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声乐演唱中的“情”与“声”

2018-05-14吴玉娴

北方音乐 2018年14期
关键词:歌唱者吸气声乐

吴玉娴

【摘要】声乐艺术属于听觉艺术,是人声音调在音乐中发展的直接领域。声乐包括歌唱表演、训练中的全部理论与实践。歌唱是以嗓音表达情感的音乐形式,人声即是声乐表达感情的序言,以情带声、以声传情是声乐演唱中给人以美感的形式。声与情包含了声乐艺术的形式与内容的关系。“情动于中而形于声”。古代《乐记》中所谈:“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演唱者的演唱要用充满感情的声音去打动人,力求做到“声情并茂”。动人的歌声既要有美好的、动人的、嘹亮的、传情的声音作为基礎,又必须有丰富的内容和深厚的感情。

【关键词】声乐演唱;情;声

【文献标识码】J616 【中图分类号】A

一、声乐演唱中“声”的训练与运用

歌唱中最基本的要领是正确的歌唱姿势。歌唱时要求身体要直立,保持自然放松但不僵,使身和心都处于精神饱满、积极的状态。胸部自然地挺起,两肩平放而略向后舒展,双臂自然下垂。两脚平站,间距同肩宽,或者前后错开。面部要自然,合乎内情,不造作。

呼吸在歌唱中很重要,人的发声是靠气息冲击声带引起振动的,就象小提琴的弓和弦磨擦发出声音一样。我国唐代就有“擅歌者,必先调其气”的论述。当今,有人说“呼吸是发声的源泉,歌唱的动力。”意大利声乐专家吉诺·贝基先生说:“不会呼吸的人就不会唱歌。”歌唱的声音要做到“字正腔圆”,首先就离不开气息的巧妙安排和灵活的运用。

(一)吸气唱歌时

生理的吸气有别于自然的吸气,生理的吸气是鼻子呼吸的歌唱的吸气。吸气时,应用口和鼻同时向下吸气,气吸到腰,即横膈膜的周围控制自然下沉并向四周伸展。

(二)呼气

呼气时在横膈膜保持平衡的基础上进行,有控制地、均匀地呼吸,气息要节省使用。在应换气的地方换气,在气息运动、发声状态不动,声道通畅还保留有一定的气息的前提下进行换气。

人的声音连平时讲话、朗诵都不要把所有的气呼尽,象一个瘪了气的气球那样才去吸气。歌唱时,更是与共鸣分不开的。特别是歌唱,它是靠共鸣腔体的调节完成的,就象小提琴只有弓和弦的磨擦是不够的,还必须加上共鸣箱,声音在共呜箱的作用下才能变得明亮、动听一样,在歌唱中共鸣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歌唱的共鸣是指歌唱发声的时候,声带振动产生的声波,通过声带及附近的肌肉、软骨和空气的传递,使头腔、口腔、胸腔等腔体里的空气产生振动的现象。声乐演唱中根据共鸣腔的声音特点与声区的关系,可以分为头腔、口腔、胸腔共鸣三种。在实际演唱中,三者不可独立使用,而是有所侧重的。高声区侧重头声共鸣、中声区侧重口腔共鸣、低声区侧重胸腔共鸣,各腔体的共鸣最终必须要达到整体的混合共鸣。感觉从胸腔起,经过咽腔、喉咽腔、口腔、口腔与鼻腔,鼻腔与头腔互为通气。声音用横膈膜的支持,在面罩和头腔上有一个共鸣焦点,产生一种共振,从而形成圆润、明亮、柔美、松弛,并富有穿透力的声音共鸣。

语言是声乐艺术重要的表现手段之一,是歌唱的基础,而且是产生优美旋律的依据,声乐艺术就是音乐与语言的有机结合。宋代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曾说:“古之善歌者有语,谓‘当使声中无字,字中有声。”说明了歌唱要依据字而发声,将字变成音乐化的有声字。学会咬字吐字和处理语言,了解语音的特点、组成规律和各种发声方法,为更好地歌唱打下扎实的基础。所以,必须掌握好正确的歌唱的语言,才能达到字正腔圆的艺术效果。字不正,使人听不清歌者在唱(谈)什么;腔不圆,就变成“水泉冷湿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就无法表现音乐作品的情感。

二、歌曲演唱中“情”的把握与运用

音乐是表达人类情感的一门艺术。而歌唱是通过语言与音乐的结合,抒发、表达和交流情感的一种形式。声乐艺术的特点,在于能通过优美的音乐旋律,用清晰的语言表达人类的喜怒哀乐。音乐情感是人们对现实音乐世界的一种特殊反映形式,也是人对音乐及相关事物的客观认识而产生的音乐心理体验。清朝《乐府传声》中写道:“唱曲之法,不但声之宜讲,而得之情尤重。……唱者不得其情,则邪正不分,悲喜无别。即声音绝妙,而与曲词相背,不但不能动人,反令听者索然无味矣。”“声无情声虽美则淡如白水,声有情声似有生动人心弦。”有“情”的歌声才具有艺术感染力,才能唱出感人肺腑、打动人心的歌声。“有情曲则活,无情歌则滞。”

唱情是歌唱艺术的灵魂。歌曲作品的艺术风格与演唱的艺术风格高度完美统一的体现,就是歌唱艺术的演唱风格。歌唱者要对一首歌曲从音乐到歌词的理解,再认真分析音乐作品表现的人,是指什么人;情,是什么感情,是喜、是怒、是哀、是乐。境,是指什么环境。只有弄清人、情、境,才能理解作品。进而研究如何去表现作品,然后准确地掌握歌曲的演唱风格,使作者、歌者、听者的内心情感得以沟通和共鸣。

