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吉尔达的咏叹调《每逢节日到来》的艺术特征
2018-05-14李晶晶
摘 要:歌剧《弄臣》是意大利歌剧作曲家朱塞佩·威尔第的经典之作,是一部极具魅力的艺术作品。吉尔达的咏叹调《每逢节日到来》是这部歌剧的点睛之作,流唱至今,深受广大观众和声乐爱好者的喜爱。
关键词:吉尔达;弄臣;歌剧;艺术特征;咏叹调
一、歌剧《弄臣》的创作背景
(一)威尔第生平
朱塞佩·威尔第是意大利著名的作曲家。1836年,在斯卡拉剧院,威尔第的处女作——歌剧《圣波尼法乔旳欧伯特伯爵》诞生了。之后,因歌剧《纳布科》的成功上演,成为意大利顶尖的作曲家。五十年代威尔第创作了《弄臣》、《游吟诗人》、《茶花女》三部歌剧,被世人称为威尔第的“三大杰作”,直到今天仍然脍炙人口。威尔第漫长的一生为后人留下了26部歌剧,被世人赞誉为“歌剧大师”。
(二)创作背景
歌剧《弄臣》的创作开始于1850年,威尔第对歌剧《弄臣》的创作灵感来自于法国戏剧大师雨果的《国王寻欢作乐》,这部作品直面的抨击和讽刺了统治阶级淫逸骄奢的生活,真切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接着,再由其搭档弗朗切斯科·皮亚维改编成歌剧脚本。但不幸的是,该剧被奥地利当局禁演,是因为剧本的内容触及敏感问题,政府要求更改剧中部分内容,否则将禁止其上演。歌剧《弄臣》的出世和它的剧情发展一样跌宕起伏。最终,经过多方面协商,威尔第将剧中部分内容加之修改并将作品的名称改为《弄臣》意大利名叫“Rigoletto”意为“有趣的”。
(三)剧情简要
歌剧《弄臣》讲的是十六世纪发生在意大利曼都瓦城的故事,主人公利戈莱托貌丑背驼,是曼图亚公爵身边的一名弄臣,善于阿谀奉承。曼图亚公爵年轻风流倜傥,是典型的一名花花公子,而利戈莱托为了讨好公爵专门为他猎艳并且丝毫不把朝臣们放在眼里,对此朝臣们都很不满。然而,这样卑劣的一个人竟然有一个善良、美丽、单纯的女儿吉尔达,他对从小没有母亲的女儿无比的爱护。但是,不幸的是还是被好色的曼图亚公爵乔装成穷学生骗得了吉尔达的爱情。一个偶然的机会,朝臣们知道吉尔达的存在,以为吉尔达是利戈莱托的情人,便偷偷的把吉尔达绑到公爵府,吉尔达这才知道曼图亚欺骗了她。利戈莱托在公爵府找到吉尔达,心中充满了愤怒和仇恨。他便计划雇用刺客把他杀死。然而善良的吉尔达知道这一切后竟然用自己的生命挽救了心爱人的命。利戈莱托发现吉尔达时她已经奄奄一息,剧情在利戈莱托痛苦的歌声中结束。
二、吉尔达的人物形象分析
(一)涉世未深、单纯的吉尔达
吉尔达从小就失去母亲,一直在父亲利戈莱托的悉心呵护下成长,正是因为在这样的成长环境下,才被好色的曼图亚公爵乔装成穷学生花言巧语骗得了吉尔达的爱情,使她深深地陷入其中。吉尔达拥有纯洁的心灵、善良的美德、与善变轻浮、玩世不恭的曼图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吉尔达被曼图亚凌辱后心里极度伤心,她天真的把公爵的“山盟海誓”信以为真,即便目睹了公爵在客栈调戏马德來娜的真实面目。
(二)善良勇敢、忠于爱情的吉尔达
利戈莱托为了报复侮辱自己女儿的公爵,便雇刺客杀死公爵。吉尔达得知此事后她竟极力劝阻父亲维护那个可恶的负心汉。用自己的命换回了心爱人的命。威尔第在塑造吉尔达的人物形象的同时更揭露了当时上层社会的 丑恶面目,把吉尔达对待爱情的真善美和矢志不渝的性格特征刻画得淋漓尽致。
三、咏叹调《每逢节日到来》的艺术特征
(一)曲式分析
曲式框架如下:
前奏:9个小节
第一部分:A {a(2+2)b(2+2)}
间奏(2)
A'{a(2+2)b(2+2)}
第二部分:B{c(2)连接句d(2+2)e(2+2)f(6)}
