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内高班音乐课咸水歌谣教学初探
2018-05-14杨建婷
杨建婷
【摘要】通过师资队伍和资源库建设、学生音乐素养分析、咸水歌谣排练演出等方式,探索江门本土音乐咸水歌谣进入新疆内高班课堂的有效教学方式,实现了异地音乐的传播与文化交融的目标。
【关键词】内高班;音乐教学;咸水歌谣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一、背景介绍
内高班全称为新疆内地高中班,新疆的民族学生通过考试录取到内地优秀高中就读,其目的是使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在内地接受更好的高中教育,将来为祖国服务。新疆班学生远离家乡亲人赴内地发达省市普通高中就读,由于民族传统、语言文化、生活习惯、地域经济等的差异,尤其是特殊的就读形式、教育政策和管理形式,使他们成为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
二、具体做法
(一)成立咸水歌谣师资团队,选配教学人员
一是聘请江门市咸水民歌手为我们的导师,定期进入学生课堂,开展咸水歌谣教学活动;二是选配教学人员,以更好地在我们的音乐课堂中进行本土音乐文化的学习和传承。我们在音乐科组推荐吴桂英和王予老师及新疆部老师为教学人员,由导师面对面传授和组织他们去到咸水歌谣流传地新会小鸟天堂进行采风学习,进一步让他们了解咸水歌谣的历史,提高演唱技巧,确保能在课堂上对新疆内高班学生进行咸水歌谣的教学。
通过结合当地民间艺术传承,构建出我校教师和民间歌手协同的新型师资团队,通过一学期的运作,我校这支团队结构合理,人员相对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为我们传承本土音乐文化,为每一个新疆内高班的学生学会一首江门本土音乐咸水歌谣,向新疆生传播、传承本地音乐文化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二)建立咸水歌谣资源库,开发咸水歌谣校本教材
为了更好地开展咸水歌谣的教学活动,我们建立了咸水歌谣资源库,并编写了咸水歌谣校本教材,其教材内容包括理解咸水歌谣的历史成因、音乐结构、实地采风和典型代表歌曲。通过这四个部分的材料收集,我们编写出《江门市培英高级中学咸水歌谣校本教材》,学校音乐科组设立了“江门市咸水歌谣在新疆内高班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研究”课题。
在教材的编写过程中,我们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的素材,本土音乐来源于生活,但并不是所有的本土音乐都适合做教学的素材,我们实地采风,对典型代表歌曲进行收集,选择学生熟悉并能产生情感共鸣的作品,如咸水歌谣历史成因是疍家人自娱自乐的一种原始歌谣,在新会有着三百多年的历史,在水乡农村和水上居民日常生活、劳作,特别是在谈婚论嫁、丧葬等过程中,触景生情、随编随唱,以歌谣的形式描绘不同的情感。在咸水歌谣代表歌曲上收集当地知名民歌手梁华照、李凤莲等创作的的咸水歌谣《人·鸟·树》,这首歌谣在首届珠江三角咸水歌谣歌会上获最佳组织奖、表演奖和优秀歌手奖三项殊荣。
(三)调查新疆生的音乐基本素养和学情,制定教学方案
为了更好地在新疆内高班开展本土音乐咸水歌谣的传授及传承,我们对新疆学生的语言情况和学习咸水歌谣的兴趣做了详细调查,通过了解掌握他们学习咸水歌谣受地域、文化等影响情况,制定了适合新疆生音乐课堂的咸水歌谣教学方案,调动学生学习咸水歌谣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是做好新疆生语言关的调查,结果显示新疆生的语言很丰富,学习语言的能力也很强,他们来到广东,通过一段时间的生活,對粤语还是比较难以接受,但我们的咸水歌谣的方言又和粤语有所区别,他们的发音和新疆生的本土方言有一定的共性,通过模仿和练习是可以达到我们的要求,并通过实践掌握一到两首歌曲;二是通过组织他们到新会小鸟天堂进行实地考察,调动他们学习咸水歌谣的兴趣,在考察过程中,学生和我们的民歌手互动起来,对咸水歌谣产生了一定兴趣,同学们纷纷表示要学会一首咸水歌谣,带回他们的家乡进行传唱;三是制定教学计划,在音乐科组两位老师的努力下,我们制定了《咸水歌谣校本教材》详细的教学方案,通过课堂学习咸水歌谣的历史成因,并组织观看新会咸水歌谣的各种民间活动。
