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采茶戏音乐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的应用

2018-05-14贾菁晶

北方音乐 2018年5期
关键词:采茶戏音乐教育高校

【摘要】对于地方音乐及民族音乐而言,可以被归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首批文化项目中则包含了采茶戏。在我国南方客家地区,采茶戏备受欢迎。虽然获得了百姓的喜爱,但是在发展中遭遇了障碍。若想弘扬采茶戏,则应当找到一个创新发展的采茶戏之路,在高校音乐教育中发展采茶戏音乐。本文通过分析采茶戏与高校音乐教育方面的联系,提出采茶戏音乐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的具体应用,仅供高校音乐教育工作者参考。

【关键词】采茶戏;音乐;高校;音乐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身为传统的茶叶种植及生产国之一,我国茶文化较为久远,在长期发展中,不仅物质文化充分,还与诸多传统艺术方式紧密相连,构成了深渊、丰富的非物质文化,不断发展并传承我国的传统文化。对于与茶相关的非物质文化而言,以茶事作为活动题材,与地方音乐、戏剧相融合,透过客家茶文化内涵和特殊的曲牌及唱腔,成为我国传统文化中富有地方色彩、文化传统价值以及审美感的艺术形式,并且对目前高校音乐教学的拓展、对音乐教学民族审美情趣的提升极具价值。

一、采茶戏与高校音乐教育的内在关联

(一)可以丰富高校声乐戏曲教学内容

采茶戏音乐较为丰富,距今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是通过客家民歌发展而来的,具有较强的可塑性,浓郁的乡土气息,成为活跃于南方客家地区的民间小戏,是曲牌连缀体。赣东南地区的采茶戏体现出江南地区的小戏,具有鲜明的风格;身为采茶戏内的主要声腔——茶腔,旋律舒缓唯美,节奏鲜明,具有浓郁的田园山野韵味;身为采茶戏的主要声腔——灯腔,高亢醇厚,犹如积极向上的山区百姓的精神状态,旋律跌宕起伏,浓烈粗犷,加之唢呐、锣鼓的搭配,具有较为浓厚的戏曲韵味,让人振奋精神、拥有炽热的氛围;路腔拓宽了采茶戏的表演形式,具有幽默、轻松、活泼的特点,适宜在路上行走时进行传唱的曲牌。杂调并非采茶戏音乐中的主腔,甜美文弱、玲珑剔透,可是偶然出现,穿插应用,饱含特有的艺术氛围,以具有点缀的效果。所以,对于高校音乐教学来讲,采茶戏可以令高校声乐戏曲教学内容更加丰富。[1]

(二)更符合地方音乐发展

采茶戏由当地民间灯彩与采茶歌舞所构成,属于客家地区原生态剧种,历史极为悠久。长期以来,采茶剧由于客家人的不断努力,通过自己的方言及舞蹈,展现出客家人的故事。新中国建立后,采茶戏获得了迅猛的发展,通过整理转变了诸多剧目,并且还为剧种添加了全新元素。所以,采茶戏和高校音乐教育相结合,可以更加丰富高校音乐史的课程内容,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成为学生想要极力探寻的知识层面。

(三)丰富校园文化

艺术的审美含量更加集中、充分,高校校园文化的校园环境较为独立,学术理论较为深厚丰富,具有鲜明的多样性,成为良好的历史沉淀,是高校校园文化的主要资源。艺术教育是高校的美育,美育的设备成为校园文化的创建,艺术教育具备特有的情操,深入意识、开发智能、平衡内心。将采茶戏渗透到高校音乐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打好采茶戏技艺的基础,打开学生的艺术视野,并且加快传统音乐的良好发展,提升学生对传统音乐的赏析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技艺与知识,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高校藝术团应当强化校园文化建设,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打造富有特色与个性化的校园音乐氛围,从而达到高校音乐教学的目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采茶戏音乐在高校教育中的措施

(一)对学生提出的建议

高校可透过专题讲座等方式让学生更加了解采茶戏音乐。讲座可以从整体上传授赣南采茶戏,展现出赣南的魅力所在。推动学习氛围,让学生学习到更多关于采茶戏音乐方面的知识;组织讲座,聘请专业院团的演员为学生进行讲解示范;通过现场观摩,积极推广校园文化建设,学习茶文化的内涵,学习历史,让学生获得提升;为学生提供采茶戏音乐歌舞剧的观摩机会,让学生更加清楚采茶戏的表演特征。

