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器以载道,心物相融

2018-05-14谢菊萍施建球

江苏陶瓷 2018年5期
关键词:器形紫砂壶紫砂

谢菊萍 施建球

初期涉足紫砂的人一般多是从传统壶入手,至少两三年的基本功训练,再三五年传统壶的临摹,直到有一天,能够把各种造型的规则、制作的技巧都烂熟于心,把紫砂的泥性、火候把握得恰到好处,并能让紫砂泥在自己的手中按照自己的意愿变成心中的那把紫砂壶,那么算是完成了制壶历程的第一个阶段。紫砂艺人未来的创作成就很大程度上与其对基本功掌握的扎实程度有着莫大的关系。

人常说壶如其人,看一个人的作品,就仿佛能看到做壶的人,的确是深有同感。许多作品都是一个人从艺过程的记录以及生活状态和心境的写照。作品“幸福一家”(见图1),是以传统“景舟石瓢壶”造型为基础,从艺之初,对传统壶充满了敬畏,在器形的把握上不敢有絲毫的造次,壶身凸起或凹下的三个印记算是加入了自己的一点创作元素,隐喻一家三口,同时又对应于日月星辰,表达了一种对家的祝福,同时也似乎可以让人们看到作者从零开始的壶艺学习过程中家庭所给予的支持和爱。早期作品往往摆脱不了稚嫩和青涩,却非常值得珍惜。

紫砂是一门造型艺术,造型规则和要求之严苛在其它的工艺艺术品中鲜有比肩,用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来形容也一点不为过。同时其造型变化又有很大的灵活性,这是既矛盾又统一的两个方面。一般初涉紫砂的人就像一张白纸,对于紫砂壶器形的设计想法往往会很多,可以说“天马行空,无拘无束”,但想法真正能够得以实施并最终能够设计出一件成熟的紫砂作品却是凤毛麟角,原因在于缺少对紫砂工艺和艺术特点的理解和对紫砂语言的深刻领会。而老艺人对传统器形的敬畏和膜拜可谓根深蒂固,要挣脱传统器形的束缚实属不易,这往往又成了紫砂作品创新的障碍。所以,紫砂作品的创新是当代紫砂艺人十分艰巨的任务。

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为紫砂作品的创作提供了最好的题材和创作灵感,赋予了紫砂作品丰富的文化内涵。作品“如意”(见图2)就是把“如意”这一传统文化元素运用于紫砂创作的例子,如意又称握君、执友、谈柄,由古代的笏和搔杖演变而来。以灵芝造型为主的如意更被赋予了吉祥驱邪的涵义,成为权力和财富的象征,也因其特有的雅致,成为崇尚古风的文人墨客的文房玩赏物件。世事变迁,现今如意已经退出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而成为古玩之属,但精致温润的如意承载着他们所拥有的历史遗迹蕴含着的吉祥美好寓意,依然那么令人怡情悦目。

如意用于紫砂作品的例子早已有之,但一般是限于如意装饰纹样,而图2中作品将一柄如意贯穿壶把、壶钮和壶嘴,并在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地加入了现代设计元素,是作者在紫砂壶造型创作方面的一次尝试,在造型的把握上,既立足于传统,又试图突破紫砂壶传统造型的羁绊。

造型能力和制壶技艺的提高总是在不知不觉中,对于紫砂的理解也会随着时间的堆积逐步得到提升。紫砂器造型设计中包含了实用性和艺术性,一般需要两者兼顾,缺一不可。但在创作中要根据作品表达的意境和作者自身的风格特点有所侧重。比如,传统紫砂壶,每个器型都非常重视作品的实用功能,壶出水的快慢、持把的顺不顺手等实用性元素成为衡量作品优劣最主要的标准,而在现代紫砂壶的创作中,创作思路要更为开阔,大多数是两者兼顾,也有一些作品更侧重于艺术表达,这使现代紫砂不同于传统紫砂,也是紫砂这门传统艺术的延伸和发展。

紫砂泥是大自然给予我们的恩宠和馈赠,需要我们凭借自己的人生经历、学识修养和自然和谐一致的意志驱使,运用独特的紫砂语汇传达自己对人生的感悟,真正是智慧与经验的积累,集个性和情趣于一身。那些星光熠熠的紫砂同道和艺人,工手和制作方法的着力点形形色色各不相同,但是那种圆中有方、方中喻圆的人生哲理仿佛和紫砂语言中的讲究是一个道理,这里要圆融些,那里要锐利些,要有对比、有统一、有矛盾、有和谐等等,那是高低之间、方圆之中蕴含着智慧的交流和对话。

美国作家格拉德威尔曾写道:“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一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深以为是。无论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有多少尊重、致敬和延续创新的渴求,落实到实际就是日复一日,数以万记日子的思考、实践和锤炼,成为大师不是我们的目标,我们的目标是器以载道、心物相融。

猜你喜欢

器形紫砂壶紫砂
养护紫砂壶,坚持最重要
乐在紫砂壶
浅谈宜兴紫砂艺术创作
泡壶
浅论北宋汝窑瓷器的风格特征与审美价值
购买紫砂壶4忌
《读壶记》
紫砂壶估值的再发现
紫砂雕塑的艺术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