这首咏叹调为再现的单二部曲式。共有五十二个小节,总体分为两大部分。整体调性布局为e小调——C大调,第一部分的整体调性为e小调,但在A乐段的十八至二十二小节、A'乐段三十二至三十五小节转为C大调,所以A与A'乐段为转调性乐段。九个小节的前奏是双簧管在小行板的基础上演绎的主题动机。由咏叹调的结构框架可清晰的看出A乐段与A'乐段都为方整型的对比乐段。第二部分B乐段的调性从三十五小节转入C大调,此乐段为收拢性的非方整型结构,音乐感觉也从悲伤凄凉过渡到激动恐慌,形成了鲜明的色彩性对比。
(二)钢琴伴奏分析
首先,前奏部分的音乐在p(弱)的基础上进入,左手伴奏以重复主音的分解和弦的方式进行强弱的伴奏,右手为旋律音,也是全曲的主题动机。用双簧管独特的音色以及稳重的2/4拍来演奏突出了此咏叹调悲伤的色彩。在演奏时要突出右手的三连音,弹奏的力度要随着音乐的进行一点一点增强,与和声的走向为I—IV—V7—I形成对应。在后四个小节处达到全曲的第一个高潮,调性也从e小调离到C大调,和声走向为VI—II—IV—V7—I。两个小节的间奏同前奏一样,A'乐段同A乐段基本一致,在音乐处理上基本与其保持一致,但在32小节往后调性转入C大调,所以在和声走向上是I—IV—V7—I。整个第一部分的伴奏和旋律反复应用主题动机并对它进行展开创作,对吉尔达人物的刻画起着非比寻常的作用。第一部分部分与第二部分前后情绪变化明显,从回忆甜蜜的爱情过渡到惊慌恐惧。调性也随之从 e小调转人 C大调,钢琴伴奏也从之前的弱起、强弱四二节奏型转变八分音符加十六分音符的跳动三连音把吉尔达带进痛苦不堪的現实中音乐中充满紧张、不安、恐惧的情绪。在四十二小节处音乐开始渐强,运用十六分音符的三连音将整个咏叹调推向高潮。最后,用紧密的琶音下行结束全曲,结束音落在C大调的主和旋上,吉尔达痛苦述说在绝望声中结束。
(三)旋律特点分析
威尔第用抒情、柔美的女高音声部来表现此咏叹调。剧中吉尔达把华彩部分演绎得淋漓尽致把她善良、天真、的性格表现的恰如其分。这个咏叹调的音域在小字一组的e到小字二组a之间。旋律反复采用重复、模进、分裂的创作手法,使音乐线条优美流畅。在十至十三小节,也就是全曲的主题动机。每个小节的刚开始都使用弱起的三连音加上跳五度和八度再重复两个八分音符再下跳五度,旋律线优美、叙述性、连贯性较强。(见谱例1)歌唱者在演绎时需要注意语气的连贯与平缓,尤其是要把三连音的叙述性体现出来。
在十六小节出现级进上行的三连音,此时,音乐中参杂着一种紧张感。在十八小节和三十二小节处音乐进入高潮的同时旋律也从之前的弱起变为直接从强拍进入。在二十小节和三十四小节#f音和附点音符的使用让音乐情感变得更加澎湃和紧张。B部分旋律前半部分大多采用平行音调,这样更能渲染一种紧张的音乐氛围;后半部分使用连续的上行音阶,将全曲情绪推向最高点。
参考文献
期刊文章
[1]王小霞.格鲁贝洛娃版[J].齐鲁艺苑,2007年,(3):69-72.
[2]喻樱.威尔第《弄臣》中吉尔达的声音特点浅析[J].学术论坛,2010年,103-104.
专著、学位论文
[1]吴祖强.曲式与作品分析[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2]李维渤.赵庆闰编译,著名西洋歌剧咏叹调250首字对字译词[M].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
[3]田红粉.论威尔第歌剧《弄臣》吉尔达形象塑造及审美特征[D].江西师范大学,2009.
作者简介
李晶晶(1994—),女,汉族,河南登封人,学生,艺术硕士,单位:河南师范大学音乐舞蹈学院音乐专业,研究方向:声乐演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