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网络剧改编电影
2018-05-14霍彩芳
霍彩芳
摘 要:伴随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剧应运而生,一些优秀的网剧作品获得了许多 粉丝的关注与认可,被改编为大电影,在各大院线上映。目前在学术界对于网络剧发展的现状及特征研究以及传播学等领域的相关研究已经比较成熟,但是对于网络剧改编大电影这一现象的出现,研究尚少。
关键词:网剧;电影;改编
本文主要通过以《匆匆那年》、《万万没想到》、《十万个冷笑话》三部网剧作为文本进行研究,通过分析其成功原因来进一步提出对策促进网剧发展。
1.塑造人物性格的塑造
网剧版的《万万没想到》和《匆匆那年》都侧重于用特写镜头对人物的内心活动进行刻画,而这一点在大电影中得到了适当削弱,更多的是使用画外音表达,这也和大电影的时间限制有关,但是过多的人物旁白 则会失去电影表现的意义,因此在人物的性格塑造上,可以考虑用画面代替画外音的方式来表达人物的心理活动。在塑造人物性格的时候,人物的语言风格也至关重要。在网剧《万万没想到》和《十万个冷笑话》中,由于题材主要是为了营造人物语言的粗鲁化较为严重,显然这一点在大电影中得到了改善。但是在今后的创作和改编过程中还是应当注意幽默搞笑的方式并不能没有原则的降低故事情节和语言的尺度。但是由于网络剧和电影的平台的不同,各有特征,就导致了在改编的过程中作品需要更加符合电影的表达规律。在电影的表达中,削弱了故事的文学性,更注重影像表达的艺术性。而网剧由于其具有充足的叙事时间,更注重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和起承转合。这也是为什么观众觉得《匆匆那年》网络剧版更細腻、更好看的原因。由于电影观影环境更加公开,观众的年龄层次分布也更加宽泛,因此削弱了青年亚文化的成分,削弱粗鲁化语言的表达方式,这一点在《万万没想到》的改编中体现。在人物的形象塑造和场景选择上更加有代表性。人物演员的 选择电影呈现“明星化”。网络剧的平台更加草根化,使用知名度较低的演员可 以拉近与观众之间的距离。同时,网剧的剧集较多,需要考虑投资成本。而电影 使用明星参演,可以在短时间提高观众对影片的观众。在人物性格的塑造上呈现出以下特点。
2.人物角色的多样性
在网络剧改编电影的过程中,《万万没想到》将故事的 人物设定由网剧中每一集较少的三至五名角色增加为参演人员众多的演出团队。其中还邀请了当红的几位明星作为主演和友情出演,这样的改变是故事情节的需 要,同时也是导演适应市场的选择。
3.演出人员的明星化
网络剧《万万没想到》和《匆匆那年》改编大电影,都 选用了当红的一些更有名气的演员,例如,电影版《万万没想到》有杨子珊、陈 柏霖、马天宇和佟丽娅等人的参演,电影版《匆匆那年》是由彭于晏、倪妮、郑 凯、张子萱等人出演。由于网络剧的剧集较长,选用明星演员会造成更多的投资 成本,网络剧的播放平台选择出镜率较低的演员也可以给观众一种更加草根的收 看心理。而在大电影中,选择明星出演则可以在短时间内吸引到较多的观众关注 和观看。
4.人物性格塑造的立体性
在所研究的三部网剧当中,《万万没想到》和《十 万个冷笑话》两部网剧每一集平均长度都在 5 分钟左右。且剧集之间情节相互独 立,这就决定了剧情中人物的性格塑造会更加单薄,但同时也具有很明显的性格特点。例如《万万没想到》之中的王大锤的角色设定,王大锤是贯穿每一集的固定人物,他的整体性格特点很明显,属于直接爽朗、幽默、放得开、不断失败但 还是会不断尝试的类型。而在每一集当中又会展现出不同的性格特点。
因此在大电影的创作和改编时,对于情节的设置,应当考虑题材的创新性、 内容设置的丰富性以及叙事线索的多元性。首先,在故事的题材选择上,如果不是相同故事剧情的改编,那么重新确定故事情节则需要有创新性。《十万个冷笑话》故事的改编,选择了传统的英雄打败大怪兽的题材,故事情节的设计没有展现出新颖的解决矛盾的方法,将人物分三组解除封印的设计显得较为传统和简单。其次,情节设置需要更加自然。例如在大电影《匆匆那年》中,从陈寻和方 茴在 KTV 抱头痛哭的场景一下转跳到北京申奥成功的场景,观众发弹幕发出了“玩穿越吗”,这样很直接的跳转难免在视觉上给观众造成了心理上的落差和间隔,因此,对于网络剧改编大电影这种在时间上发生巨大改变的形式,不仅需要画面的艺术效果更加精美,更需要注重情节结构的设置。第三,网剧内容存在低俗化段落是大多学者都已经批判过的问题,而在现在 的短片中依然没有明显改进。例如《十万个冷笑话》想要致敬经典,笔者认为在 主题上应该更加积极向上,而对人物性格的重新塑造也应该是充满正能量的改编。第四,网络语言粗鲁化需要改善。在现代压力大、节奏快的社会环境中,幽默搞笑的题材更能吸引观众的眼球,但是如果仅仅想要通过人物语言的宣泄来营 造笑点,难免会让观众心生厌倦和反感,也会对整部作品的品质有所影响,因此,人物语言更巧妙的设计是作品应该特别注重的部分。第五,情节设置需要丰富多彩。借用人物跳离故事情节的方式与观众拉近距 离,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导演营造新的表现手法的愿望,但是这样的方式使用多了,难免会让观众觉得有刻意拖拉剧情的心理感受,打乱情节叙事的节奏,使作 品失去魅力。例如在《世界末日篇 5》中吐槽星人提到了“拖拉剧集”,在《一代 宗师 3》中黄飞鸿再次提到“大家说我们是来拖时间的,这一集又演了一半啦,我们还是直接上招吧。”这样的台词过多则显得累赘冗长没有新意。第六,情节发展叙事线索的丰富性。在《万万没想到》和《十万个冷笑话》的改编过程中,都可以看出导演在叙事线索上将原来的单线叙事改变为更能够扣人心弦的平行叙事模式。这样的改编,使影片的情节更加生动紧张,使剧情不会单调乏味,也更能吸引受众。第七,而在吸引观众的关键节点,应当做好处理。例如开端的背景交代,发 展过程中人物对情节的推动作用,在故事高潮画面的表达方式,以及最后结尾的处理。
参考文献
[1]李简瑷.后现代电影[M].四川出版集团.2009:173.
[2]刘扬.新媒体语境下的网络影视剧传播与本体美学特征[J].民族艺术研究,2010,23(5):160-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