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民乐室内乐教学探讨
2018-05-14孙媛媛
孙媛媛
【摘要】民族器乐教学是高校音乐教育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传承和发扬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一个有效平台。高校在民乐室内乐教学实践当中,始终采用单一的教学模式,仅仅是指导学生进行独奏,已经难以适应如今对于民乐多样化演奏的需求,从而影响到学生综合实践技能的发展。为了有效改变这一现状,高校民乐室内乐教师要从根本上革新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实现理论和实践教学的整合,发展学生的综合音乐素质。
【关键词】高校;民乐室内乐;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一、指导学生学习传统音乐理论,奠定准确表达内涵基础
高校民乐室内乐是展现中国传统音乐艺术以及文化的重要形式,但是当前高校在民乐室内乐教学实践当中,往往把侧重点放在引导学生独立演奏方面,缺乏对传统理论知识和传统音乐作品的重视,导致学生在实际演奏当中无法表达出深刻的作品内涵。所以说这是高校在民乐室内乐理论教学方面的一大弊端,也是教师改革教学策略的一个重要突破口。教师要想让学生得心应手地演绎传统音乐作品和现代作品,就必须要引导学生加强对音乐理论知识的学习,鼓励学生运用理论来指导自身的演奏实践,提高学生的综合演奏水平。传统音乐理论课程是当前教学当中的一个空白点,传统音乐理论特别是其中的音乐史理论十分细致全面地對传统合奏曲目的特征、风格、韵味、结构、演绎特征等进行了深入分析和阐述,这些都是学生在演奏传统曲目当中不可缺少的理论支持。高校音乐教师要树立清醒的理论教学认识,提高对传统音乐理论知识教学的重视,在学生进行演奏之前先带领学生认真分析音乐作品的内容和内涵,确保学生在实际演奏当中可以演绎出作品的意境以及文化内涵,凸显出传统音乐的特色与感染力。
二、加强学生总谱阅读方法学习,训练学生多声思维能力
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高校民乐室内乐教师主要把侧重点放在线性旋律、吱声复调式织体等方面,用来展现出中国传统音乐的魅力。但是在西方音乐融入之后,出现了很多现代化的音乐作品,这些音乐作品主要追求的是新奇和独特要求进行复杂的节奏变化,这对演奏人员的多声思维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是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学生始终停留在分谱排练的阶段,只能够发现自己的声部,在演绎作品当中无法把握节奏变化的规律,从而影响到学生的实际演奏效果。针对这一情况,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加强对总谱的了解,鼓励学生全方位的把握,鼓励学生全方位的把握方法运用以及节奏的变化特征和规律,提高学生总谱阅读的质量,让学生的多声思维得到有效地培养和锻炼。在具体实践当中,教师要注重为学生留出一定的时间引导学生整理总谱,可以通过抄写、电脑打谱等方式熟悉演奏作品当中的各个声部,奠定学生阅读总谱的坚实基础;另外一种方法就是在指导学生整理总谱的基础之上学会总谱阅读,这样当学生掌握了总谱之后,就可以对作品当中各个部分的关系把握得更加恰当,更加轻松地驾驭重奏、齐奏、多乐器演奏当中的音准以及节奏等。
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实践能力,锻炼学生实践创作技能
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是高校民乐室内乐教学的重点内容,因为学生在掌握了多样化的理论和实践技巧后已经具备了较为综合的实践演奏能力,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可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自主编配和自主排练当中,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创作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对此,教师要注重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提高学生的学习层次,升华学生的学习能力。第一,通过创新乐器组合来补充教学内容,提高学生音乐学习的自主性和灵活性。在传统的民乐演奏当中,乐器一般是固定下来的,很少会涉及到西方音乐元素。而在现代音乐的多样性特征引领之下,乐器组合变得自由而新颖,这样自由的器乐组合以及灵活演奏,能够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演奏能力进行充分锻炼,让学生树立创新思维,提高整体演奏水平;第二,加强对学生编创能力的训练,鼓励学生在继承传统音乐文化的同时,兼容并蓄,加强创新,创作出更加独特新颖的音乐作品。编创能力是对学生能力要求的一个升华,同时也是现代音乐教育对学生提出的一个必然要求,有助于学生展现个性,也能够让传统音乐教学实现突破。
目前教育改革在不断深化,高校的民乐室内乐教学同样需要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步伐,推动课程教学的创新改革,让学生的综合演奏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有效培养。教师要对民乐室内乐教学目标和要求进行深入剖析,根据学生的学习特征来改革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学习传统音乐理论,加强学生总谱阅读方法学习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实践能力,让学生在理论和实践的整合学习当中,传承民乐精髓,提升音乐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王磊.中国民族室内乐的教学与探索[J].乐器,2014 (05):82-83.
[2]张锴.求变与创新——浅谈海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开设室内乐专业的作用与优势[J].科技风,2015(04):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