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教学中的音乐创造活动的有效开展研究
2018-05-14张惟
【摘要】新课标改革背景下,我国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也因此对初中音乐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音乐教学中学生创作能力的培养是艺术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许多音乐教师会在教学过程中安排一些创造活动,但并非所有创造活动都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这与创造活动开展的目标、方式方法因素有关,只有合理科学的创造活动才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声乐艺术感和个人创作能力。笔者从初中音乐教学本体出发,结合学生特点和现阶段音乐创造活动开展现状,对音乐教学中创造活动展开的相关问题进行反思和探寻。
【关键词】音乐教学;创造活动;初中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識码】A
声乐作为现代艺术的重要形式之一,对声乐艺术人才的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具有较高要求。同表现能力相比,创造能力的培养更具挑战性,也是现阶段我国音乐教学中的难点之一。如何在初中音乐教学中通过创造活动来培养学生整体声乐素养是我们应当深入研究的问题。
一、透析:初中音乐教学中音乐创造活动的重要性
初中阶段的学生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从音乐素养的角度来说,步入该阶段的学生,音乐能力将从儿童期本真流露向具备稳定意识的转化,这一点从童谣和中学阶段校园歌曲的特点中看出。这一阶段学生的音乐审美感和艺术感处于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将对音乐形成较初步的认识,建立自身的音乐审美,而音乐审美是后期培养音乐人才的重要基础。
在初中阶段音乐教学中展开创造活动具有以下三方面意义:
(一)引导学生欣赏音乐艺术
在创造活动中,学生专注于音乐创造和音乐鉴赏,这是学生感受艺术、体验艺术和创造艺术的过程,学生能够从艺术中获取各种情感信息和社会正能量,这对其“三观”的形成具有积极作用。
(二)培养学生的艺术表现力
音乐是以声音为载体的艺术形式,教学中的音乐创造活动能够培养学生感受声音和表达声音的能力,即是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培养学生利用艺术形式正确表达自身的能力,这能够锻炼学生表现自身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人际交往的发展,而人际交往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关键因素之一。
(三)提高学生音乐创造力
教学中音乐创造活动的核心在于“创造”,是利用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创造能力,而音乐艺术又离不开创造,因此学生创造能力的高低将对我国未来艺术水平的高低产生直接影响。
二、聚焦:初中音乐教学中音乐创造活动难以展开的原因
在新课标精神的指引下,我国大部分中学在音乐教学中尝试融入创造活动,但并非所有尝试都取得成功。笔者结合日常教学观察和体验,梳理出以下几点主要原因。
其一,学生基础不足。
新课标改革贯彻执行的时间较短,我国大部分地区依然以传统教育模式和形式展开教学,人文教育、生本教育未完全就位。很多学生在中学以前未接受过与音乐相关的教育,学生音乐基础薄弱,甚至很多学生连基本的音阶都不知道,他们对音乐的鉴赏仅停留在“好听”和“不好听”的阶段,对音乐的理解和音乐背后的情感表达几乎空白。而音乐又是相对复杂的艺术形式,音乐的组成元素有很多,音色、音高、音调、音长等基本元素外还有旋律、节奏、和声、曲式等艺术元素,而音乐创造必不可少的就是听说、辨别、感受、记忆、创造和表现几个环节,而完成前述的创造环节学生的音乐基础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学生缺乏一定的音乐基础,教学中创造活动能够取得的效果也较局限,这是初中音乐教学中创造活动难以展开的第一重阻碍。
其二,学生存在个性差异。
音乐与常规文化学科一样,需要一种“灵性”,而这种“灵性”往往来源于学生的兴趣,但学生是具有个性差异的,不同的学生兴趣也不相同,有些学生喜欢音乐有些则不然,对于不喜欢音乐的学生来说,再美的旋律都难以将其打动。而初中生正处于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学生从懵懂无知的状态向自我意识、社会意识不断成熟的转变,使这种个性差异更加鲜明。而在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教学活动的展开并不会因为学生个性差异而进行过多调整,教师如果在音乐教学中无法处理好学生个性差异的问题,在创造活动中会有很多学生由于参与意识不强而无法融入其中,甚至成为创造活动展开的阻碍。
其三,个体和群体的矛盾。
不同于美术、舞蹈等表现艺术形式,音乐创造与表现需要更多的互动,是创作者和鉴赏者之间的相互交流。同时由于音乐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如河北的梆子、陕西的信天游、鼠来宝等音乐艺术形式,即音乐表现并不局限于哪一种或哪一类形式,在创造活动中既需要发挥学生自主创造的能力又要顾及整体教学秩序,这种矛盾是音乐教学和整体教学之间的冲突。如何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性和积极性的基础上又能够稳定好教学秩序是很多中学音乐教师难以妥善处理的问题,也因此很多音乐创造活动仅仅是形式上的开放与自由创造,这是音乐创造活动的实效降低的重要原因。
三、探寻:如何让创造走进初中音乐课堂
(一)引导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在初中音乐教学中仍然适用,只有当学生对音乐产生兴趣时,教师才能够引导其专注于音乐、参与到音乐创造活动中,这是音乐教学和音乐创造活动展开的基础条件之一。那么,如何引导学生的兴趣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两方面进行。