需要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分析本土音乐文化,积极参加音乐社团活动,加强本土音乐文化的重视度,为发展传统采茶戏音乐添砖加瓦。学生群体应当打开眼界,提升自主学习与探寻知识的能力,将学习深入到课余生活中,展现出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而非仅通过高校对学生进行教育。学生需担负起传承和保护本土音乐文化的重担,可以分析本土音乐文化,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当前,大学生应当积极学习多元文化,不断更新知识。高校透过组织音乐社团宣传采茶戏音乐,并非只有音乐专业的学生可以参与,而是面对所有在校生,音乐社团中拥有不同音乐方式,变成高校校园文化中最贴近学生的传播体系。高校生应当创建良好的音乐理念,提高文化修养,学习新鲜资讯,观看演出,积极参与本土音乐活动,以此加强传统茶文化的采茶戏音乐文化,加强知识的了解与学习。[2]

(二)针对教师层面的意见

高校音乐教师通过创新传统音乐文化,不断提高、完善、改进自身的教学能力,转变教学观念,建立知识结构。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明灯,组织并执行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高校音乐教师应当科学地分析传统音乐教育,积极投身到研究传统音乐教材、课程设定、教学方法当中,积极探究学校教育,将目光放在本土音乐文化形态及传承中。高校教师需撰写符合当地高校的传统音乐教材,音乐教材对高校传统音乐教育的执行极为关键,能够有效提升教学质量,转变教育途径,创新教学方法,将教材变成完成教学的主要工具,结合社会及高校校园文化给予创新,教育内容需确保传统音乐文化的灵魂。为完善学生人格,提升学生综合能力,让学生能够勇于表现自己,拓展并发展学生的潜能,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感受音乐的快乐,不断指引学生参加本土民间歌谣,跳传统舞蹈,演奏民间乐器。教师应运用传统音乐丰富的文化特色,透过音乐活动给予展现,尽量指引学生将学生内在表现出来,打开思路,激发学生对此项课程的热情,通过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能够在课堂积极表现。运用现代高科技方式,通过聘请民间艺人传承传统音乐文化。[3]

(三)对高校的建议

加强高校传统音乐资源库的建设。可以通过与当地文化部门合作,查询资料,深入分析,收集资料并找出相关需要配合的部门。高校应强化建设并培养传统音乐文化师资团队,建立一个专业素质较高的传统民间音乐教育活动团队,并积极组建团队教师进行学习。高校有关部门应当重视传统音乐教学,将其编入大学音乐课程体系中,让学生处在文化角度掌握音乐文化的内涵,尽量多设置一些音乐文化方面的课程,将特色融入其中,在高校音乐课程中需展现出传统音乐文化的主导力量。在传统课程中,具有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爱国情怀的方面,对相关音乐课程也不够重视,令学生的认知程度束缚于技术能力中。为此,应从整体上提升音乐教育的文化,集中课程设定。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当前,应当不断完善系统化文化元素,将实际的精神理念渗透至所有高校音乐教学体系中,建立课堂教学结构,展现实际价值,不但能够完善理念,还能促进整个高校音乐教学体系的转变。将采茶戏艺术与高校音乐教学相结合,通过教学活动特色与价值的展现,透过激发学生对采茶戏音乐的热情,不断创新高校音乐教学。

参考文献

[1]张春娟.地方戏曲如何走进校园以秦腔为例[J].当代戏剧,2013(01):36-38.

[2]曹东.弘扬传统文化,探究推动戏曲艺术走进校园的意义、方法和途径——以苏州大学为例[J].戏剧之家,2014 (11):79-80.

[3]董晓梅.粤、赣两地采茶戏唱腔音乐研究——以粤东北和赣南为例[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14(02):5-7.

作者简介:贾菁晶(1982—),女,山西介休,助教,文学学士,研究方向:音乐教育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采茶戏音乐教育高校
吉安采茶戏的产业化研究
新时期抚州采茶戏的发展研究
南昌采茶戏与萍乡采茶戏之比较研究
我爱家乡的采茶戏
论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音乐美学基本原理对音乐教育的几点启示
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育的价值与功能探讨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