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知识产权保护的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
2018-05-14韩可卫严亚洲
韩可卫 严亚洲
摘 要:当前,知识产权保护对于城市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愈发显著,科技创新能力代表着一个城市的核心竞争力,激励企业和个人创新都离不开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武汉市作为国家中心城市,中部经济重镇,要想在信息技术革命的今天实现跨越式发展,就必须依赖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本文通过数据收集与对比对武汉市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做出问题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得出武汉市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武汉市;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
当前,武汉城市发展跃上新台阶,经济总量突破“万亿”大关,城市功能和品质大幅提升,区域辐射力、影响力和带动力显著增强,2049战略和国家中心城市等宏伟蓝图让武汉的未来更加美好。但总体来看,创新尚未成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支撑经济发展的动能还需提高,产业创新体系还需完善,企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的创新能力有待提升,而要解决这些问题都离不开知识产权保护的体系建设,只有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创新经济才有了现实土壤。
本文主要通过考察武汉市知识产权保护行政机构概况、人才结构、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等3项指标来分析当前武汉市知识产权保护现状,并与GDP过万亿的其他6个城市做对比,找出武汉市在知识产权保护领域存在的差距及问题,为政府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建言献策。
1 武汉市知识产权保护行政机构概况
在城市知识产权保护的体系中,政府居于领导核心地位,不仅负责制定与知识产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产业政策,更要作为行政主体去负责日常管理工作,所以一个城市的知识产权发展水平多与当地主管行政机构的良性运营相联系,一个机构设置相对合理,具有高效率的行政机关在很大程度上能有助于整体行业发展水平的提升,所以对一个城市知识产权保护状况的研究离不开对其主管行政机构的考察。
通过研究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重庆、武汉、青岛等全国GDP过万亿的7个城市的知识产权行政管理机构的设置情况,笔者发现其行政管理机构的设置类型主要分为以下四种:独立型(城市设有独立的知识产权局)、合并型(知识产权局与科技局合并运行)、下设型(知识产权局隶属于科技局)以及在此基础上成立的国家综合改革试点型,如表1-1所示。
据表1-1可得,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知识产权保护状况较好、创新能力较强的城市大多是独立型,拥有独立的知识产权局,专职负责知识产权相关工作,并且上海、深圳、青岛还入选了知识产权综合改革试点单位,确立了建设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服务部门的改革方向,摒弃了以前多部门分别管理知识产权的模式,这说明独立型的知识产权局架构能够有效提升知识产权行政效率、政府服务水平和激发产业创新能力,武汉市未来的知识产权局架构应该向著独立型迈进,把科技局同知识产权局之间做一个明确的权职划分,重点突出知识产权保护在鼓励创新中的最大作用。
2 武汉市知识产权高级人才分布现状
任何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人才,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的提高也必须以人才建设为基础,知识产权领域的人才队伍建设是抢占创新高地的关键,下表反映了全国GDP过万亿的7个城市的知识产权高级人才分布现状及数量排名。
据表1-2可得,知识产权高级人才主要分为以下5种类型:知识产权专家库人才、知识产权专家咨询委员会人才、知识产权领军人才、知识产权百名高层次人才、知识产权实务人才。可以看出武汉市的前4种人才分别为20、1、10、13名,分别位列对标城市的第3、4、4、4名,名列前茅,且与除北京以外的其他城市在绝对数量上差距较小,而在知识产权实务人才数量上面,武汉市只有18名实务人才,远低于北京、上海、重庆、广州等城市,排名也屈居第5,这说明武汉市当前知识产权高级人才结构不合理,实务人才太少,而且绝大多数人才集中于政府机关、高校、科研院所等单位,专注于企业经营的实务性人才稀缺,这很可能是武汉市当前推进企业层面技术创新的一大隐患。
3 武汉市高校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现状
知识产权作为一门专业性非常强的学科,需要涉猎大量的经济学及法学知识,而这只可能通过高校培养来完成,所以通过考查一所城市的高校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体系,就能大致得出行业未来的人才潜力和发展前景。下表3-1反映了武汉市高校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现状。
