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钢琴音乐风格特征演进历程研究
2018-05-14董福迎
摘 要:形成了这一时期中国钢琴音乐的鲜明风格特征。钢琴音乐发展历程,中国钢琴音乐风格特征演进历程研究。
关键词:钢琴音乐发展历程;风格特征
一、萌芽起步期的钢琴音乐及其风格特征(1910-1929)
受整个“五四”新文化运动大环境的影响,我国新音乐运动也蓬勃地开展起来。最早尝试写作中国钢琴曲的是赵元任先生,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在新文化领域卓有建树的语言学家和音乐家。钢琴音乐发展历程。1915年在美国的《科学杂志》第一期上发表了钢琴曲《和平进行曲》,这是中国第一首钢琴曲,在该刊第四期上他又发表了即兴小品《偶成》,1919年又创作了钢琴曲《小朋友进行曲》。1921年《音乐杂志》第一期发表了李荣寿的钢琴曲《锯大缸》。当时这类钢琴曲构思简单、结构短小,专业技巧相当于儿童钢琴初级教材程度,而且都是能在钢琴和风琴上弹奏的小品,这些钢琴小曲的发表标志着中国钢琴音乐的正式诞生。
二、艺术创作雏形期的钢琴音乐及其风格特征(1929-1949)
这个时期大致经历了近20年的时间,这20年又可分为前后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30年代初期至30年代后期,第二阶段是30年代末期至40年代末期。
第一阶段(1929-1937)。
这个时期在中国左翼“加强与世界无产阶级文艺运动的联系,以及大的热情引进介绍苏联的文艺理论与成就”的思潮影响下,“五四”时期的启蒙主义艺术观逐渐沉寂,随之而来的是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的艺术观与“救亡”的时代声音相互结合而形成的一股强大艺术潮流。1934年11月,由美籍俄裔作曲家、钢琴家齐尔品个人出资倡办的中国音乐史上首次“征求中国风格钢琴曲”的创作评奖活动,这次比赛对于当时尚处于起步状态的中国钢琴音乐创作和后来的钢琴音乐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第二阶段(1937-1949)。
这一阶段是战争、救亡与艺术发生更为密切关系的一个时期。战争时期特殊的政治文化氛围、思维方式与审美观念等因素,相应地使艺术家的创作心理、创作方式、题材、风格等,都打上了战争的鲜明烙印。三、四十年代的中国钢琴音乐尽管创作手法各异,但在创作上却体现出一种共有的特征:在旋律写作方面,大多以中国传统音乐常用的音阶调式、旋法为基础,而又不拘于原有的民族曲调。在乐曲结构手法方面,他们在总结西方乐曲的曲式结构基础上,采用我国民族音乐中的“加花变奏”、“合头”、“变尾”等手法,来实现“变化再现”的目的,在和声写作方面,他们继承发扬了20年代一些作曲家对和声民族化探索的成果,运用一些细微、精致的和声处理来避免大小调功能结构与民族音调之间风格的矛盾,形成了独特的既具欧洲古典和声典雅又透发出中国民族色彩的和声风格。
三、艺术创作繁荣期的钢琴音乐及其风格特征(1949-1966)
新中国成立以后,音乐教育在中国得到了发展,钢琴音乐创作也有了根植的土壤。在“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艺术方针的指导下,用西洋乐器表现中华民族的风格与特点成了广大作曲家和钢琴家探索的方向。
这一时期我国作曲家在钢琴音乐创作中,题材广泛而风格多样,内容丰富新颖,大都引用现成的民间曲调,配以简易的织体、多变的节奏型,用对位法、对比式和模仿式复调二声部写作手法改编而成,赋予传统民歌以新的艺术生命力。标题性是这一时期中国钢琴音乐的另一大特点,除了部分以曲体或调名来命名的作品外,有的兼用无标题音乐与标题音乐两种命名法相结合的方式为作品题名,但大多数作品使用了中国传统器乐标题性作为曲名。这种区分于欧洲具有某种定向画面性的标题,而表现人的心理与情感方面且富于抽象性和预示性的中国音乐标题,形成了这一时期中国钢琴音乐的鲜明风格特征。
四、艺术创作转折期的钢琴音乐及其风格特征(1966-1976)
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在中国的历史上被称为“文化大革命”时期。在“极左”思潮主導的特殊阶段,形成了一个极端的“一元化”文艺思潮,当代中国音乐也伴随着进入了一个迷失而癫狂的时期。随着“文革”的不断深入,“样板戏”占据了这一时期的主要舞台,而“样板戏”的历史性成就在于它的音乐。论文检测,钢琴音乐发展历程。
五、艺术创作多元化时期的钢琴音乐及其风格特征(1976至今)
1976年随着“四人帮”的粉碎,中国结束了历时10年的文化大革命。伴随“拨乱反正”及其后的“改革开放”等一系列政治经济乃至文化艺术上运动的开始,中国当代社会进入了解放思想的新时期。全新的思想观念、多元的文化观念和观念的急速转化等使这一时期的音乐观念由文革期间的“一元化”开始向“多元化”方向发展。进入80年代后,这种创作态势尤显突出,中国钢琴音乐真正进入了多元化的艺术创作时期。中国钢琴音乐整个发展经过了近百年的历程,期间经历了萌芽起步期、艺术创作雏形期、艺术创作繁荣期、艺术创作转折期与艺术创作多元化时期。各个历史时期,作曲家们有意识地在西方音乐遗产同本民族的音乐文化传统相结合方面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探索与实践,他们从中国民族性的音韵中提炼出精华,从传统中演化出中国音乐的新语言,创作出一大批具有浓郁中国民族风格和超越传统音乐范畴的优秀中国钢琴作品。
结语
纵观这些音乐作品的风格特征,尽管各个时期的钢琴作品体现了时代性与作曲家不同的个性,然而它们之间却又具有明显的共性与连续性。钢琴音乐发展历程。这种具有连续性的共同特性就是—在钢琴作品中注重表现中国民族文化的意境和内涵,讲究“神、韵、意”的表达;在广泛继承吸收我国传统的民族曲调的同时,积极运用西方的现代作曲技法,并充分利用钢琴本身所具有的多声优势,把中国民族器乐不能展示的音响发挥出来,以民族的审美心理使钢琴这一西方乐器更好地表现中华文化的神韵。
参考文献
[1]孙继南、周柱铨,《中国音乐通史简编》,山东教育出版社,1993。
[2]卞萌,《中国钢琴文化形成与发展》,北京华乐出版社,1996。
[3]汪毓和,《中国近现代音乐家评传》,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
[4]《中国音乐辞典》,人民音乐出版社,1984。
作者简介:
董福迎(1992-),男,聊城大学音乐学院17级研究生,专业为音乐,研究方向声乐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