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民族声乐技术在桂剧《拾玉镯》唱段中的运用
2018-05-14罗静
罗静
【摘要】桂剧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四大剧种之一,2006年5月,桂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因为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对快节奏的歌曲需求量大;老艺人的相继离世,桂剧经典片段濒临失传;桂剧在年轻一代学习生活中的普及面较窄等原因,今天的桂剧已不再有过去的辉煌,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作为高校的一名声乐教师,如何将民族声乐的技术技巧与桂剧唱腔融合,让桂剧的风采传承下去,便是我们应该努力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民族声乐;桂剧;拾玉镯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一、桂剧及桂剧唱腔简介
广西世代居住着壮、瑶、苗、水、侗等12个少数民族,这里有丰富的音乐素材和人文特点,扎根于广西桂林民间土壤的桂剧吸收了多民族的风土人情和人文特点,逐渐形成了秀美灵动、细腻婉约、柔中带刚、刚柔并济的音乐特色。桂剧扮相优美,唱腔清丽,剧目众多,表演高超,深得人民群众的喜爱。
桂剧的角色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生行稳重大方、气宇轩昂;旦行或可爱活泼,或清秀可人,或大气庄重,或世代芳华;净行雄浑威武,刚强爽利;丑行滑稽却不鄙俗,诙谐但不油滑。除此以外,还有一种角色称为“杂”,专指跑龙套的演员。
桂剧唱腔为皮黄系统,主要唱腔是弹腔,辅助唱腔是高腔、昆腔、吹腔等。弹腔分为委婉迂回的南路腔調和高亢雄浑的北路腔调,南路腔调的反调为“阴皮”,常表现哀婉悱恻的情感;北路腔调的反调为“背弓”,常表现悲壮凄凉的音乐形象。除此之外,桂剧唱腔中高腔高昂凄婉;昆腔柔和细腻,一唱三叹,抒情性较强;吹腔使用笛子伴奏,具有“以唱为主、唱念结合为辅”的特点。总的来说,桂剧唱腔朴素纯净,尽显婉转细腻之美。
二、桂剧《拾玉镯》简介
《拾玉镯》描写的是:年轻的少女孙玉姣独自坐在门前刺绣,被路过家门的男青年傅朋看到。傅朋对孙玉姣一见钟情,便借由“买鸡”之名与孙玉姣交流。情窦初开的玉姣被傅朋的风流倜傥所打动,也心生爱慕。傅朋故意将一只玉镯遗落在孙玉姣家门前,孙玉姣拾起玉镯,表示愿意接受傅朋的情感。这一幕恰巧被邻居刘妈妈看到了,于是刘妈妈极力促成了他们俩的喜事。
《拾玉镯》着重描绘了孙玉姣善良、可爱的性格,以诙谐而不鄙俗的手法,表现了一个淳朴的年轻少女情窦初开时娇羞的状态,喜剧风格浓厚。此剧运用了大量的肢体动作,细致地描写了玉姣捻线、穿针、刺绣、喂鸡、数鸡、找鸡,都用戏曲表演中的“手、眼、身、法、步”表现出来,形象可爱,性格突出,极具生活细节和韵味。
三、民族声乐与桂剧表演的融合
笔者在此浅谈桂剧《拾玉镯》中孙玉姣的表演。孙玉姣年方20,是一个活泼可爱、情窦初开的善良姑娘,她独自坐在门前刺绣,演唱着剧中的著名唱段《孙玉姣坐草堂双眉愁锁》,笔者就以此唱段为例,浅谈民族声乐在桂剧表演中的融合。
(一)舞台表演
在唱段《孙玉姣坐草堂双眉愁锁》中的孙玉姣运用了大量程式化的肢体动作来表现刺绣、喂鸡的细节。刺绣的过程分别是:取针线包、拿绣品比对绣线颜色、抽出线团丈量长度、咬断丝线收好线团、捻好线头、穿针引线刺绣;喂鸡的过程是:听闻鸡叫放下刺绣、装好稻谷走进院子、喂鸡数鸡找鸡、找齐小鸡、关门继续刺绣。这便需要民族声乐表演向桂剧表演中的“手、眼、身、法、步”学习,把每一个动作夸张地表现出来,眼神和手要统一,身体要协调,方能体现出桂剧表演的细腻和清晰。
(二)演唱语言
桂剧演唱风格委婉清新,这与运用“桂北”方言演唱息息相关。唱段《孙玉姣坐草堂双眉愁锁》唱词为:孙玉姣坐草堂双眉愁锁,思一思想一想奴命太薄,二八女坐门首有何不可,料此地不会有什么风波。演唱时,得掌握桂北方言的语言习惯。首先,桂北方言是没有翘舌音的,所以在演唱“双、愁、二、首、什”这些字时,都得做平舌音的处理。除此以外,还有两个字是与普通话有区别,分别是“何”字念“huo”,“可”字念“kuo”。
(三)咬字行腔
桂剧作为广西四大剧种之一,除了语言和表演,最重要便是咬字行腔。在演唱桂剧唱段时要求声音位置要高、点要小,气息位置下沉,字头清晰,字领腔走,情绪随着曲牌的变化而变化。唱段中的 “垛板”需要演唱者用叙述性强的“念白”的感觉顿挫地表现出来。演唱时要求用假声来讲,字头咬紧,咬字清晰有如“大珠小珠落玉盘”之感。
四、结语
桂剧剧目丰富,有“大小本杂八百出”之说。笔者对经典剧目《拾玉镯》中的唱段进行研究,是希望运用高校的声乐演唱技术技巧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下来,为广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也让高校的声乐表演艺术更上一个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