强的表现力。对于其演绎,也是对钢琴演奏者极大的思想及技术考验。需要在读懂作品精神和情感的基础之上,通过多练、多演的方式,结合自己的理解,将其正确而个性化地表达出来,真正呈现作品的魅力。

参考文献

[1]胡丽敏.论肖邦的“花腔式”旋律及其演奏——以其《第二钢琴协奏曲》为例[J].黄钟,2012(02).

[2]罗四维.论肖邦《f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创作特征和演奏要领[D].北京:中国音乐学院,2012(04).

[3]张晓敏.肖邦钢琴协奏曲创作特点的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4(06).

[4]张淼.肖邦《f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 》音乐内容赏析[J].音乐创作,2017(04).

猜你喜欢

肖邦钢琴
勤奋学习的小肖邦
肖邦的魔法
肖邦的魔法
纸钢琴
最牛钢琴
钢琴
半夜敲门
漂亮的钢琴
小狗圆舞曲
钢琴上的诙谐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