对于歌唱者来说,应该针对自己的文化修养、嗓音特点、性格气质,选择适合自己的曲目。紧接着要对作品进行全面分析。首先要了解作品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与感情,这是歌唱艺术的首要任务和最高造诣。其次要了解曲调、歌词的结构及作品所采用的表现方式,正确地运用音准、节奏、律动,唱好音准,掌握好节奏,从内心把握住律动感的节奏。注重音乐的韵味和美感,培养对音韵感和语言的感情色彩的领悟能力。根据作品充分运用自己的审美意识与审美想像,对作品中表现的情感进行艺术再现,做到旋律美、情感美去感动人,赞美的歌曲,使人听了引起对美的事物的赞美,兴奋的歌曲,使人听了感到欢呼雀跃,悲伤的歌曲,使人听了感到“座下泣中谁最多、江以同马青衫湿。”一句话使听者引起感情上的共呜。

演唱者是歌唱者对歌曲作品进行艺术的再创造,即艺术的二度创作。演唱歌曲时,既要成为作品的忠实解释者,又要成为歌曲作品的二度创作者。演唱者的任务是艺术的再现,他所追求的目标应是通过歌曲的表现手段,去探测他自己的情感。除了唱歌之外,还要在体态上通过细微的眼神、手势、神韵、表情的变化表达自己丰富的情感意蕴。有的作曲家作品情感内涵复杂多变、起伏较大、爆发力强,如贝多芬的作品。有的作品却情感内涵单纯、振幅较小、力度较弱,如圣咏的作品。常常看到同一首歌,在不同的歌唱家的演唱中会有不同的情感风格。《我的中国心》国内的歌唱家演唱,往往带有自豪自信的情感,如果海外华人音乐家演唱,使人感到一种诉说深情、深沉之感,这就是情感和感受有别的结果。

在歌唱学习中,必须建立正确的歌唱意识和心态,进行正确的思维方法和想象能力的训练,培养歌唱者具有良好的歌唱心理和情绪状态。在歌唱中培养想象能力。在训练中,充分调动思维想象力,熟练掌握形体动作要领,认真进行想、练结合的练习。歌唱者应该具备这样的思维,心理学认为,思维是人脑借助于语言而实现的,是以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中介,对客观现实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声乐学习者正确运动发声方法并加以想象,经过思维、记忆、想象、对比、分析、综合,才能深入地认识声音的本质内涵,在这基础上去学习演唱;歌唱中的“精气神”。在应具备的众多音乐素质中,歌唱时饱满的精神状态,我们称为“精气神”。是人体内在的情感力量,将人体内部多种的情感因素表现出来,以实现全身心的歌唱。在每个乐曲的练习中,都要有意识地培养想象力和注意力,联想词曲中的意境,以获得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为使歌唱中情绪饱满,精力集中,需保持大脑持久的兴奋;培养良好的歌唱心理。树立歌唱自信心,培养优雅、端庄的演唱气质。通过刻苦的学习和艰苦的训练,歌唱时善于激动,以饱满的激情和专注的状态进入演唱,学会适度有效地控制情绪,用真挚情感去打动人。

三、以声传情,以情带声,聲情并茂

歌唱的真正价值是用歌声唱,用情感人,以声情并茂的表演去感染听众。在歌唱中,既要有扎实的歌唱功底,又要具备综合运用这些技术的能力和全面的艺术修养,并掌握自如,这样才能够完美地表达作品。歌唱者要在歌唱中将其准确、生动、鲜活地表现出来。“情发于中,而声应于外。”只有声与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创造歌唱艺术的情感美。

在演唱声乐作品时,演唱者要熟悉作者,要仔细熟悉歌谱,分析歌曲的结构,并要认真研究歌曲所要表现的情感,只有这样才能对歌曲内容有更深入的了解,进行艺术再创造。要做到这些还要多吸收和学习有关文学、戏剧、诗歌、历史等方面的相关知识,从其他艺术及文化知识中汲取养分,对于丰富歌曲的艺术表现起着很好的作用。因为不少优秀的音乐作品都扎根于民族民间音乐的士壤,如《洪湖赤卫队》是湖北民歌;《十送红军》江西民歌;《荷花舞》是河北民歌……因此,不同的歌曲有不同的风格,不能千人一面,千歌同唱。演唱者只有通过深入理解分析、研究声乐作品,才能使演唱达到声情并茂的艺术效果。

以声传情,以情带声,声情并茂,作为歌唱艺术,它是声乐表演达到理想境界的切实保证,歌唱者只有做到了声情并茂,才能引起共鸣。歌唱必须重视情感的表现,要赋予歌曲以生命活力,只有声情并茂,才能达到艺术的最高境界。这样的歌唱才能使人类高尚的情感得到充分的表达,使歌者和听众得到情感的交流和分享,才能使歌唱艺术显示出永恒璀璨的魅力。

猜你喜欢

歌唱者吸气声乐
声乐技巧与声乐表演的相关性分析
如果你很生气
浅析情绪在歌唱中的作用
晨起关键5分钟,健康轻松一整天
浅析声乐技巧在声乐艺术中的地位与作用
声乐教学中歌唱者情感表达的重要性
情感体现与艺术处理
十大武学秘籍教学速成
没事多练壮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