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音乐美学在音乐表演艺术中的作用
2018-05-14赵博
【摘要】音乐表演是展现音乐文化的一种重要方式。音乐表演以音乐文化所展现的艺术内涵为基础。为此,加强对音乐艺术的研究,分析音乐艺术的内涵及魅力对于发展音乐表演艺术十分关键。本文从音乐美学角度分析音乐的内涵、特点,探索基于美学思想而发展的音乐表演艺术文化。
【关键词】音乐美学;音乐表演艺术;启示
【中图分类号】J601 【文献标识码】A
一、音乐美学与音乐表演艺术的关系
音乐美学就是从审美的角度实现对音乐的深刻剖析。随着音乐多样化的发展,表演在音乐艺术表达中的意义越来越重要。作为音乐美学价值的呈现方式,艺术表演能够为观众提供更加直观的音乐体验,从而进一步丰富音乐的艺术情感。
从音乐美学的角度讲,音乐美学价值与音乐表演艺术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表演艺术为音乐美学研究提供了素材,音乐工作者不仅能够通过理论来分析音乐的艺术性,更能够通过表演者的动作、表情,以及所产生的舞台效果,理解音乐的情感,进而实现对音乐的多角度分析;其二,音乐美学能够在表演艺术的不断升华中得以体现,表演者在诠释音乐作品的时候,可以通过观众的反映不断调整表演方式,从而为音乐的再创作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二、音乐美学对音乐表演艺术的作用
(一)音乐美学在音乐艺术表演审美方面的作用
音乐美学的内容更倾向于理论研究,即通过理论分析为听众预设一定的音乐情境,并在抽象的描述中为听众提供丰富的想象空间,引导其根据自我理解体会音乐的艺术魅力;音乐艺术表演则不同,它更加直观,观众能够在视听的双重体验中进入其创设的情境之中,并随着音乐表演者的情感起伏完成音乐理解。二者之间的差异能够引发观众、听众与音乐作品之间的对话与讨论,进而提升音乐的审美价值。
(二)音乐美学在音乐艺术表演情感抒发方面的作用
音乐是作者主观情感的艺术表达,其创作形式与文学、美术等艺术形式一樣,并不仅仅是体现作者的个人情感,更是从某一角度实现对社会现实的分析。例如,我国著名的交响作品《黄河大合唱》中“保卫黄河”的选段就是对黄河流域抗日英豪的赞美,这种气势磅礴的交响乐表演极具艺术感染力,观众在欣赏中能够从激昂、铿锵的旋律中直观地体会到战争的残酷,以及中华儿女保卫黄河、保卫祖国的决心。
三、音乐美学在音乐艺术表演认知方面的作用
音乐美学对音乐的分析不仅仅停留在声音、旋律、曲调的分析上,还注重对音乐表达形式的研究。在音乐艺术表演中,表演者既可以利用音乐的艺术美感为观众营造一种情感氛围,也可结合时代精神突出音乐表演的价值。此外,在艺术表演中,表演者还可以根据自身对音乐、对时代精神的理解进行主观创作,以拓展对固有表演的认知。
四、在利用音乐美学分析音乐艺术表演中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要正确认识音乐艺术表演的价值。根据音乐美学理论,音乐是音乐表演艺术的对象,表演者的主要任务就是利用多样化的表演手段实现对音乐内涵的诠释与呈现,并向观众传递音乐情感。表演是音乐的实践形式,通过表演,观众可以更加直观地体会音乐的艺术魅力,并在表演者主观创作中理解音乐作品的美学价值。
其次,要深入对音乐原作品的分析与理解。在分析与理解音乐原作品的过程中,表演者一方面要从创作者的个人经历出发,理解其音乐语言,并挖掘其中的个人情感的表达内容;另一方面要从历史的维度对作品的分析。任何音乐作品都是置身于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当时的音乐流派、创作氛围、社会现实等因素造就了不同的音乐风格。因此,通过历史分析,表演者的艺术呈现能够更加符合时代精神。
最后,注重对音乐表演艺术形式的创新。音乐表演艺术在某种程度上是对音乐原作品的一次再创作,在音乐表演中,根据原作内容进行重新构建是表演的基本要求,而根据当今时代的发展背景,以及表演者的个人理解对音乐作品进行二次创作是艺术表达更高层次的需求。所以,从音乐美学的角度看,表演者应该结合自身的音乐素养,以及音乐的社会功能,不断进行创新表演,以赋予音乐作品新的时代内涵。
五、结语
综上所述,音乐美学的研究与发展是推动音乐表演艺术不断进步的重要途径。在当前多元化的音乐创作表演环境下,音乐工作者对于音乐美学发展的研究也逐渐深入。基于此,在实际艺术表演中,我们更应该认识到音乐审美与艺术表演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并与时俱进地创新音乐表演内涵,以丰富音乐情感,让受众获得独具特色的视觉与听觉体验。
参考文献
[1]肖彬.简谈现代音乐美学对音乐表演艺术的启示[J].戏剧之家,2016(17):77.
作者简介:赵博(1980—),男,汉族,河南新乡人,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单簧管演奏与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