据表3-1可知,武汉市开设知识产权本科专业的高校有3所,开设研究生专业的有2所,近6年获得的知识产权国家社科、自科基金课题数共13项,近6年高校发表的有关知识产权的c刊论文共730篇,分别位列对标城市第3、3、3、2名,名列前茅,且基金课题数、c刊论文数2项指标上绝对数量优势明显,这得益于武汉拥有众多的高等院校以及较强的教育实力,说明了武汉市在高校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上是走在全国前列的,但是联想上文所述的武汉市知识产权实务人才稀缺的现状,我们不禁要反思,通过高校培养的众多知识产权专业性人才为什么没有沉淀到企业中去,人才资源优势为什么没有惠及企业,在人才资源的对接上武汉市高校以及企业并没有做到协调一致,互利共赢。
4 武汉市知识产权发展存在的问题
4.1暂未进行知识产权综合服务管理改革,缺乏独立的知识产权局架构
据上文可知,北京、上海、深圳等国内知识产权保护情况较好、创新能力比较强的城市大多是独立型的知识产权局架构,并且他们还率先进行了建立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服务部门的改革,其目的就是要在知识产权局的基础上打造一个全新的高效率、综合性的便民化机构,既能有助于服务型政府的建设,摒弃以往多部门分别管理的复杂模式,又能成为城市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配套举措,为创新型城市的建立做出贡献,当前武汉市还是知识产权局与科技局合并运行的状态,一套班子两项事务,不符合改革的要求,在权职划分上也并不明显,没有突出知识产权保护在鼓励创新中的重要性。
4.2知识产权人才结构不合理,实务性人才稀缺
如前文所述,武汉市知识产权实务性人才只有18名,远低于其它4类人才,也与北京、上海、重庆、广州等城市差距巨大,这表明了武汉市知识产权高级人才结构不合理,现有的实务性人才不足的问题,专注于企业知识产权事务经营的人才太少,不利于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企业层面创新,也不利于武汉市创新型城市的建设。
4.3高校人才培养层次结构与社会需求不相符
武汉市分别有3、2所学校开设了知识产权本科、硕博士专业,并没有一所学校完整的开设有从本科到硕博士的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体系,这就导致学生的知识结构很容易出现断层,培养的学生很难完整的学习整个知识产权方面的知识,导致难以难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而且高校在知识产权的教学中,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没有注重企业实务性知识的教授,与企业日常经营的关联性不强,同样也导致培养的学生难以满足社会需求,造成人才培养层次结构与社会需求不相符的问题。
4.4企业与高校没有形成良性互动,合力培养体制有待确立
武汉市高校众多,人才资源丰富,但校企合作不畅,企业没有与高校建立联合培养机制,造成人才供给与需求的结构失衡,一方面企业无法招收到所需人才,另一方面高校毕业生也找不到对口工作,这也是武汉知识产权实务性人才缺乏的源生因素。
5 促進武汉市知识产权发展的建议
5.1尽快推行知识产权综合服务管理改革,构建独立的知识产权局
响应国家改革趋势,进行知识产权综合服务管理改革,在已有的知识产权局的基础上打造一个全新的高效率、综合性的便民化机构,集中工商、法院、科技等行政部门手中的相关知识产权立法、执法权,成立一个行动迅速,效率奇高的政务服务部门,专职研究和处理知识产权的立法、执法工作,切实提高武汉市知识产权保护水平。
5.2大力培养知识产权实务性人才,人才培养与引进并重
有针对性的培养知识产权实务性人才,企业以及相关政府部门要加强对员工或公务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切实提高其职业素养,此外要建立与企业经营相关的长效学习机制,注重知识的时效性和更替性。高校也要强化对知识产权教学的现实案例分析,加强学生专业知识的针对性,为实务性人才的培养打下基础。另外,也要注重对实务性人才资源的引进工作,对拟引进的人才,可以在工资待遇、户籍政策、子女入学、税收优惠等领域给予适当照顾,提升武汉市的城市竞争力。
5.3推动高校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体制改革
建立从本科到博士的一整套人才培养体制,在日常教学中要加强教材更新与知识补充,吸收知识产权界最新的理论知识与案例研究,周期性邀请知识产权领域专家来校授课,让学生们接受最新知识,站在理论前沿,此外还要建立对学生的专业考核评价机制,合理制定打分政策对学生加以引导和鞭策,将有助于专业性、实操性人才的培养。
5.4合力建设校企联合培养机制,打造人才双向交流平台
企业和高校可以共同拿出一部分资金联合成立培养计划,建立长久合作备忘录,在高校、科研院所开设专业的知识产权研究院,校方提供教师,教材等学习资源,企业提供科研资金,奖助学金等激励政策,鼓励学生报考或者继续在知识产权领域深造,经培养的毕业生可以优先进入指定企业实习就业,合作企业也拥有人才选拔的先发优势,校企双方互利共赢,协力构建知识产权人才双向交流平台。
基金项目;N0:CX2017186,武汉工程大学研究生教育创新基金项目。
参考文献
[1]张费微,肖玉英,罗思荣.知识产权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J],2010,29(02).
[2]符琪.应用型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以校企融合培养为范式.中外教育研究,2011[J],(05).
[3]谢惠加.基于产学研结合的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华南理工大学知识产权专业为例.科技管理研究[J],2012,(11).
作者简介
韩可卫(1965-),男,湖北人,武汉工程大学教授,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硕士,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国际贸易学,国际企业管理。严亚洲,(1992-)男,湖北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