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胡大师闵惠芬的艺术情怀
2018-05-14虞梦
虞梦
【摘要】闵惠芬是我国著名的二胡演奏家,其艺术成就值得深入研究。本文以人物轶事、艺术情怀、评价三个方面展开,采用文献阅读法,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对其进行论述。
【关键词】闵惠芬;二胡;艺术情怀
【中图分类号】J603 【文献标识码】A
闵惠芬生于1945年12月23日,籍贯江苏宜兴,2014年5月12日因病医治无效在上海逝世。我国著名的二胡演奏家,国家一级演员,二胡艺术的成就之高让人敬佩。曾任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中国艺术团、上海艺术团、上海民族乐团的二胡独奏家。同时也是我国第四届全国人大的代表之一,此后更是连续几届担任全国政协委员。
一、人物轶事
闵惠芬的父亲闵季骞是著名的二胡演奏家,是我国二胡大师刘天华的弟子。因家庭的氛围,闵惠芬自小热爱音乐,8岁的时候跟随父亲学习音乐,并且天资聪颖,在音乐上接受力很强。1956年,当时11岁的闵惠芬由于父亲工作的调动来到文明古都南京,并且在南京市鼓楼区的艺术团担任二胡独奏和管弦乐队的指挥,在音乐学习上得到锻炼。
1958年,年仅13岁的闵惠芬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上海音乐学院附中主修二胡专業,师从著名的二胡演奏家、教育家王乙和陆修棠,专业得到很大的提升,走向更为专业的道路。1963年,可以说是闵惠芬幸运的一年,在这一年的第四届“上海之春”首届二胡大赛的舞台上,闵惠芬用精湛的水平,演奏了《病中吟》,打动了评委和观众,并取得大赛的第一名。
1979年后,闵惠芬先后在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等十余个国家演出。1981年,正处于发展时期的她不幸患癌,不到五年的时间接受了手术和化疗十余次。但她没有放弃,依旧在坚持,为了更早返回她钟爱的舞台。1987年,她受到邀请参加中国艺术节,这是她病后首次登上舞台,演奏了《长城随想》;此后在龙乐音乐周,她又演奏了《洪湖主题随想曲》,广受好评。2005年,由她自己创作的《天弦》在广州演出,深受喜爱。
闵惠芬坚持练习二胡,注重专业,除此之外还学习了京胡和小提琴。后来,因他人赠送,闵惠芬获得二胡巨匠阿炳先生的二胡唱片,但苦于当时没有唱机,无法聆听。在上海电影乐团排练的时候,她发现那里有唱机,于是将唱片拿出来学习。边听边学边练习,唱片里的音乐闵惠芬兰熟记于心,一招一式都精心学习,后来她竟然可以将二胡乐曲演奏的如同唱片里一样,惟妙惟肖,打动人心。
二、艺术情怀
20世纪60年代的时候,闵惠芬提出二胡演奏新的理论方法,即“声腔化”。而她更是在自己一生的二胡艺术生涯中将“声腔化”的概念付诸实践,并在此基础上改编、创作了大量的二胡作品。
闵惠芬的家乡在江苏,也是中国民间乐种江南丝竹的故乡,江南丝竹、苏南吹打、各种民间小曲、小调都让她陶醉。从小接触二胡、琵琶、三弦等民族乐器,在她的记忆中民族音乐的曲调伴随着她的成长。但闵惠芬尤其钟爱二胡,其魅力在于音色接近人声,能很好地将中国人的情感表达出来。闵惠芬的第一把二胡还是父亲的同事留下的,对于如今来说,那把二胡是廉价的,但对于她来说,却是无价的,尽管质量、做工不那么精细、完美,但那把旧二胡见证她的音乐之路,成就了她日后的辉煌。
闵惠芬的艺术生涯大量地汲取了民间音乐的影子,如江南丝竹、戏曲音乐、京剧、越剧等,将其中精髓融入自我的演奏中,不断丰富了二胡演奏艺术的表现力。她的演奏激情洋溢、技巧娴熟,对于乐曲内在的把握恰到好处,直达人心底。闵惠芬的演奏热情而有内涵,夸张而不做作,深受人们喜爱。在演奏中,她能够很好地理解音乐所要表达的深层含义,把握音乐的意境,并将其进行结合,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在舞台上通过节奏、强弱、运弓、呼吸等技巧引领人们融入音乐,发挥想象,仿佛身临其境,出神入化。一生都致力于二胡艺术的发展,花甲之年的她将重心放在培养后备军上,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二胡良材,与此同时,她每年还要举办近二十场的民乐音乐会,为中国二胡事业的发展做出莫大的贡献,推动着二胡艺术的长足进步。
三、评价
闵惠芬对于艺术的追求是专注的,不仅重视基本功的练习,更加注重乐曲内涵的演绎。她的琴声细致入微,扣人心弦,富有极大的感染力。作为第一个将中国传统乐器带进金色大厅的二胡巨匠,让世界聆听中国音乐、了解中国音乐,而她的名字也渐渐成为二胡的代名词,见证着二胡百年的进程;她所培养的一批二胡良材,皆在二胡演奏或教育领域发挥热量,为二胡艺术的发展发光发热,推动着二胡艺术的不断前行。
参考文献
[1]郭树荟.琴音沧海:一种缘分 二重叙事——为二胡演奏艺术家闵惠芬而写[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5(02):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