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彩调在广西高师声乐教学中的现实意义探析
2018-05-14申婷
【摘要】广西彩调作为广西独有的一门戏曲表演艺术形式,将其带进高校融入教学,对于广西高师民族声乐教学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这也必将对广西高师声乐教学增添光彩,对广西彩调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彩调;广西高校;传承;发展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广西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民族民间音乐舞蹈丰富多彩。彩调最早是从民间歌舞和说唱演变而成的“对子调”。它由一对男女对舞欢歌,男舞花扇,女挥方巾,表现彼此相爱的喜悦心情,演唱内容多为赞美大自然或歌颂爱情,所用曲调都是民歌、山歌和小调。既然它本身就有民歌小调的元素,那么把这种戏曲形式融入到广西高师声乐教学中大胆运用及借鉴,这必对广西高师声乐的教学增添光彩,对广西彩调的传承和发展也是一大利事。
一、广西彩调的现状及发展
彩调原称调子,是广西各族人民喜闻乐见的戏曲剧种之一。它属灯戏系统,源于桂林地区农村歌舞,说唱衍化而成的“对子调”,1955年,参加北京群众音乐舞蹈观摩演出时才统一定名为“彩调剧”。彩调一般取材于一些神话传说、章回小说及一些市井轶闻,常见的有《王三打鸟》《刘三姐》《娘送女》等。
新中国成立以后,广西彩调得到进一步发展,特别是随着电影《刘三姐》的深入人心,广西彩调曾经有过它辉煌的历史。2006年,彩调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随着时间的发展,广西彩调正面临着瓶颈的尴尬困境,没有新的节目资源,人才匮乏,没有地方的支持,都成為阻碍广西彩调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广西彩调与广西高师声乐教学
目前,我国高师声乐教学目标强调提高学生音乐文化素养,强调学科综合,弘扬民族文化,对学生的知识面要求比原来更为广泛,更重视个人能力和综合素质,特别是十九大提到的文化传承刻不容缓。国家教育部在2016年就提出“将大力推进高雅艺术、传统戏曲进校园”的倡导。在这样的趋势下,“戏曲进校园”这一活动在全国如雨后春笋般开展起来。
在广西,广西彩调如同广西戏曲的代表,广西彩调就是广西本土的其中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全国掀起“戏曲进校园”的高潮,通过这种特殊的艺术载体给予学生们唱念欣赏、历史知识、身段体验、表演互动、色彩内涵、服饰文化、历史知识、道德教育的传递与普及。除了给学生们普及以外,让戏曲在高校真正成为一门专业,这才能说真正让戏曲得以传承。广西彩调这个曲种就可以大胆地运用到广西高师声乐教学中,让它充分地融入,这样既给广西高师声乐带来新的滋养,也为广西彩调的人才培养注入新的力量,为广西彩调的传承助力。
三、广西彩调在广西高师声乐教学中的运用
广西彩调的音乐元素来自于民歌小调,它自身也受到湖南花鼓戏的影响,曲调中略带有湖南花鼓戏的味道。湖南花鼓戏《刘海砍樵》《洗菜心》同样继承了民歌小调的精华,在中国民族声乐中有着特殊的地位,这也是很多民族声乐演员经常演唱的曲目,广西歌曲《唱山歌》《山歌好比春江水》都是耳熟能详的经典,它们出自广西彩调剧《刘三姐》,在声乐课本及电视转播上经久不衰,但这些歌曲只是取材于广西彩调的音乐成分,不像《刘海砍樵》可以直接进入到声乐教学当中,那我们是否可以把广西彩调《王三打鸟》放进声乐教材,比如《王三打鸟》中的一个小曲《今天天气好风光》就可以让男生演唱。《刘海砍樵》属于男女对唱,《王三打鸟》中王三哥与毛姑妹的唱段也属于对唱,同样是手拿扇子歌舞形式。作为声乐表演课中的一个教学也是合适的。广西彩调属于戏曲,要将这个戏曲形式带入课堂,也要讲究其自身的特点以便更好地运用到教学当中。戏曲讲究的是它的韵味,广西彩调也有着它独特的味道,首先必须用“桂柳”方言进行说唱,曲调可以根据人物性格、行当、感情及剧情需要来体现特点,在唱腔上讲究结构严谨、音型流畅、行腔平衡、字正腔圆、说唱结合的特点。这些特点与我们高师民族声乐教学来说,有着相同之处。中国民族声乐教学是在继承并发扬了传统演唱精华与特点的基础上,借鉴、吸收西欧美声唱法的歌唱理论和优点而形成的独树一帜,同样讲究的是一个字正腔圆,线条平行流畅。这样的相同,也利于我们融入广西彩调的教学。
在如今戏曲进校园,传统艺术风云涌现的环境下,广西彩调作为当地的一种特色艺术进入高校,作为高师民族声乐教学中的一个辅助力量,对于高师声乐教学来说如虎添翼,对学生的全面素质教育来说也有着特殊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黄韬.浅谈学校引入彩调剧教学的可行性[J].教育,2016(06).
[2]周鹏程.论广西桂林彩调现状及保护与开发策略[J].中国市场,2012(13).
作者简介:申婷,女,湖南邵阳人,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音乐学。
注:广西教育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以强化传承、传播功能为目标的“戏曲表演”课程教学改革研究”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