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深化民族音乐教学
2018-05-14吴永东
吴永东
【摘要】民族音乐是一种以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为基础,运用好当地的文化以及历史特点,在此技基础上创作的具有民族文化及精神的音乐。作为音乐教学中的重要组成之一,民族音乐教育具有独特的优势,所以,教师要做好教学研究工作,落实新课改中的要求。提出了“了解多民族文化,弘扬民族音乐”的教学理念。因此,有必要在高中音乐教学中加强对民族音乐的指导,实现民族音乐教育的目标,激发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帮助学生树立起自信心,从而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关键词】民族音乐;高中教学;深化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一、高中民族音乐教学的现实意义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經济全球化浪潮席卷了越来越多的国家。提高中国的国际竞争力,在政治、文化、经济三个方面都不容忽视。文化是国家的软实力,对我国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音乐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既有应试教育、传统教育的冲击,也有学生自身环境的影响。为了使学生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一些学校和教师减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时间,导致学生对民族音乐的认识不足,难以建立积极的文化观念。对于高中生来说,他们与社会、网络等之间的联系十分紧密,使得学生很容易受到外界文化的影响,从而出现了对民族音乐产生误解的现象。高中民族音乐教学是让学生扭转错误观念,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成为适应社会文化需求的、具有相当审美水平的、自尊自信的人才。
二、改善传统的民族音乐教学的策略
(一)提高学生对多元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高中音乐课本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在教学内容上安排了大量的民族音乐教学内容,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需要深入挖掘和优化这些教学内容,扩大学生的视野,引导学生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和认识,以促进学生人文情感的改善。开展多元文化民族音乐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民族音乐表现形式的理解,进一步推进课程教学目标。例如,教师在进行《醇厚的中原风》教学时,教材教学内容涉及了《沂蒙山小调》《王大娘钉缸》《孟姜女哭长城》等山东、河南、河北民歌的教学内容,这些耳熟能详的作品都是人们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口耳相传,进而获得广泛认知度的民歌。而中原民族音乐文化中还有河南豫剧等优秀的地方剧种受到民众的广泛欢迎,其中《花木兰》也是民众耳熟能详的优秀作品,很多人都能够哼唱几句,作为地方剧种以及一个曲目能够得到全国范围的广泛认知,常香玉为河南豫剧的推广发挥了重要作用,教师便可以将常香玉进行全国范围演出,为人民解放军购买飞机支援抗美援朝的背景故事向学生进行讲授,使学生在理解地方音乐文化的同时,还能够对其文化内涵有全面的了解,对学生的价值观形成进行引导,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
(二)结合流行音乐,激发学习兴趣
由于传统因素的影响,民族音乐可能与学生生活的环境没有很好的联系。流行音乐是很多学生喜欢的一种音乐形式。当然,这两个不是孤立的。我们可以借鉴流行音乐中的民族音乐元素,激发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例如,我们可以选择一些中国风格的流行歌曲进行民族音乐教学。周杰伦的《青花瓷》不管是在曲调上还是在歌词上都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在他的《菊花台》这首歌曲的结尾处就出现了葫芦丝音乐,这就是民族音乐中所独有的特色。除此之外还有陶喆的《苏三说》,其中融合了一些京剧的元素,我们可以在讲解民族音乐京剧曲调的时候以这首歌为例子,这样不但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可以让他们对民族音乐有着更深刻的理解。
(三)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培养好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在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下,信息技术也逐渐引起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对于高中民族音乐教学来说,就要坚持做好改革与创新工作,激发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发挥出学生主体性的同时,运用好先进的技术手段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借助多媒体技术的参与,为学生展示出丰富的音乐形象,同时也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通过对比可以看出,多媒体教学模式有着一定的优越性,通过视频的播放,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好音乐的特点,同时加深对音乐知识的理解,从而使抽象的知识能够具体化,这样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出学生的学习欲望。如学生在学习《十送红军》这一歌曲时,教师可在教学前给学生播放相关的视频,然后借助图片等为学生展示出创作背景。通过实践可以看出,在这何种教学方法下,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可提升学生的思想认识,不断提升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三、结论
高中是一个人接受知识的黄金阶段,因此,在高中音乐教学过程中,要加强民族音乐教学。本文主要论述了高中音乐教学中实施民族音乐教学的途径。虽然高校民族音乐教学中仍存在诸多问题,但我们必须要积极寻求合理的解决方法。
参考文献
[1]陈娟.民族音乐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实施与探究[J].北方音乐,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