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肖邦《f小调第四叙事曲》

2018-05-14梁青

北方音乐 2018年1期
关键词:音乐表现肖邦

【摘要】肖邦是波兰作曲家、钢琴家,被人们称为“钢琴诗人”。肖邦的叙事曲讲究叙事性、抒情性和戏剧性相结合。《f小调叙事曲》(op52) 是肖邦的第四首叙事曲,是被公认的四首叙事曲中最成熟的作品。本文从肖邦创作背景、演奏的技术技巧分析肖邦第四叙事曲,由此更好的帮助演奏者了解肖邦对浪漫主义时期钢琴艺术发展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肖邦;叙事曲;音乐表现

【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识码】A

一、肖邦的生平

1810年3月1日,弗雷德里克·弗朗西斯克·肖邦 诞生在离华沙六十公里的热拉佐瓦-沃拉村。其父为法国人,母亲为地道的波兰人,自幼深受波兰民间音乐的熏陶,6 岁开始学习钢琴,7 岁登台演出。12~19 岁在华沙国家音乐高等学校学习作曲和音乐理论。15 岁开始发表作品,19 岁起,以作曲家和钢琴家的身份在欧洲巡演。

1829年,波兰民族运动达到高潮,此时,肖邦从音乐学院毕业,在此事的影响下,他的爱国思想也逐步成熟。1830年底欧洲革命浪潮波及波兰,肖邦不得不离开波兰,前往巴黎。1837年肖邦与乔治·桑交往,1838-1839年间两人住在一个岛上,肖邦的身体出现了异常 ,1849年10月病逝于巴黎,享年39 岁。

二、肖邦的“叙事曲”

叙事曲”一词来源于希腊语ballada。肖邦作为波兰人,他选择用自己的法语ballade来命名创作了伟大的四首叙事曲。肖邦一生共创作了四首叙事题材的钢琴曲,分别为23号、38号。47号、52号。

肖邦的《第四叙事曲》(op52)创作于1842年。在此曲中有两个主要主题,第一个主题占据主要地位,并进行了四次变奏,曲目的总框架是奏鸣曲式结构,但用变奏对主题进行发展,在多次变奏中加了其他的成分,因此这首曲目又具有回旋曲式原则。

三、浅析肖邦《f小调叙事曲》音乐表现

肖邦的第四叙事曲情感丰富,流动线条很多,演绎时需将这种情感表达在作品上: 引子部分(1-7)行板的速度,八度音程把听者带入了作品,三个声部分工明确,八度的音程为主旋律进行,弹奏是以触摸琴键的方式弹奏,以达到柔和的叙事开始。左手织体部分由分解和弦构成,低音最为重要。弹奏时踏板不需太多。

呈示部(8-22)显示出圆舞曲的风格,在旋律出来时,声音要mezza voce (声音减半),一直在轮回的主旋律给听者一种余音绕梁的感觉,主旋律的音乐流动要做到恰当,收缩有度;伴奏织体贴键进行。在本部中要注意音乐的连贯性。

插部旋律以柱式和弦进行,低声部是分解和弦八度进行,两个部分一同进行,音乐层层深入,右手的旋律给人一种远方的感觉,遥远缥缈,这个部分需注意速度的稳定。

主题变奏二(58-71)是全曲第一个小高潮,这个部分有一定的技术难点,最主要是声部的增多,更要凸显出主旋律的线条走向。

整个部分分为两个中心,第一个中心部分(100-107)右手的流动,达到流动线条的制高点,弹奏时要给人一种小小的高潮,然后又落下来的归属感。

第二个中心(108-125)需要运用好踏板,音乐越发的激动,要将这种感觉弹奏出来。在121小节是三个声部的进行,要注意声部的突出。

再现部(135-151)以卡农的形式进行,要注意旋律的层次,手指紧贴键面弹奏,使音乐特别的柔和而不会那么的粗硬,进而也要带动手腕的进行;左手织要做到连貫性。

第二部分(195-210)级进上行的分解和弦与柱式和弦的进行一气呵成,在弹奏过程中注意踏板的运用,不能过多,使得音乐浑浊、和弦的不清晰。

第三部分(211-227)技术难点的凸显,更要注意单音和双音混合起来的难度也加强,弹奏时也需要注意音的准确和清晰。

尾声(228-239)的一气呵成,使整个片段速度加快,琶音的波澜起伏,直到最后的四个果断的和弦,给人以一种激动的情绪,弹奏时情绪的波动,以及踏板的延续,演绎一个声势浩大的结尾。

肖邦这位伟大的钢琴家将他的情怀表达在自己的曲目中,笔者所感受到作曲家内心的狂热却无法完全释放却只能寄托于作曲。《f小调第四叙事曲》(op.52)这首作品无论从技术还是情感,都值得让笔者去细细研究,通过对这首曲目的浅析,揭示出肖邦浪漫风格创造了独一无二的肖邦,也创造了无法超越的肖邦。

参考文献

[1]钱仁康.肖邦叙事曲解读[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6.

作者简介:梁青(1995—),女,汉族,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广西艺术学院音乐学院,17级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键盘乐器演奏。

猜你喜欢

音乐表现肖邦
勤奋学习的小肖邦
肖邦的魔法
肖邦的魔法
技巧和音乐表现的平衡
技巧和音乐表现的平衡
技巧和音乐表现的平衡
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第十一首的音乐分析与演奏研究
论二胡弦式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小狗圆舞曲
一夜肖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