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李斯特钢琴曲《日内瓦的钟声》演奏分析

2018-05-14于杨卓艺

北方音乐 2018年6期
关键词:演奏技法李斯特钢琴

【摘要】一直以来人们对于李斯特作品的理解都局限于浮夸的炫技色彩,而忽略了其作品中深刻的音乐性,《日内瓦的钟声》作为《旅行岁月》“瑞士游记”中的第九首,充满神圣、浪漫的气息,我们很难在这首作品中看到浮夸的笔墨,更多的是用音乐语言引入诗意的形象。

【关键词】演奏技法;钢琴;李斯特

【中图分类号】J624 【文献标识码】A

一、音乐的形象表现

(一)钟声的形象表现

前四小节为全曲的引子部分,前三拍是下三度的非连奏,后延长休止,就这样循环四次。作者用下三度模仿敲响的钟声,休止符代表钟声敲响的间隙,营造了湖畔对岸钟声缥缈的氛围。最后的尾声部分,与开头引子相互呼应,但是结束时,声音要弹奏出渐渐消失的效果。从开始平静的湖面黄昏景象,经历了电闪雷鸣、狂风骤雨的洗礼后,最终伴随着钟声的回荡,一切回归平静。引子部分与尾声部分的交相呼应,给人一种循环不已,无始无终的感觉,体现了李斯特创作的逻辑美。

(二)雷鸣的形象表现

第19—27小节中,左手低音区跨越八度的分解和弦,声音低沉厚实,表现天空中突然诈响的雷声。第23小节右手跨越十度的和弦,声音尖锐,给人以不和谐的听觉感受,仿佛轰鸣声后划破天际的闪电,左手下行琶音好像回荡的雷声,渐弱渐远。第21-22小节的连续琶音三度下行,音组之间紧密连接,与引子部分带有休止符的下行琶音形成对比,三组钟声紧密连接,推动音乐紧凑发展。

二、演奏技术分析

(一)音阶、琶音的快速跑动

这部作品作为一个复二部曲式,无论是引子与尾声的主题材料,还是伴奏织体,都是运用分解琶音的织体形态进行创作。琶音弹奏时,指尖的触键要快,触键面要小,把每个音符弹出灵动感,左右手的衔接很重要,以分解琶音为基础形态的短乐句,要尽量避免音与音之间的空隙,注意整个乐句的流畅性。除了琶音上行下行的走向,还有许多分解琶音在固定位置上的迂回流动,是穿插在主题旋律中的小华彩段落,弹奏的音色要与主题旋律有所区别,力度要弱于主题旋律,速度也要比主题稍快一点。

(二)双音的弹奏

作品中除了有三六音程的连接进行,还有其他大跨度音程的连接进行。双音的弹奏在上,就是声音要齐,因此弹奏时要以掌关节为支撑,手腕放松带动方向,手指在保证力度相同的基础上,贴键同时落键。音程与音程之间的连奏时,要保留其中一个音,在下行时保留底下的音,上行时保留上面的音,不可以两个手指都离开去预备下一个双音,这样的效果一定是有间断的。

(三)声部的转换,左右手的平衡

一般作品的主題旋律是在高音区,我们为了突出旋律声部,会有右手强,左手弱的力量分布,但是这部作品中有声部转换的地方。第28-46小节主旋律从前面右手的高声部转至左手低声部柔和地出现,左手重复与前面右手同样的主题,右手伴奏音型从前面波浪式的琶音进行,变成双音加厚进行。在弹奏时,要注意左右手力量与速度的平衡,突出左手声部的主旋律线条,右手波浪式的双音伴奏织体要弱,给人朦胧感,如同湖对岸若即若离的钟声,向上帝做着最虔诚的祷告。

(四)八度音程的弹奏

第100小节开始,旋律从单音变成八度进行,具有增强色彩浓度的作用。在弹奏这几小节时,手掌要起固定支撑的作用,右手弹奏完琶音下行的伴奏织体后,手掌要迅速恢复八度手型,肩部放松,手腕带动手指,在落键的一瞬间,指尖牢牢抓住琴键,再有弹性的离开。全曲高潮的段落同样是用八度的弹奏技法,这部分弹奏时要渐强渐快,使旋律音之间的连接更加紧凑,音色要更加饱满富有激情。旋律音八度在落键时可以有小小的停顿,这样弹奏使声音更加有张力,为后面华彩乐段的出现做好铺垫。

(五)主题旋律与伴奏织体

第45-107小节有复调的因素,声部之间清晰的旋律线条对比,要求各声部之间音色要有所区别。高声部的音要明朗清晰,音与音之间虽然有琶音环绕的间距,但弹奏者要弹奏出连奏的乐句感。低音旋律乐句感不强,但出现在每一个乐句的开始,与高声部的主题旋律形成和声内部呼应,低声部要弱而扎实,指尖要有极强的控制力。

《日内瓦的钟声》在演奏技法上和音乐表现上比较独特,深刻表现了李斯特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内心对造物主的感激之情。分析过这部作品后,我们洞悉了李斯特创作思想的根源,更清晰地表现了所蕴含的音乐性。

参考文献

[1]樊禾心.钢琴教学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于杨卓艺(1994—),女,汉族,山东师范大学研究生,研究方向:钢琴演奏理论与实践研究。

猜你喜欢

演奏技法李斯特钢琴
纸钢琴
布洛赫中提琴希伯莱组曲演奏技法剖析
王建中钢琴改编曲的民族特色
唢呐常用演奏技法与声学参量关系研究(一)
钢琴
半夜敲门
漂亮的钢琴
保持肃静
爱之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