其一,教师在音乐教学中不应急于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先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使学生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后在鉴赏音乐艺术的过程中自主获取音乐所表达的情感等信息,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一旦学生被音乐的魅力所吸引,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就容易许多。
其二,虽然初中生已具备一定的自我意识和社会意识,但心智不成熟依然是其一大特征,他们很容易被有趣或好玩的东西所吸引,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特定因势利导,如将快板、鼠来宝、梆子等表现性较强、表演形式又极具特色的音乐艺术形式引入初中音乐教学,以此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好感”,进而培养学生对音乐本身的兴趣。
(二)展开创造活动
音乐艺术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与此相应,初中音乐教学中创造活动的形式也应当是多种多样的,不能仅仅局限于单一的创造形式。歌曲演唱是一种音乐形式,乐器表演也是一种音乐形式,甚至鼠来宝、快板、评唱、地方戏曲等都是音乐形式的一种。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展开创造活动,不妨从多形式、多层次、多维度的角度出发,发挥学生在课堂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进行不限题材、不限形式的音乐创造,培养学生音乐创造上的发散性思维。
同时可以采取小组的形式展开活动。将学生划分为3-6人的音乐小组,各小组自主选择主题和形式,让学生利用现有资源进行音乐创造,并进行组间的比拼,评选出单次创造活动中最具创造性和特色的小组。利用组间竞争的方式刺激学生参与音乐创造活动,尽可能调动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使学生在创造活动中感受艺术的魅力,体验艺术带来的乐趣。
(三)优化课堂管理
课堂管理是初中音乐教学中常见的问题,也是很多教师难以妥善处理的问题。允许学生自由结组、自由创造,初中生自己力仍较差,很可能使课堂秩序被破坏,甚至影响到学校整体教学秩序,如果教师过分维持课堂秩序则可能限制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对此,不妨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将音乐课堂划分为小组展开,由小组进行音乐创造活动,单一的学生个体出于小组的集体荣誉会在一定程度上进行自制,将闲聊与走神的精力与时间转移到小组音乐创造活动中,既可以解决课堂秩序问题又能促进教学中音乐创造活动的展开。
同时,教师可以对学生的部分行为采取放任的态度。音乐创造对天分的要求较高,我们必须承认有很多学生天生不具备音乐天赋,这也是学生的个性特点的一种,教师应当充分尊重,不能强求每一个学生都热爱音乐,都进行音乐创造。对于那些缺乏天分而无法参与到音乐创造中的学生,教师可以适当放任其在课堂中的行为,不影响到教学展开和教学秩序即可。也可以将这些学生划归到一个小组,由其作为创造活动的评委对其他小组的音乐创造成果进行评比。由于这些学生缺乏音乐天分,他们对音乐艺术的评价也较为简单,也因此更加公平。正所谓真正的艺术应当是雅俗共赏、妇孺皆赞的。
此外,教师要发挥好其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合理进行教学安排和课堂管理。在教学中要适时适当地调控好学生的活动顺序和状态,做到整体上的收放自如、动静结合,给予每一个学生或小组展示创造活动成果的机会。重视好课堂气氛的维持工作,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创造成果,多采用鼓励的方式引导学生参与创造,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群体意识、协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重视课堂氛围
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能力的基础,要想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为他们提供一个和谐的氛围。要想有一个和谐的课堂环境,首先就是师生关系的建立。在课堂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该合理处理自己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对老师产生好感,在课上才能积极思考,如果师生关系僵化,那么这个学生就会对这门课产生厌恶情绪,更别说进行思考创新了。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该将主体地位还给学生,让学生有发言的权利,而不是自己把持课堂的各种进展,在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发言,并重视学生的想法,对他们表达一定的赞赏态度,让他们对创新性的想法产生优越感,并激发他们下次创新的欲望。
四、结语
新课标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培养不能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更应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与能力。音乐作为初中阶段较为开放的一门科目,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关键作用,但限于素质教育的不成熟,创新教育还需要教师去不断地实践与探索。相信只要老师们用心组织合理科学的创造活动,就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声乐艺术感和个人创作能力,培养出更多的音乐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毅辉.初中音乐创造教学方法探究——以前郭县第一中学为例[J].当代音乐,2016(24):38-40.
[2]董亚丽.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即兴创作——以人教版初中音乐教材为例[J].吉林教育:综合,2017(11):25.
作者簡介:张惟(1981—),女,汉,江苏东台,本科职称,中学一级教师,江苏省东台市梁垛镇中学,研究方向:音乐创造领域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