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考证热现象研究

2018-05-14李翔

好日子(下旬) 2018年3期
关键词:考证建议大学生

李翔

摘 要:随著大学生就业环境的日渐紧张,高校陆续出现了“考证热”现象。调查显示,不在少数的大学生希望通过在校期间多准备一些行业证书,有些是因为兴趣,有些是因为亲朋全的建议,有些是为了提高就业竞争力。然而,部分同学也出现了随波逐流、热衷考证而耽误了专业实践等误区,建议大学生理性选择,冷静对待考证热。

关键词:大学生;考证;原因;建议

在现在的大学校园里,各种考证机构分发的小广告随处可见,且不论是否因为受到这种广告的影响,很多大学生已经一头扎进考证的热潮中。据了解,不论是在学校还是其他高校这种现象都很常见,甚至造成了一定比例的逃课现象。因此有时有人调侃说,现在的大学是考证教育,考证成为了这群被称为“候考群”大学校园生活的主题。同时,每张证书背后所花费的金钱也让人咋舌,在收到的155份问卷结果中,调查显示只有23%目前没有任何考证打算,在调查中所占比例相当低。

一、大学生的考证态度

此次参与调查以二本院校学生为主,一共155名同学参加其中男生占49%女生占50%,男女人数相差不大,参与者学生大多为大二大三的学生大一大四的学生占比例很小。

根据调查显示,大学生考一张证所要投入的时间大多为三个月左右和半年左右,这两种可能占总考证人数比例的90%,所需投入的金钱在1000元内,比重为90%,我们可以看出,每考一张证书所需要投入的时间和金钱的代价也较大。

那这么长的一段时间内,学生如何调节备考与日常上课的关系呢?结果显示,单纯利用下课时间备考的学生只占到30.8%,不少学生开始悄悄借用上课的时间备考,这表明一部分大学生考证之途已经开始有些碰触规则。而另一方面,本次调查中不少大学生,却又并未为自己投入的时间金钱所得回报感到满意。当被问及“是否认为证书能够证明自己的能力”时,满意程度只有13.7%,这表明许多大学生并不认为自己考的所有证书都具备含金量,然而出于日后就业的考虑,许多大学生还是认为证书越多越好。

结合多项数据显示,一部分大学生在为就业做准备的过程中失去了对知识价值的理性判断,仅仅是为了应付日后的求职而考证学习,不是为了提高自身综合素养去学习。这种为了就业而考证的过程中,他们明知道自身能力也许并不会因此而提升,却依旧乐此不疲。

二、选择考证理由与考证原因

有人说,这是一个观念日新月异的时代,也是一个竞争异常激烈的时代,稍微放松些,也许就跟不上变化的步伐。因此,许多人主动放弃休闲时间,参加各种培训,不断提升能力,应对竞争。大学校园里,考证一组的成员越来越多,计算机等级证、英语四六级、会计证、导游资格证、驾驶证……他们可谓是见证就考,目的都是想让自己在以后的就业中增加一些能力砝码。调查结果显示,考证原因占比例最高的四项分别是:为了以后工作需要、与自身专业相关、自身感兴趣,以及根据报考的热度,大多数的大学生根据其中一项原因来来选择证书类型。其中,为了工作所选择的证书占比例最大。由此可见,大多数大学生选择考证还是主要是为了以后工作的需要。因此一些基础必备的证书才成为了大学生中比较热门的证书,但是这样的动机不是某一方面单一因素的影响,它是多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

自大学扩招以来,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与社会所提供的就业岗位,形成了供不应求的现象,用人单位也不得不提高招聘标准,这样无形之中就给大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同时,因为国家对学历和职业资格的要求的,大学生认为,证书是其自身能力的一种体现,尤其是在找工作时,这些证书成为了他们应聘的底牌。就学校而言,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设置了些资深专业必考的资格证书,如师范类专业设置的教师资格证普通话证。也不乏一些大学生是出于个人兴趣报考证书的,他们为了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培养多方面的兴趣来选择证书,实现自我的价值。相比较而言,这类大学生的需求往往是多样化的。还有一些跟随考证热潮而选择考证的学生基本上并没有考证的欲望,但因为身边的朋友同学都在考,或父母朋友的劝说才选择了考证,对于大学生来说,这样的考证意义并不大。

三、正确对待考证与选择考证

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辅导员朱晓哲老师认为:同学们考证这是件好事,是有上进心的体现,可是也要看同学们的实际情况,像计算机省二级这样的考试难度是比 较大的,理科类学生要通过可能相对容易一些。而对于文科类学生,本身没有理科的底子,要想考出二级得下大工夫,下苦功夫,否则是考不过的。我认为考证还是量力而行,切不可盲目跟风。

牛建绥主任认为:考证还是有必要的。一方面考证的过程可以让同学们接触到考证相关的知识,使自己的视野更加开阔,有利于今后的发展。另一方面,考证对于在校的大学生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它不需要像专业课那样花费一学期、甚至更多的时间,一般只需进行短期的培训,课后及时消化知识,加上做好考前准备,同学 们基本上都可以拿到自己心仪的证书。

所以,单就证书而言,的确可以证明一个人拥有某项能力。但是不应该是一个人有能力的唯一证明或重要证明。

(一)明确自己的考证目的

“为什么要考这个证?”“考证书有什么作用?”等一系列问题都要弄清楚,不能毫无目的的去考证,这样只是浪费时间和金钱。大学生考证是求上进的表现,但学习时间有限、甄别能力有限。大学生应理性看待考证,立足本专业,对自己要有明确的定位和职业规划,在学有余力和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再去参加资格认证和考试,千万不要“为考证而考证”。

(二)正确的处理考证与专业的关系

考证可以理解,但不能影响专业课学习。无论是学生、家长、教师,还是社会,切莫将眼睛只盯在资格证书上,倘若因考证忽视个人能力和专业知识,真所谓“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很多同学为了考证牺牲上课时间去参加一些培训机构,这是一种折本逐末的行为。我认为这与大学生入学时期的盲目迷茫,有关不少大学生考证都是因为受到学长学姐的建议,因为大学生活比较自由时间自主分配性强一些,大学生会选择考证来打发时间,貌似充实了生活,实则是得不偿失的,因为考证很多大学生错过了,真正的专业实践的机会再者一直证书又有含金量能有多高呢?如果你只是为了得到这张证书,对其涉及的一些知识并没有掌握那这样的证书也是没有太多意义的,它并不能证明自己的能力,所以要考就要选择真正有含金量的证书,避免盲目跟风不然就拣了芝麻丢了西瓜浪费了大学宝贵的时间。

(三)大学生考证要紧密结合社会需要的人才技能

大学生既需要注重知识的学习,也要注重能力的培养,将考证与实践相结合将自己打造成社会需要的符合型人才,根据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理性看待资格证的作用。对就业有帮助自己又感兴趣的证,可以去考,但切忌盲目,资格证并非多多益善。大学生应积极参加校园内外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打磨自己的性格、磨炼自己的意志,根据用人单位的要求来完善自我。

同时学校也要加强对大学生就业方面的指导,使他们意识到证书并不是就业最有效的手段,与其浪费时间和金钱在一些不必要的证书上,不如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大学里的考证现象有着一定的合理性和必然性,但是我们不能忽略其弊端,这需要学校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调解,使大学生们能够科学的参考避免盲目跟风的现象出现。

猜你喜欢

考证建议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关于不做“低头族”的建议
高职院校技能竞赛保障体系
芜湖《商务日报》档案之发现及初步研究
基于考证与实操并举的会计专业改革与实践研究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三代人的建议
F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