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舞蹈中的以“丑”为“美”

2018-05-14王心如

北方音乐 2018年5期

王心如

【摘要】在第四届福建省舞蹈“百合花奖”专业舞蹈大赛中出现了一个诙谐幽默的的作品,取材于闽南特色中高甲戏中的“丑角”人物形象,将闽南地方特色与舞蹈相结合。本文将对舞蹈《公子游》创作中“丑角”的动作形态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舞蹈作品;闽南特色;公子游

【中图分类号】J712 【文献标识码】A

高甲戏又称“戈甲戏”“九甲戏”,是福建省五大地方剧种之一,于2008年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高甲戏孕育于明末清初,吸收了微剧、江西腔和京剧的艺术表演形式,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闽南地方戏曲,始称高甲戏。其旋律简单、形象鲜明、贴近生活、易于理解的高甲戏素材,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追捧。舞蹈《公子游》取材于戏丑代表性高甲丑,根据闽南地方特色高甲戏《公子游》同名创作,将地方特色與舞蹈相结合,表现“公子”出游的故事,舞蹈演员的动作形态将富家公子那种做派展现得淋漓尽致。作品诙谐幽默,舞蹈内容通俗易懂,加上闽南高甲戏特有的动态富有浓郁的趣味性和娱乐性,使观众能够在以丑为美的愉悦中体察到人物的人情百态,体现出高甲戏的独特喜剧风格。

舞蹈开始时舞者出场,头戴棒槌巾,身穿大红褶子,手拿金色扇子,自上而下摇摇晃晃,大摇大摆地走,将富家公子那种“浪荡不羁”表现得淋漓尽致。两位公子互不相让,想要一争高低,在表现两家公子输赢时,编导巧妙地运用了高低对比的手法,将输的那家公子用于蹲下的动作,赢得那家公子则站立摇扇,晃扇表现得意洋洋。在输赢的表现上编导多用于生活动作的舞蹈化来表现两队输赢的情况。这让观众更加清晰地了解到舞蹈所表现的内容。随后方阵队形运用了提线木偶的动作元素,加上夸张多样的面目表情,方阵之后,两家公子哥又要一较高下,在这次的较量中多次输的那一家公子赢得胜利,乐不思蜀。同时,一队公子从侧幕出来,随之出来还有一位“姑娘”,公子很快就被姑娘吸引了过去,这时候“姑娘”实际是为公子的真面目,让公子们人仰马翻似的躺在地上,“姑娘”则得意洋洋,手晃金扇。

在人物造型艺术上,使丑角的装扮不仅有以“丑”取乐的特点,而且更加追求人物的性格化。舞蹈演员头戴棒槌巾,身穿大红褶子,手拿金色扇子,塑造一个富家公子的形象。在妆容上画着八字眉,画着小胡子,涂着白脸蛋,可以说在妆容上是高甲戏中丑角的原型。在舞蹈中出现的男伴女装,不仅活跃了现场的气氛,并且也带给了观众一丝猜想,缓解观众的审美疲劳。

在动作上以高甲戏中的舞蹈形态为主,如横摆动律、“木偶”类动律、伸缩动律等,这些动律充分体现丑角的上身表演形态以及人物的性格特征,在舞蹈中这些动律是相互配合,是为塑造人物形象所服务。横摆动律其特点是随脚重心的移换,膝关节依次做重拍向下的屈伸,胯、腰、肋、头及小臂随重心腿的移换做同向度的左右横摆动律而形成的“横摆”动势。比如,舞者出场时,手拿扇子自上而下摇摇晃晃,动作肢体语言丰富,全身的每个关节都相互配合,抖、晃、耸肩、搔首、摇摆、吹胡瞪眼、无拘无束、精彩夸张,节奏强烈,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一个花花公子的做派;“木偶”类动律中的提线木偶的动作特点是,双臂肘关节呈 90 度或 45 度内旋,小臂自然下垂,单指手或木偶手形,大臂带动小臂自然摆动而形成的一种动作方式,表演时身体呈“前三道弯”体态。在舞蹈的第二段中的方阵队形中群舞则是运用了提线木偶的动作,并且在提线木偶动作中,常伴有丰富的面部表情,如嘬嘴、吹胡瞪眼、晃头等,将人物的性格表现得生动有趣;伸缩动律中的“伸缩”是形成公子丑的典型特征之一。表演时双膝做重拍向下屈伸,双肩做圆肩、提肩,手臂与头、颈部做反向“伸缩”的独特动律。舞蹈中伸缩动律与横摆动律相互配合,将丑角的动作增加了更多的趣味性和滑稽性。笔者理解这些动作不表现具体的人物和情节,只运用肢体语言表达喜怒哀乐的情绪,从而构成高甲丑具有表现人物特定情绪的动作语言。在揭示人物内心情感的同时,召唤观众一起戏乐,给观众以审美快感。

隗芾老师的戏曲美学论文集中曾提到“当他们一旦被艺术家深刻、真实地表现出来,成为渗透了艺术家审美评价的反面典型时,却可以转化为艺术美。”即在丑中见美,形成滑稽美和崇高美相统一的美感形式。整个作品从“丑角”的舞蹈动作与音乐所传达的意思体现出“以丑为乐,以丑为美”的独特意蕴。笔者认为,编导是想要给观众带来一场“以丑为乐”的视觉享受,让生活中的烦恼都抛之一边。正如舞蹈音乐所表达的意思是:“人生就应该像戏丑在舞台上欢乐。”

参考文献

[1]张媛.高甲戏丑角舞蹈形态研究[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4.

[2]陈炎.文明与文化[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6.

[3]隗芾.戏曲美学论文集[C].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 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