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2018-05-14张强
张强
摘 要:在自主数学学习和教学中,教师已经不是主导者,而是一位真正的指引者,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实现师生角色互换。高中阶段的学生课业繁重,学习的内容比较多,在应试教育制度面前,时刻处于紧张的状态,就使得自主学习在课堂中作用不是十分明显。自主学习强调学生的主动思考,这样才能够制定出可行的教学计划和方案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才能解决数学难学的问题。
关键词:高中数学;自主学习;学习能力
数学是我们一直在学习的一门课程,也是从小到大学习考核的重点,因此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就高中数学学习效率而言却不甚理想,部分同学初中数学成绩很好,但到高中后就越学越差,这主要是同学们还处于初中的学习状态中,面对高中数学更大的挑战缺乏正确的认知,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困惑,走入学习误区,导致学习效率低下,影响学习成绩。我们要针对自主学习的特点进行分析,提出提高自学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自主学习的特点分析
1、激发主观能动性。要想强化学生自主学习,就要将其建立在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让学生养成自觉自律的良好学习习惯,这也是整个教学和学生学习中的难点,因为对于学生而言他们的自觉能力和自控能力比较差,所以就需要教师的协助。学生在自主学习下,就能够挣脱出传统教育制度的束缚,对于问题也能够有不同的理解和解题思路,不仅能够拓宽他们的思维,也能够让他们养成独立的习惯。从原有的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深入的挖掘他们的潜力,就能够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2、促使学习独立性的养成。对于高中数学来讲,若是只是单纯的听教师的讲解,之后再机械的记忆,就会养成死记硬背的学习习惯,题目换一种表达方式还是没有思路。不少学生能够对教材中的公式、概念等熟记于心,但是在真正面对题目时却是束手无策,这种情况下就会在无形中增添他们的学习压力。但是自主学习中,关键就是培养学生们面对问题独立思考的能力,在面对问题时不要过于依赖教材和查阅相关资料,要适当地进行独立的思考,在自己总结之后再与答案相对比,就能够找出自己的不足,也能够形成自己独特的解题思路。
3、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性实际上指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不同学生对自主学习能力之间的差异,因为学生先天的智力就存在一定的差别的,不能够对他们强行的要求和过度的施加压力,而且他们面对思考的方法和方向也是截然不同的。因此教师不能利用同一种方式和方法去衡量,要对他们利用不同的教学模式,这样才能着重对他们进行培养,了解他们的能力和缺陷,有侧重点的开展教学,效果就会非常明显,也有利于教学工作的有效进行。
二、培养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分析
虽然高中数学教学质量的高低也影响着高中生学习数学兴趣的高低,甚至直接影响高中生的数学成绩,但是我们高中数学教师应认识到“解铃还须系铃人”的道理,要让高中生学好数学,关键还是在学生本身。
1、数学课中学生为本,培养学生
自主理解数学知识能力在高中数学教材中学生要学的知识点较多,而大多数高中数学教师在高中数学新知识教学过程中存在着赶进度的现象。这导致部分高中生在高中数学课堂学习过程中容易掉队,而高中数学知识又是连贯的,这就意味着学生一旦掉队则将可能进入持续掉队的死循环状态。这对高中生来说是十分不利的。欲固其楼,必固其基。我们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增强培养学生在数学课堂中自我理解数学知识的能力。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高中数学教师应注意学生的学习进度与我们的教学进度相匹配,切不可因为盲目赶进度忽视了学生高中数学知识的基础。高中数学教师可以通过在课堂上让学生自主推到数学公式,让学生切实知道数学公式的来源加深学生对于公式的理解以便学生日后灵活运用。我们高中数学教师应该明白,对于高中生来说辩证性思维十分重要。如果高中数学教师的教学方式仍停留在满堂灌式教学,这无论对于高中生的即将面对的高考还是学生未来面临的生活和工作都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高中数学教师应明确突出学生为本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过程中,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2、课后鼓励学生自我补习,提升学生自我数学思维能力
对于高中生来说,高中阶段是个紧张的学习阶段。部分高中生一旦学习掉队了,就会十分着急经常在这个课堂上自我补习其他科目,然而由于教師上课的干扰,往往是自我补习没掌握几个知识点又错过了当堂课程的知识教学结果是“人财”两空。作为高中数学教师,我们不应一味否决学生的自我补习,应该认识到自我补习是学生上进心的一种表现。我们高中数学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自我补习,让学生真正达到提高自身数学成绩的目的。我们高中数学教师应意识到自身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当学生遇到枯涩难懂的知识点时,我们教师应及时作出调整再次甚至多次为学生讲解该难点,如果教学进度实在与计划相差甚远时,可以选择让学生课后自我补习以达到提升教学效率的目的。如,我在教学《圆锥曲线》时在课堂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也为学生挤出了好几节课让学生自我推导与练习,但效果并不是特别好,仍有部分学生云里雾里。这不免让学生本人、我们高中数学教师十分苦恼。迫不得已,我只能放下《圆锥曲线》的教学,进入了下一阶段的学习。然而,我又不想学生在《圆锥曲线》知识点方面过于薄弱,于是我就为学生推荐了一些微课教学课程。我们高中数学教师不得不承认我们的教学存在着一些漏洞,而学生通过诸如微课的一些网络平台进行自我学习,可以查漏补缺。微课作为新时代科技进步的一种表现,对于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不少便利,我们高中数学教师应不断为学生收集、挑选学习资源,鼓励学生、引导学生正确的自我补习,在课后提升自我的数学思维能力。
3、鼓励学生考前复习自主化,针对明显提效率
对于考前复习许多高中数学教师有着自己的套路安排,然而高中即将成年已经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想法,特别是经历了一次次考试之后部分学生已经能够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之处,然而,高中数学教师在复习时往往是根据大部分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较为笼统的复习。部分学生在考前复习阶段往往是处于一种焦虑状态,明明当堂复习课对自己帮助不大,但又担心在课堂上错过一些重要的知识点,这导致该部分学生的学习处于一种低效率状态。然而在重要的考试面前,我们多数数学教师往往要为学生安排大量的复习课,旧题重弹,我们数学教师恨不得将自己的见解全部教给学生,然而,收到的结果并不是我们预想的那么明显。然而,我们高中数学教师应明确高中数学教学学生为本的准则,一切教学应围绕学生开展。高中数学教师盲目占用时间给学生复习有可能对学生的帮助不是那么大,甚至使得学生自我复习的时间大大缩小。我们应合理安排学生自我复习的时间,毕竟最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是学生自己。学生考前复习自主化,针对明显化更容易在短期内提高学生自身的数学成绩。
综上所述,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做好引导者的身份,选择最合适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其能够对数学学习更加的有兴趣,鼓励他们并给他们提供帮助,就能够更好地促进教学效率,自主学习能力也会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张丽敏.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探究[J].数码设计,2017,6
[2]张睿猛.培养学生数学自主学习“简单化”能力[J].西藏教育,2017(03)