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职院校参与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刍议
2018-05-14徐元发
徐元发
[摘 要] 在服务社会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中,地方高职院校具有很多优势,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不可否认,还存在服务意识不到位、政策体系不完善、沟通机制不畅、教学资源不足等方面的问题。因此,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激励高校积极参与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高职院校应更新理念,主动承担起为社会教育事业培养优质社会教育师资的责任,以灵活的办学形式、丰富的办学内容,在专业设置、课程建设、教学计划、科研建设等方面主动适应和对接社会教育需要。
[关 键 词] 地方院校;终身教育;服务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23-0004-02
2010—2020年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今后一段时期,要构建灵活、开放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终身教育体系,进一步加大社区教育资源开发力度。在2014—2020年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中更进一步提出了职业院校要进行社区化办学,主动服务于社会教育。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镇江市委、市政府决定,于2014年10月设立镇江开放大学,为隶属市教育局管理的事业单位。日常业务管理和办学委托市高等专科学校承担,所需管理和教学人员由市高等专科学校在现有人员中调剂解决。自此,镇江高等专科学校正式融入镇江市社会教育体系。成立后的镇江开放大学以镇江高等专科学校为依托,努力整合所辖市区县社会教育资源,相继成立了县区级开放大学以及行业性开放大学(比如镇江建委开放大学)。同时,在市教育行政部门统一领导下,在乡镇、街道成立了学习中心,形成了覆盖镇江市城乡,服务于镇江全体市民的共享学习平台和终身教育体系。
然而,放眼江苏乃至全国,高职院校在主动服务社会教育、参与构建全民终身教育体系方面,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和不足之处,亟待有关部门和学校自身加以解决。
一、有些高职院校对服务社会教育发展的认识还不够到位
从高职院校自身来说,长期以来,“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在高职院校深入人心。他们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办学宗旨,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输送了大批应用型技能人才。但服务社会教育的理念在高職教师心里尚未引起足够重视。因而,很多高职院校参与社会教育热情不高,满足于学历教育。很多高职院校在满足学历教育要求上往往显得得心应手,但对服务社会教育、积极参与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显得不够主动。
从外部关系来看,政府职能部门、依托式开放大学及其依托的母体高职院校,三者由于各自目标任务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造成认识观念的不一致,往往造成三者之间关系不能很好地理顺,限制了开放大学社会教育职能的发挥,影响了全民终身教育体系的有效构建。
二、社会教育政策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一)社会教育发展的制度与保障体系不够完善
社会教育是一项综合系统工程,必须要有一系列配套的制度保障和政策措施加以配合。从我国社会教育发展的历史来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教育事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由于我国社会教育还处在探索和积累经验阶段,在社会教育的配套政策、配套措施与实施细则等方面都还不够健全,尤其在法律法规层面尚缺少科学规划和完整设计。这就使得我国的社会教育还没有完全进入正式轨道,没有真正形成完善的终身教育体系和制度保障。这些也无形中妨碍了高职院校服务社会教育功能的发挥。
(二)高职院校缺乏主动参与社会教育的鼓励机制
地方高职院校在参与社会教育实践中,一定会遇到课程资源开发、实训设备与资源共享等问题,这些教学与开发活动势必增加高职院校在人力、物力与财力方面的投入,从而影响办学效益,大大降低了高职院校参与地方社会教育、构建全民终身教育体系的积极性。
三、地方高职院校与社会教育机构和市民之间存在沟通障碍
(一)学校与社区沟通不多
以镇江开放大学为例,虽然镇江开放大学依托镇江高等专科学校已成立三年多,镇江社会教育体系已经基本完备,但社会教育的重要一环——社区教育主要还是在各级政府和街道的领导下进行。镇江开放大学下属市教育局,同时又属于所依托的母体的一部分。两者分属不同的管理序列,工作内容(任务)交叉少,联系少,造成学校与社区教育部门联系与沟通不够顺畅,开放大学对社区教育的指导作用未能得到充分发挥。
(二)高职院校对市民的学习需求缺少深入调查研究和了解
不能全面有效地掌握社区居民职业分布状况和学习需求,不能及时开发足够的社区教育课程资源,从而不能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学习成长需要。
四、服务社会教育的资源不足
