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休“十分钟”的打造
2018-05-14顾佳
顾佳
【摘要】午休是学生承接繁忙课业的重要缓冲,午休时间的集中性与集体活动性相对于纷繁复杂的课程活动来讲,更有利于学校集中力量进行校园文化的打造。世界名曲是文化中的精粹,鉴赏名曲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促进校园文化的形成。本文通过对午休十分钟与世界名曲鉴赏活动结合的实践探索,分享育人心得。
【关键词】名曲;鉴赏;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一、教师要进行充分的课前准备
(一)世界名曲音源的处理
音乐最主要的是来自听觉,午间的世界名曲鉴赏是以播放音频和解说的方式呈现给学生,音源的清晰与否直接决定了是否能让学生一下子产生浓厚的兴趣,处理好世界名曲的音源,才能真正发挥出音乐的作用。首先选定乐曲,然后去网上寻找音源,下载或录音并剪辑,最后对音质进行加工处理。
(二)教师要认真专研教材
名曲鉴赏之前教师要仔细聆听每首乐曲,对乐曲有个熟悉过程。在熟悉過程中去查阅资料或网上搜索乐曲分析等,然后再进行整合,从而能引导学生对音乐能有更好的认识,感受其艺术魅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艺术鉴赏水平。
二、引导学生成为鉴赏的主体
个体发展是一个连续的、渐进的过程。音乐其本身就具有循序渐进,陶冶人性的功能,所以,在名曲鉴赏活动中需要做到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改变填鸭式的知识教学,让学生成为音乐鉴赏的主体,成为主观能动的人。
本学期我主要鉴赏了中外器乐名曲作品二十首,它们:
中国名曲:以黄河为出发点,展现在抗日战争中无产阶级的革命英雄主义,歌颂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的钢琴协奏曲——《黄河》;以宏伟庄严的歌唱性旋律,生动展现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的图景,表现了中国人民在红旗的指引下,英勇顽强,奋发向上的革命气概,热情讴歌伟大祖国蒸蒸日上的繁荣景象的《红旗颂》;创作于清代,历经改写,以琵琶古朴、典雅的特质,用平稳、舒展的节奏,展示深远意境的《春江花月夜》;描写公元前202年楚汉相争历史故事的,气势雄伟激昂,艺术形象鲜明的大型琵琶曲《十面埋伏》。
外国有古典主义名曲:光明战胜黑暗的壮丽凯歌——《命运交响曲》鉴赏;爱的主题唱响整个宇宙——《第九交响曲》鉴赏。
浪漫主义名曲:反压迫斗争的象征——《威廉退尔》序曲鉴赏;浪漫主义风格的交响曲——《未完成交响曲》鉴赏;欢乐与悲伤的回旋曲——《卡门》序曲鉴赏;铿锵有力的节奏——《拉德斯基进行曲》鉴赏;多瑙河畔的田园诗画——《蓝色的多瑙河》鉴赏;轻盈优雅的艺术回顾——《艺术家的生涯》鉴赏;献给故乡的一曲赞歌——《维也纳森林的故事》鉴赏;置身于富丽堂皇的宫廷中——《皇帝圆舞曲》鉴赏;一幕幕冰上芭蕾舞——《溜冰圆舞曲》鉴赏;抗争无情的命运——《第四交响曲》鉴赏;深沉的悲怆之美——《悲怆交响曲》鉴赏。
民族乐派名曲:排遣思乡念国的情怀——《新大陆交响曲》欣赏;献给灾难深重的祖国——《芬兰颂》鉴赏。
近现代名曲:两种素材的相映成趣——《蓝色的探戈》鉴赏。
在具体的鉴赏过程中指导教师点到为止,在简单介绍作品的时代背景、创作意图、思想内容、结构特点,以及作者的生平后,将剩余时间交给学生,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去领略音乐艺术,体味音乐表达的不同美好情绪。
在鉴赏过程中要求学生做到:“听”。在对一个作品了解之前,“听”是关键的一步学生只有静下心来仔细聆听乐曲,这样才能准确把握音乐作品的“内涵”,真正地听懂音乐。由于中职生本身具有思维意识活跃的特点,所以,“想”的环节对于中职生来说合情合理且至关重要。通过欣赏作品后所产生的联想和想象,学生的思维得到开阔,思维视野得以拓宽,最终实现名曲鉴赏教学的目的,也为良好的校园文化形成打下了思维基础。
三、“赏”后反思
“三月不知肉味”的孔子可以说是最为人所知晓的音乐受益者,也正是有了孔子的赏乐反思,才有了这段佳话。音乐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表情性决定了它与人的情感有着密不可分的心理链接。
名曲鉴赏尤其对学生而言可以给予学生感染和熏陶,表现在审美情趣的提高,待人接物心态的平和或热情,个人艺术气质的提升,智慧的启迪,乃至人生的反思。因此,音乐能对学生心灵起重要的塑造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