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化背景下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的保护与传承

2018-05-14陆小荣陆旻瑶

江苏陶瓷 2018年1期
关键词:紫砂陶非遗保护

陆小荣 陆旻瑶

摘 要 本文基于数字化技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的作用,探索数字化背景下“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方法,提出职业院校利用数字化技术开展“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活动的措施。

关键词 数字化;紫砂陶;非遗;保护;传承

“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制作历史悠久,紫砂陶采用天然的紫砂泥料和独特的手工制作工艺,以千姿百态的造型与自然古朴的色泽呈现出特殊的艺术效果,在全世界具有重大的影响,2006年成为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提供了新的方法与途径,为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记录、保存与传播提供了技术平台,也为紫砂陶制作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创新与开发提供了新的方式,成为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手段之一。

1 数字化保护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的作用

数字化保护是通过数字化采集储存、处理修复、再现展示、宣传传播等技术手段,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成可以共享、可再生的数字形态,具有存储灵活、传播迅速、应用广泛等优势。

(1)数字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采集储存

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信息一般都以纸张、录音带、录像带为载体进行记载,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会发生纸质材料霉变、录像带老化、录音带失真等现象,因此其承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会产生损坏和失真,甚至导致遗失。数字化技术提供了许多全新的采集记录手段,能够全面、真实、系统地记录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各类信息,使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数字化,保存于计算机硬盘、光盘等介质中,能对信息中的图、文、声像等各种资料进行有效的管理、保存并再现,提升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水平,实现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有效保护。

(2)数字化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复原处理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历史的发展,许多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会破损严重或残缺不全,通过数字化技术可重现其历史上的真实原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进行修复和复原,对一些损坏的实物,通过虚拟现实等技术可以使得其实现数字化的虚拟再现。

(3)数字化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再现展示

采用数字化技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从原材料加工、制作过程、工具使用,直至整件作品的完成进行全程记录,通过人机交互技术分步展示其工艺流程和制作特色,使观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有相对全面的认识和了解。通过高清晰扫描,实现动态化、立体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物展示,通过虚拟3D技术等可以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虚拟再现、知识可视化等,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再现展示。

(4)数字化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宣传传播

数字化传播打破了传统的现场展示模式,突破了展览的时空、物质条件的限制,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跨时空宣传、传播创造了条件。传统展馆大多为静态展示,数字展馆可把静态展示转化为动态展示,并融入互动技术,增加了信息互动,改变传统展示宣传的单向性,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的传播和宣传。数字展厅设计可与高端科技技术相整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进行更详尽的诠释,展现形式更加丰富,数字展厅以多样化的形式向参观者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利用体感技术和人机互动技术来增强展示的体验效果。随着网上数字博物馆等数字资源展示与交互共享平台的逐渐发展,人们可随时检索、查阅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和传播途径,扩大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响力。

2 数字化背景下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的保护

(1)利用数字化技术记录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

研究人员对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展深入地调查研究,收集、整理、编纂相关图文资料,用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形式将紫砂陶制作要点和过程记录下来。构建紫砂陶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并将文本、图片、音频、视频和实物等有效地转化为数字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采用数字化技术手段,全面、真实、系统地记录紫砂陶制作技艺,记录紫砂陶的历史脉络和演绎轨迹,包括起源、演变过程、历史渊源、重大事件,紫砂陶的基本特征、生产制作的区域及地理环境与人文环境,紫砂陶制作的原料类型、产地、性能、可塑性、收缩、外观、烧后色泽、储量等,紫砂陶的成型方法、装饰手段、相关工具,紫砂名人的制壶经历、代表性作品、作品特点、艺术风格、收藏情况,紫砂陶项目的传承谱系、传承人代表,紫砂陶的存续现狀、保护成果及保护措施等,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相关信息、传承人的师承关系、学艺经历、技艺特点、传承教学、传承活动情况等,紫砂陶典型作品完整的生产制作流程,紫砂陶国内外影响力等。

(2)利用数字化技术再现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

采用数字技术将传承人、典型工艺、代表作品等形成系列资源,采用数字动画技术恢复、再现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的场景或过程,通过图片、视频、三维动画等形式实现紫砂陶制作技艺的可视化。应用角色生成、场景搭建、动作绑定、人机交互、知识建模等技术实现紫砂陶技艺的虚拟再现、知识可视化及互动操作。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对紫砂陶的生产方式、流通方式、传播传承方式等进行再现,把简单的图片、枯燥的文字和数据变为可视化,形成一个触手可及的三维环境,并制作成可视化虚拟产品,便于人们学习、交流、研究与创新。

(3)利用数字化技术传播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

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主要靠口头和行为方式进行,传播速度和空间都相当小。数字化技术利用电脑、手机等媒介,通过互联网等渠道,传播信息承载量大、互动性强,可大范围地向大众传递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传播超地域、跨时空,能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内容更加生动形象地进行展示,传播内容将从平面走向立体,从表面化向深度推进,将紫砂陶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得以全方位呈现。人们可以在任何时间、地点获取所需要的最新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者可以实现与大众的即时交流,深化紫砂陶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传播内涵,使得紫砂陶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保护和传承。

3 学校开展紫砂陶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措施

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地处宜兴,在紫砂陶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中具有明显优势,拥有信息资源建设专业人才、先进的信息管理和存贮技术设备、优良的网络条件,可为建设和保护紫砂陶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开展紫砂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1)建立紫砂陶数字化档案

收集具有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的珍贵实物和资料,建立文字、图片、录音、录像等多种手段记录下来的紫砂陶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通过图文扫描、立体扫描、全息拍摄、数字摄影、运动捕捉等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其资源管理。发挥档案馆优势,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机制、网络资源导航、文献资料收藏、数字化建设、服务利用、宣传教育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2)建设紫砂陶数字化资源

将紫砂陶制作技艺的相关文本、图片、音频、视频和实物有效地转化为数字资源,进行有效地管理,具有发布信息和访问信息的功能,提供相关服务。将资源进行分类管理,如紫砂泥料库、紫砂工具库、紫砂人才库、紫砂造型库、紫砂作品库、名人紫砂库等,同时便捷检索和访问。组织相关专家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艺人,建设紫砂陶数字化课程,开发紫砂陶数字化教材。

(3)实施紫砂陶数字化创新与传播

在数字化档案与数字化资源的基础上,开发紫砂陶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开展虚拟文物的修复、复原及演变模拟实验活动,进行数字化图案与造型辅助设计,可融入各种题材的文化元素,如民俗文化、宗教文化等,可汇集茶文化、诗词、书法、绘画、篆刻、题铭、印章、雕塑等诸多艺术于一体,同时进行紫砂陶展示系统的研发,建立数字化虚拟博物馆,采用触屏控制方式,适合各类新媒体的传播方式。

参 考 文 献

[1]黄永林.数字化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J].文化遗产,2015(1):1-10.

[2]支云秀.数字多媒体在非遗保护中的作用[J].大众文艺,2017(09):5-6.

[3]宋俊华.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几点思考[J].文化遗产,2015(2):1-8.

[4]非遗数字化保护现状探析[D].中国民族宗教网.2016.

猜你喜欢

紫砂陶非遗保护
漫谈紫砂艺术的传统与创新
紫砂陶的艺术之我见
浅析宜兴紫砂陶
论紫砂陶产品的造型设计与创新
“非遗”走进高校
官渡古镇“非遗”联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