(一)社会教育师资不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势头迅猛,其办学规模已占据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但与此不相称的是,高职院校的师资严重不足,面临着日益巨大的压力。近年来,由于高职院校学生规模迅速增长,教师队伍工作量很大,专任教师队伍处于满负荷状态,已难以承担更多的教育教学任务。因而,依托于母体的开放大学的师资资源也自然也相应不足。
(二)社会教育课程资源缺乏
国家要求,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过程中,要推动职业院校积极深入社区办学,同时,要求地方职业院校开设的社会教育课程必须达到规定的门数。目前,虽然职业院校均按照这一要求,大力进行社会课程建设,并且投入了极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相对于社会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这项工作的落实还远远没有达到要求。具体表现在开发的社会教育课程数量有限,远远不能满足社会教育的需要;不同职业院校之间由于缺乏统一协调又存在课程重复开发、资源浪费的情况。
(三)教学场地设施和图书资源开放程度不够
在场地设施方面,高职院校的教学场所、实验实训设施主要还是以满足教师的日常教学需要和全日制在校学生的学习需要为主,没有向社会开放。由于高职院校的图书馆、运动设施等运营与维护成本较高,因而也难以向社会居民开放,从而导致社区居民的学习需求无法得到满足。
地方高职院校主动融入地方终身教育体系建设,服务于地方社会教育发展,既是我国构建全民终身教育体系和社区教育发展的客观需要,同时也是地方高职院校服务社会、服务地方建设的重要途径。基于这一目标,政府与地方高校应该做到以下几方面:
1.各级地方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出台相关措施,进一步理顺关系,支持和鼓励高职院校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主动融入社会教育,参与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2.高职院校是一个集精神文明建设和学术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地方政府在建设终身教育体系过程中,应当出台相关政策,鼓励高职院校以开放的姿态,积极参与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引领城市文化内涵建设,激励高职院校为社区居民提供充分而又多样化的受教育机会,从而使高职院校服务社区与社会融为一体、实现各种资源的共享。例如,如鼓励地方高职院校对社区开放图书馆、电教设备、实验室、教学仪器、体育馆等设施;校园举行的学术报告会、文艺晚会、音乐会、书画艺术展览都应免费向社会开放;校园典雅的建筑、整洁的环境、优美的雕塑、精良的健身器械、繁茂清馨的花草树木等,都是市民非常向往的锻炼、观光、休闲的好去处,理应成为社区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服务场所。同时,政府还要鼓励地方高职院校把培育地方特色延伸到校園文化建设中。如高校的科技文化活动、学生社团活动等都要与自身的办学理念、服务宗旨相呼应,结合专业教学和实习开展多种内容和形式的社会服务活动,将居民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送进社区,送进企业,让市民领略优雅的大学文化。
3.地方高职院校应主动承担为社会教育事业培养优质社会教育师资的责任。以终身教育和人的多样性发展理念鼓励高职院校教师不断自我完善,自我提高,促进高职院校积极组织各种资源为教师的全面发展提供多种平台和便利,积极打造理念先进、素质优良的社会教育师资队伍。按照远程教育和社会教育“专兼结合、专职为骨干、兼职为主体”的师资队伍要求,根据学历教育、非学历继续教育和社区教育需要,聘请一批以高校、职业学校和行业企业的专家为主体的兼职教师,加快建立一个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兼职教师库。
4.高职院校应更新理念,努力使自己成为服务于终身教育体系的骨干与主导力量。随着社会经济事业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职能已由传统的以传授知识为主的单一职能,转变为融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于一体的多重职能。作为主要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地方高职院校,更应强化自身的服务社会能力,为适应市场需要提高办学效益,不断创新突破,发挥自身优势,为构建地方社会教育体系、开展终身教育服务提供各种便利。
5.地方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课程建设、教学计划、科研建设等方面应主动考虑对接社会教育需要,不仅开发面向全体市民的学历教育相关课程,同时也应结合自身在教育教学方面的特色与优势,以灵活而富有弹性的学习形式,为全社会居民开办实用、富于趣味性与实用性的非学历课程。尤其要面向老年人、妇女、复员转业军人、下岗职工和青少年等开设多种形式、多种内容的教育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1]丁钢.依托式开放大学的发展策略分析[J].江苏开放大学学报,2016(3):26.
[2]曹丽虹,赵珏.开放大学的社区教育功能和实现路径[J].江苏开放大学学报,2015(8):14-15.
[3]金丽霞,许玲.江苏省终身教育体系构建的主要特征概述[J].江苏开放大学学报,2016(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