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
2018-05-14陈小燕
陈小燕
【摘要】兴趣是音乐学习的基本动力和终身喜爱音乐的必要前提。本文主要以《孤独的牧羊人》一课为例,探索如何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式,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掌握音乐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从而养成欣赏音乐的良好习惯,为终身喜爱音乐奠定基础。
【关键词】激发;音乐;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目前,虽然提倡素质教育,但音乐课的排课还是相对较少,怎样有效利用课堂有限的45分钟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是摆在广大音乐教育者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下面笔者将重点通过自身所执教的公开课《孤独的牧羊人》一课,探讨如何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式,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一、如何利用课堂时间激发学生音乐学习兴趣
《孤独的牧羊人》是美国音乐剧与电影《音乐之声》中的插曲,是女教师玛利亚带着孩子们表演木偶戏时唱的歌。此歌具有瑞士约德尔山歌特有的风格,歌曲节奏密集、衬词多,幽默而风趣。这节课主要是围绕“兴趣”“探究”“合作”,带着学生在演唱表现、感受欣赏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美的熏陶。通过教学过程的合理安排以及师生的共同参与,逐步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知识与技能。
(一)导入激趣,调动学生求知欲望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的方法有很多,猜谜语、讲故事、谈话、设置情景、肢体表演、媒体播放等都是吸引学生们的好方法。律动导入在音乐课堂中能够起到特殊的作用, 良好的肢体律动教学,不仅能使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产生良好的互动,还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达到预定的教学效果。公开课所教授的对象是一群陌生的学生,他们在公开课这样的环境下,多少显得有些紧张拘谨,针对这种情况,我采用的是律动导入。課的一开始,我先让学生们站成一圈,随着《孤独的牧羊人》歌曲响起,在我一声“同学们,愉快的音乐课开始了,让我们随着一段欢快的旋律踏上今天的音乐之旅!”后,随即带领学生们跟随音乐律动,在情境中带领学生走近音乐、亲近音乐,在律动中充分感受歌曲的情绪,体验音乐的魅力。之前还紧张的气氛瞬间灰飞烟灭,从而为下面的学唱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记得有一年,我非常有幸地参加了通州区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活动,我们来到了苏州市工业园区的新城花园小学,观摩了何薇老师的一节精彩的歌唱教学课《Hom On The Range》,这节课让我印象很深的也是何老师一开始的课堂导入,她没有老套式地拿出枯燥乏味的发声练习曲,而是带着学生用“嘿”“啰”等词结合耳熟能详的有趣的《欢乐颂》旋律进行练声训练,并根据学生练声情况不断地提出一些形象的科学的发声要求,以致达到最佳唱歌状态。
(二)合作激趣,提高学生学唱能力
随着新课程的运行和深入,教师要调整自己的角色,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由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授者和学生的管理者,转变成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帮助者;由简单的“教书匠”转变为实践的研究者;由教学活动的主角,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配合者。在音乐教唱过程中,要以亲和的态度,加强师生合作,培养彼此间亲密情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学唱能力。《孤独的牧羊人》这一课我先是让学生聆听范唱,引导学生发现歌曲中有趣的衬词“来咿噢都”,就是运用约德尔唱法演唱的典型乐句,接着带学生练唱这两句,引出约德尔唱法真假声迅速交替的特点。学唱第一部分时,不难发现之前练唱的旋律正好是歌曲第一部分中每一乐句的后半句,而且前半句的旋律是一模一样的,所以我先和学生合作,通过富有趣味的歌唱接龙的形式练唱,我唱前半句,学生接后半句的衬词,巩固了之前的练唱,又为后面的新歌教学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这样学唱的难度就大大减少,然后再通过聆听、默唱、带词演唱等环节的设置,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了全曲。同样,苏州市工业园区新城花园小学的何薇老师这节课在新歌教唱的过程中,她也是通过多遍聆听让学生学会歌曲,之后还加入自己改编的简单的合唱声部,先和学生合作体验二声部合唱,再带着学生一起尝试演唱第二声部,整个课堂活泼而富有生趣。
经典的音乐艺术感染力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在学生活动这块,《孤独的牧羊人》这一课没有拘于形式,没有为了动而动,而是通过了解原作品,体验作品的经典美,引导学生对歌曲进行二度开发。我先是让学生聆听歌曲中的尾声部分,感受玛利亚老师和孩子们的合作演唱,并尝试改编,为歌曲加上尾声,接着再带着学生进行初步接龙练唱,在合作的同时充分关注学生的声音,强调轻声演唱,能感受到集体的和老师的演唱,注重意境的设置,师生在充满诗情画意的氛围中合作完成此环节,让学生学会合作探究,初步体验合作的魅力。接下来就是师生完整演绎,在最开始我给歌曲加上一个引子,不仅增加了气氛,还提高了学生接唱的兴趣和欲望。在尾声结束的时候,全体师生整齐划一的一声“嘿”,更是把情绪推向了最高点,为合作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师生这样一唱一和,不仅加深了亲密度,还在设置情境中很好地增加了学生对美的深层次的思考,更加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与团队合作的探究能力,同时对感受歌曲、表现歌曲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三)拓展激趣,丰富学生音乐视野
音乐学习的重要领域除了歌唱,感受与欣赏也是极其重要的。《孤独的牧羊人》这一课的拓展部分紧扣主题,围绕约德尔唱法、欧亚唱法、美声唱法这三种欧洲最具代表性的歌唱方法进行探究学习。如《中国好声音》是这几年在学生中比较热门的综艺类节目,所以,先欣赏台湾歌手庾澄庆改编的歌曲《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当结尾流行歌手们运用约德尔唱法时,轻松且热烈的场面立刻引起了在场学生们的共鸣,并加深了他们对此唱法的印象和记忆。再通过几个相关视频让学生了解除约德尔唱法之外的另外两种欧洲最具代表性的歌唱方法(欧亚唱法和美声唱法),欣赏具有代表性的作品《鸟儿在歌唱》、意大利民歌《我的太阳》,并通过《山楂树》《瑞士山歌》《踏上旅程》《黄昏放牛》四首音乐作品的听辨来检测学生对三种唱法的掌握情况,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借此拓宽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进一步加强学生对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
二、结语
《孤独的牧羊人》一课自始自终围绕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通过各种有效的教学途径和方式,最终得以圆满结束,学生们在下课后大多还意犹未尽,该课获得了专家们的一致好评。
就教育现状而言,音乐教育由于没有升学考试的外力推动,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就成为了学生学习音乐的主要动力甚至是唯一动力,学生没有音乐学习兴趣,音乐课程就有可能成为虚设;就音乐教学而言,没有兴趣做基础,包括传授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内的音乐教学的基础任务就难以完成;就终身教育而言,音乐兴趣是学生在音乐方面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莎士比亚说过:“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音乐教学必须紧扣“以趣激学”这个抓手,根据学生的爱好特点,在教学中融入学生感兴趣的元素,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同时重视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生活的联系,以歌唱、演奏、游戏、律动、欣赏、表演、歌舞、情景、表演、创作、练习等形式,激发学生参与音乐学习的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把原本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真正让音乐课活起来,让他们感受到音乐课的无穷魅力。
参考文献
[1]吴晓丹.以趣激学,让音乐课活起来[J].新课程(中学),2014(07):15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