(四)教学和排演咸水歌谣相关节目
新疆生来自于歌舞之乡,具备与生俱来的音乐天赋,所以,我们要发挥他们的特长,结合咸水歌谣的特点进行教学,实现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的融合,我们尝试把学生从课堂带到课外,通过编排咸水歌谣《人·鸟·树》参加学校书香文化节,获得全校师生的好评。通过本次活动,加强音乐课堂内外结合,帮助新疆生学习、编排咸水歌谣节目,增加新疆生对咸水歌谣文化的认同感,提高了学生对本地传统文化的认识,进而明确咸水歌谣的文化价值,引发他们学习咸水歌谣的意愿,为实现异地音乐的传播与文化的交融起到促进作用。
(五)评估咸水歌谣融入课堂效果
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我们对咸水歌谣融入课堂进行评估,制定评价标准,检查咸水歌谣的教学过程和结果是否符合预想效果。我们组织欣赏本土咸水歌谣的歌会,分享本土音乐欣赏的感受,定期组织例会进行交流讨论,鼓励他们从不同民族音乐反思自己的实践能力,提升自己的水平。同时,如何让学生感受到本地音乐的方言性是音乐独具魅力的关键所在,也是音乐课堂教学中的难点。我们通过课堂歌友会的形式检验学生是否掌握了咸水歌谣的演唱技巧,让他们感受本地方言音乐旋律,理解本土方言音乐中的韵味。再者,通过小组排练咸水歌谣曲目进行表演评估,并组织他们参加新疆特有的重大节日的庆祝演出,通过这个活动把我们本土音乐融入到他们的传统节日活动中,在活动中向新疆生传播、传承本地音乐文化,同时促进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进一步加深新疆学生的对本地文化的认同感。
三、成效
从微观上,对于新疆内高生在内地学习,我们中学音乐教育为本土音乐文化的交融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我们将把新疆各族人民创造出绚丽多彩、独具特色的音乐文化纳入到中学音乐课堂当中,把让每一个新疆内高班的孩子学会一首江门本土音乐咸水歌谣。新疆学生努尔麦麦提说:“到来内地优秀高中就读,目的是在内地接受更好的高中教育,没想到我还学会本地特色的音乐文化,第一次尝试唱不同语言的歌曲,从开始的觉得难以接受及怪异,到后来通过感受方言与音乐之间的关系,慢慢接受并喜欢咸水歌谣方言歌唱为歌曲带来魅力,我会回去我的家乡继续传唱下去,让他们知道我学习的地方还有这样的一种歌谣在这片土地上流传。”另外,音乐教师是传播本土音乐文化的中间力量,是提高本土音乐教学质量的关键。通过本次教学活动,使我们的教师团队收获很大,成长很快。由于本土音乐文化与当地的语言、风俗、人情的密切相关,我们的音乐教师首先熟悉本民族音乐文化的背景和发展方向,具备相关文化的知识储备,并通过学习学说当地的方言,在传承当地的本土文化过程中得心应手。
从宏观上,第一,通过咸水歌谣融入新疆内高班音乐课堂的探索和实践研究为内高班的音乐科教学和两地特色文化融合提供理论依据;第二,一定程度上对江门咸水歌谣的收集整理、传播传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第三,丰富了内地高中新疆班学生的音乐课堂,增强了他们对当地文化的认同感,有利于促进粤疆两地文化交融,从而进一步增强民族认同感,为新疆建设培养政治合格、可靠的各民族人才和国家维稳工作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曹淼.音乐教育中本土音乐文化的传承[J].音乐论坛, 2015(20):138.
[2]崔学荣.本土音乐文化进中小学课堂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2009(s1):66-68.
[3]霍尚奎.民间本土音乐文化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的融合和传承[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研究,201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